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了?
一.社会经验薄弱,与社会存在脱节
现在的大学生更加注重学习,从2022年的考研人数就可以看出,更多的学生追求学习上的成就,且在社会实践上分配的时间很少。大学生拥有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学习,但缺乏实践。社会经验的薄弱,导致大学生对于现在的社会就业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二.自我定位模糊,对自我受限
目前大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不喜欢自己原来的专业,也并不清晰自己适合什么岗位,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但是对于其他岗位的工作,并不了解也没有过多的接触以及相对应的经验。对于自我的受限,让他们觉得很多的工作不适合他们,缺乏了勇于尝试的勇气。
三.就业竞争压力大
目前想要就业的人群广泛,人数众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者不仅仅是大学生群体,同样还有就业比自己早的同龄人,虽然他们的理论知识更薄弱,但是他们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对于工作更加的易上手,这同样给大学生增加了很多的竞争压力。
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们抱怨说找不到工作,但是数以万计的企业单位却也抱怨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根源在于,大部分大学与社会真实的需要严重脱节。
1、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企业
目前的大学生很少会在读书期间关注自己心仪的公司,花时间去研究这类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距离这样的人才的差距在那里的思考也应该是不多的。
2、眼高手低
眼睛盯着第一个月的薪水,从不或者很少抬头看三年、五年后的‘钱’景,大学一毕业就想月薪五六千 七八千,小的工作看不上,大的公司人家又不要。
3、你盲目跟风,不懂什么是独立思考
别人考研了,你也考,别人出国了,你也出。你不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活着但也死着。一个思想不独立的人其实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社会对岗位的需求人数达不到每年毕业生们的人数,是造成了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
2、找工作容易,找好工作难:
低工资难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往往不能对如入职场的大学生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毕业生给自己的求职之路增设了一些阻碍,使得就业之路更加狭窄。
3、学校理论与社会实践差距较大:
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4、高校的就业规划不科学:
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5、企业用工制度不完善:
企业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