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好一本书?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几天,有个高中同学问我是怎么把一本书读透的,让我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方法。我告诉他,我写不了,把书读透太难了。
关于读书这件事情,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阅读技巧,它就像嗑瓜子一样,嗑得多了,就形成了固定的流程,瓜子拿在手里的姿势,放到牙齿上的位置,用的咬合力度,似乎都经过精密计算似的,恰到好处,效率自然便提高了很多。
读书的“坏处”
我不是一个迷信读书的人,并不会一味地到处跟人吹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相反,我认为很多包括某一个阶段的我在内的“爱读书”的人,往往也是假装很厉害而已,嘴巴里牙缝里塞着的,也不过是从某本书看来甚至刻意背下来的理论句子罢了,真正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如此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并不是谁都能做得到。有时候,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之际,也能拿出来唬唬人,总还有那么一点用处。
这几年,我也读了不少书,以文学和经管类为主,偶尔也看点历史和武侠小说。不过,书读的越多,反而越迷茫了,会对周围的人和事失望,偶尔也会顺带着怀疑一下这个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很多我们所给别人极力推荐的知识和方法论,自己根本就不会去用,甚至可能从内心里也未曾真正的认可过。
于是,便会看谁都觉得虚假,很多看上去似乎不合理的做法实则也是别人有意为之,大家都不去提,也不去面对,好像这些不合理的做法是理所当然的,觉得它不合理的人才是奇怪的、不合群的、格格不入的。
活得太明白的人,往往不容易快乐。
这是我认为读书偶尔带给我的一些不那么积极的东西,我分享出来自己的感受,也是不想让大家盲目地信任读书(人),有时候读书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
读书的好处
那么,读书能带给我们积极的东西吗?当然能。
说到底,我也是读书这件事情的受益者,从十几年前开始,我便喜欢看课外书,一直未曾间断过。以前喜欢看文学书,这几年开始侧重看经管类的书,很多阶段的成长和进步大部分是来自于坚持看书这件事情。看到多了,很多道理就融合了,人变得通透了些,看着书里的东西,想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思来想去,有那么一瞬间倒也能迸出些新的思想火花,这便让我觉得愉悦不已。
上学的时候,有老师会教给我们知识,毕业之后,我们就只能从书上汲取营养了,当然了,如果你身边有几个知识渊博的良师益友,同他们聊谈也同样能让你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我们这个年纪,不上不下,其实是很尴尬的,和四十几岁的人比,明显阅历不够,和二十几岁的人比,又明显精力不足。在公司里,大都也还没走到“非你不可”的重要位置上去,有一些竞争力,但竞争力又不是特别强,能站住脚,却也能被取代。
别人也许会告诉我们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但终究不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学生或者传承者一样地谆谆教诲,成长更多还是来自内在驱动,自己学习。在我看来,读书,便是一种最直接、最便捷、也最有成效的自学方式(有时候听别人讲太多,反而不如自己去悟)。
读书的方法
可能有人会问了,我为什么就读不进去,或者也会读书,但总是什么都记不住。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读不进去的人,我建议可以从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类别开始,比如你喜欢江湖上的快意恩仇,不妨从一些武侠小说开始读起,慢慢地让自己习惯看书,等形成了阅读习惯之后,可再尝试着去读一些其他类别的图书,如历史、社科、心理学等。
对于读了书记不住的人,我的建议是倒不用刻意地去追求记住,毕竟现在读书不像高考前的背课本,必须要记住一些数学公式或者几段文言文,有些书知道一个大概的内容即可。 那么我是怎么读书的呢?回应一下开头老同学问到的问题。
我把读书这件事情做了一些拆分,当我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我会有几个选择:
1.听书: 对于一些传记类的图书,比如《乔布斯传》《将心注入》《硅谷钢铁侠》《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富兰克林传》等,我只需要了解到这个人或者这家企业的一些事件即可。
2.泛读: 对于一些偏职场工作原则和方法的图书,比如《清单革命》《断舍离》《麦肯锡工作法》《心流》《战拖行动》等,我只需要快速翻看一边,利用思维导图找出一些方法和要点即可。
3.精读: 对于一些观点密集、扎实有厚度的书,比如《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一生的旅程》《活出生命的意义》等,我会刻意放慢阅读的速度,一点一点地看,如果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电子书的话,还会看看别人的观点和评论,精读下来,便很有收获。
4.读书笔记: 对于一些理论与实践兼具的比较经典的好书,比如《创新公司》《重新定义团队》《联盟》《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精要主义》等,我会尝试着一边阅读一边做思维导图,最后再输出一篇长达五六千字的读书笔记,以加深印象或备用。
5.写读后感: 对于一些能够引发我对生活或人生思考的书(多为文学作品),比如《沧浪之水》《生命册》《城的灯》《何洛图》《爱你就像爱生命》等,我会尝试着去写写读后感,结合书里的人和事,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观点。
