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脾虚
脾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运动改岩。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饮食,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是从根本上预防脾虚,所谓治病必求于本,预防也要从根本入手。
脾胃是一对黄金搭档,脾主升清,胃主降浊。饮食的多少主要与胃有关系,胃主受纳腐熟,脾负责从食物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事情都是胃的事情。
脾是干活的,胃是揽活的。揽的活过多做不完,剩下的就成了体内的“烂尾工程”,衍生为痰湿,成为了人体内的废物。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以下几个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要点。
1.“吃饭留一口,皮陆活到九十九”
这句俗语很有道理,是人们长期生活的经验总结,是生活智慧。这句话要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是量要少,胃纳不可过量,不给脾增添负担,没有结余也就没有痰湿。其次是空间上,胃如果填满了,没有活动的空间,就像走“华容道”一样,必定会增添脾的消化负担。
2.荤素搭配,合理膳食
现代人普遍存在饮食偏嗜的问题,例如有些人无肉不欢,每顿饭必须有肉,量还较大,结果越吃越胖,越胖越吃;还有人常年吃斋念佛,练的道骨仙风,身体消瘦,甚至有些营养不良。这些都不是正常现象。
3.暴饮暴食不可取,细水长流是王道
饮食不规律在现代社会十分常见,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自顾不暇,哪有心思吃饭,总是这里吃一口那里塞一顿,打乱了脾胃的正常节奏,脾胃核握御伤了不说,时间长了影响生活,甚至有些人一检查发现自己得了严重胃病或者胃癌,回天无力,令人唏嘘。所以有一个规律的进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4.寒热适宜是关键,冷热酸甜要适度
偏食一方面体现在食物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口味上,贪凉最容易伤脾胃,还容易产生痰饮湿气。不仅是贪凉,贪恋任何一种味道都会导致阴阳的不平衡,挑战脾气的调节能力。把握“中和”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对于饮食规划来讲,老杨认为不偏不倚是重中之重,从数量、比例、口味、时间规律等各个方面都遵循阴平阳秘和谐的原则,脾虚胃病统统都会远离你。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证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
一为饮食失调。
二为劳累过度。
三由于急慢性病。
以上诸因,耗伤脾胃,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健,形成脾胃虚弱证。
脾胃虚弱的药物调理方法
脾胃虚弱患者,可以使用德浦的常未保茶温和健脾胃。
脾胃虚弱的常见表现
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如表现为脾气虚则见
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如裤弯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如表现为脾阳虚则见
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渣闷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如表现为脾不统血则见
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如表现为中气下陷则见
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浑浊如米泔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
如表现为胃阴虚则见
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