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汉语词汇。
拼音:gōng dé
语出《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1、功业与德行。
①《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②元·张宪《咸淳师相》诗:“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
③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铃阁宣劳,海上着安攘之绩;兰闱申儆,闺中宏静好之音。功德贤均,内外恩并。”
④赵朴初《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长留天地,却身与云飞无际。”
⑤晋道恒《释驳论》:“是以知三尊为众生福田供养,自修己之功德耳。”
2、宗教语。
《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
3、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等事。
①《南史·循吏传·虞愿》:“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
②《水浒传》第六十回:“寨内扬起长幡,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晁天王。”
③《红楼梦》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4、指做好事、有益的事。
①明·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空同子功德我者厚矣!”
②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六朝》:“功德词林,故自匪浅。”
扩展资料:
功德拆解:
至诚谓功,至善谓德,是谓功德 。
功可以解释为修行的功夫,譬如在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等过程中需要坚定的意志磨练,通称谓功夫!通常内在加持力量
德可以解释为修行人具足的德行,譬如修行人通过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等过程中被第三者可以发现的,认可的德行!通常是外在的加持力量
故我个人认为 功深德重的功德 ! 修行人内外的加持力量! 有潜意识的,有刻意识的区别!
例如:现实生活中
有人是为了福报等方面修功德,为人民服务!--------刻意识的,故功德良
有人在不以任何回报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 ---------潜意识的,故功德优
为人民服务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提出的,那么无产阶级顾名思义是不计任何自身所劳报酬回报的一种层次人群。故大功德!
参考资料来源:
推荐于2017-09-24 · 知道合伙人体育行家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梵语gun!a。音译作惧曩、麌曩、求那。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景德传灯录卷三有如下记载,梁武帝问于菩提达磨(大五一·二一九上):‘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盖此仅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所谓真功德,乃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求于世。往生论注卷上亦详论虚伪、真实之二种功德。大乘义章卷九(大四四·六四九下):‘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胜鬘宝窟卷上本(大三七·一一中):‘恶尽曰功,善满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又功德之深广喻为海,称功德海(梵gun!a -sa^gara),其贵重如宝而谓功德宝(梵gun!a -ratna),其他尚有功德藏、功德聚、功德庄严、功德林等多种名称。〔维摩义记卷一(慧远)、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一(吉藏)〕(参阅‘利益’) 【功德】《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已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功德】《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691.htm
功应该就是明白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目标”。
德就是坚定不移的践行自己的目标,并最终达成目标,即为“德”。
也就是说功德就是一个人树立理想,并实践达成目标的过程。
当然,我们人类社会必然存在着明确的功利性,因此我们在树立目标时,宗教一定会向善的方向引导大家。因此“功”这个概念就被渲染上了层层的社会色彩。
但由于“正确”本身有其立场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站在不同立场上,“正确与错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帮助贫苦人吃肉,站在贫苦人角度讲这是正确的善行,站在动物角度讲这是异常恐怖的魔王。
因此一方面,佛教在发展中不断扩大自身的代表范围,并试图将宇宙万物都代表进来。如此一来,佛教宣扬的善就成了真善,但这非常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同样在做一件事,在当下是善行,时过境迁,当初的善行变成了之后的恶行(即善果变恶果,这里还牵涉更富在的演变和塌缩问题)。那么我们在”立功“之时善恶实际上是混淆的。
问题是:1.善恶是以果来判断的,还是以发心(好心办坏事,有时带来的伤害比纯粹的作恶更大)来判断的(时间轴问题)?2.善恶具有局限性,即使佛教极力扩大涵盖的范围,也无法兼容万物的立场,那么善恶重要吗(覆盖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