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马其诺防线庞大四倍的斯大林防线,被德军用不同的战术撕裂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国为了抵御德国而修筑了著名的“马其诺防线”,其实苏联也同样为了抵御德国而修筑了一条"斯大林防线",不过这是一条漏洞百出、形同虚设的防线。
沦为笑柄的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战败国德国逐渐恢复了元气,法国人为防御正在崛起的德国,于1928年开始修筑了一条著名的“马其诺防线”。“马其诺防线”全长390公里,以庞大坚固而闻名于世,号称是无懈可击。
为了修建“马其诺防线”,法国人已举国之力,耗时12年,花费高达50亿法郎,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这条号称无懈可击、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却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最终沦为了笑柄。
"斯大林防线":
无独有偶,同法国人一样,苏联也是为了抵御德国,也是于1928修建了一条"斯大林防线"。"斯大林防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苏联为了抵御德国的入侵而修建的,因为"斯大林防线"是当时苏联的一项绝密工程,为了保密所以就没有给它命名,直到1936年国外的报纸称其为"斯大林防线"之后,苏联也就默认了。
"斯大林防线"自1928年开始修建,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没有完全竣工,耗时比“马其诺防线”还长,耗巨比“马其诺防线”还大。"斯大林防线"全长1200多公里,是“马其诺防线”的四倍还多,它北起卡累利阿地峡,南至黑海沿岸,为一条绵亘千里的防御体系。
明斯克防段:
"斯大林防线"是一个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由23个庞大的筑垒地域构成,其中包括4 000多个永备火力点,全部由钢筋混凝土和特殊材料做成。整个防线的防御工事没有两个火力点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些防御工事是根据具体任务和地形修建的,有些火力点是一层,有些则是双层,还有一些独特的反坦克火力点。
以明斯克防段为例,明斯克防段为第63号筑垒地域,长约140公里,共有327个永备火力点,分布于1至6公里的纵深。明斯克防段的工事墙壁为1﹒5米厚,工事内有76毫米火炮和马克西姆机枪,两侧设有侧防暗堡,前面则是各种各样的工程障碍物和地雷区,并有观察用的潜望境。
漏洞百出:
按照当初的设计,"斯大林防线"应该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但是苏德两国于1398年8月23日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就让时刻警惕德国的苏联人松懈了下来,而那些尚未完工的防御工事也受到了影响。
至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明斯克的要塞工事还没有完全竣工,许多本应配备的重型武器也没有到位。例如防空部队没有高射炮,炮兵部队没有大口径火炮,这就造成了一些要塞部队没有重型武器,当德军展开攻击的时候,要塞守备部队只能使用轻武器迎战德军的装甲师。
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苏联也分得了一杯羹,国境线因此也向西推至了波兰东部和波罗的海沿岸,于是苏军决定在新的苏德边境上修建一条新的“莫洛托夫防线”。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苏军便采用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从"斯大林防线"卸下武器设备,去装备“莫洛托夫防线”,这就使"斯大林防线"漏洞百出。
形同虚设:
由于"斯大林防线"在修筑的时候,装甲部队闪电战的作战方式还没有大行其道(古德里安是个例外),而苏联最高统帅部更是未料到日后坦克的威力是如此之大,甚至是主导了整个战争。因此,"斯大林防线"上仅设有少量的37毫米反坦克炮,那些76毫米火炮也是从旧坦克的炮塔上拆下来的,数量根本就不足以应对德军的装甲集群,无法阻止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
由于苏军的作战思维一直都是以进攻为主导,防御只是战争中的一种辅助。然而当时的苏军机动作战能力已远不如德军,机械化部队更是不敌久经沙场、将闪电战运用炉火纯青的德军装甲部队,原计划中的已坚固防线为依托,实施大规模的战役反攻根本就没有兑现,这就更令被给予厚望的令"斯大林防线"形同虚设了。
同样是为了抵御德军,两条防线不一样的命运:
同样是为了抵御德军,同样是于1928年开始修筑,但却没有“马其诺防线”那样的严密坚固,令德军避而不攻。而对于漏洞百出、形同虚设的"斯大林防线",德军则是直接开撕,最终只有部分地段的防线起到了部分作用,其余大都被德军瞬间攻陷。
同时,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德军的进攻时间判断严重失误,导致防线上驻扎的几百万苏军毫无准备,结果被德军的装甲部队冲散而一溃千里,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阻击,只能任凭德军的坦克横冲直撞,最终直抵莫斯科城下。
"斯大林防线"与“马其诺防线”,同样是为了抵御德军,同样是于1928年开始修筑,但两条著名的防线却是不一样的命运,“马其诺防线”令强悍的德军避而不攻,而"斯大林防线"则被德军轻易撕裂。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