6.录制音频: 偶尔我也会找一些读书笔记,试着去录制一下音频,毕竟读书这件事情是安静的,只需要眼睛去看、大脑去思考、动手去写作即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需要适当地去锻炼一下的,也许哪天跟人聊天的时候就能迸出几条几句或者几个经典案例来,可以假装自己很厉害的样子。
以上就是我在读不同的书时采用的不同方法,有些书只用其中的一两种方法,有些书也许会用到其中的几种方法,至于效果如何,我只能说效率会比用一种方法去读所有的书要高很多。
时间不早了,就聊到这里了。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呢?或许我们可以一起阅读。
关于读书这件事情,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阅读技巧,它就像嗑瓜子一样,嗑得多了,就形成了固定的流程,瓜子拿在手里的姿势,放到牙齿上的位置,用的咬合力度,似乎都经过精密计算似的,恰到好处,效率自然便提高了很多。
读书的“坏处”
我不是一个迷信读书的人,并不会一味地到处跟人吹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相反,我认为很多包括某一个阶段的我在内的“爱读书”的人,往往也是假装很厉害而已,嘴巴里牙缝里塞着的,也不过是从某本书看来甚至刻意背下来的理论句子罢了,真正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如此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并不是谁都能做得到。有时候,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之际,也能拿出来唬唬人,总还有那么一点用处。
这几年,我也读了不少书,以文学和经管类为主,偶尔也看点历史和武侠小说。不过,书读的越多,反而越迷茫了,会对周围的人和事失望,偶尔也会顺带着怀疑一下这个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很多我们所给别人极力推荐的知识和方法论,自己根本就不会去用,甚至可能从内心里也未曾真正的认可过。
于是,便会看谁都觉得虚假,很多看上去似乎不合理的做法实则也是别人有意为之,大家都不去提,也不去面对,好像这些不合理的做法是理所当然的,觉得它不合理的人才是奇怪的、不合群的、格格不入的。
活得太明白的人,往往不容易快乐。
这是我认为读书偶尔带给我的一些不那么积极的东西,我分享出来自己的感受,也是不想让大家盲目地信任读书(人),有时候读书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
读书的好处
那么,读书能带给我们积极的东西吗?当然能。
说到底,我也是读书这件事情的受益者,从十几年前开始,我便喜欢看课外书,一直未曾间断过。以前喜欢看文学书,这几年开始侧重看经管类的书,很多阶段的成长和进步大部分是来自于坚持看书这件事情。看到多了,很多道理就融合了,人变得通透了些,看着书里的东西,想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思来想去,有那么一瞬间倒也能迸出些新的思想火花,这便让我觉得愉悦不已。
上学的时候,有老师会教给我们知识,毕业之后,我们就只能从书上汲取营养了,当然了,如果你身边有几个知识渊博的良师益友,同他们聊谈也同样能让你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我们这个年纪,不上不下,其实是很尴尬的,和四十几岁的人比,明显阅历不够,和二十几岁的人比,又明显精力不足。在公司里,大都也还没走到“非你不可”的重要位置上去,有一些竞争力,但竞争力又不是特别强,能站住脚,却也能被取代。
别人也许会告诉我们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但终究不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学生或者传承者一样地谆谆教诲,成长更多还是来自内在驱动,自己学习。在我看来,读书,便是一种最直接、最便捷、也最有成效的自学方式(有时候听别人讲太多,反而不如自己去悟)。
读书的方法
可能有人会问了,我为什么就读不进去,或者也会读书,但总是什么都记不住。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读不进去的人,我建议可以从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类别开始,比如你喜欢江湖上的快意恩仇,不妨从一些武侠小说开始读起,慢慢地让自己习惯看书,等形成了阅读习惯之后,可再尝试着去读一些其他类别的图书,如历史、社科、心理学等。
对于读了书记不住的人,我的建议是倒不用刻意地去追求记住,毕竟现在读书不像高考前的背课本,必须要记住一些数学公式或者几段文言文,有些书知道一个大概的内容即可。 那么我是怎么读书的呢?回应一下开头老同学问到的问题。
我把读书这件事情做了一些拆分,当我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我会有几个选择:
1.听书: 对于一些传记类的图书,比如《乔布斯传》《将心注入》《硅谷钢铁侠》《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富兰克林传》等,我只需要了解到这个人或者这家企业的一些事件即可。
2.泛读: 对于一些偏职场工作原则和方法的图书,比如《清单革命》《断舍离》《麦肯锡工作法》《心流》《战拖行动》等,我只需要快速翻看一边,利用思维导图找出一些方法和要点即可。
3.精读: 对于一些观点密集、扎实有厚度的书,比如《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一生的旅程》《活出生命的意义》等,我会刻意放慢阅读的速度,一点一点地看,如果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电子书的话,还会看看别人的观点和评论,精读下来,便很有收获。
4.读书笔记: 对于一些理论与实践兼具的比较经典的好书,比如《创新公司》《重新定义团队》《联盟》《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精要主义》等,我会尝试着一边阅读一边做思维导图,最后再输出一篇长达五六千字的读书笔记,以加深印象或备用。
5.写读后感: 对于一些能够引发我对生活或人生思考的书(多为文学作品),比如《沧浪之水》《生命册》《城的灯》《何洛图》《爱你就像爱生命》等,我会尝试着去写写读后感,结合书里的人和事,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观点。
6.录制音频: 偶尔我也会找一些读书笔记,试着去录制一下音频,毕竟读书这件事情是安静的,只需要眼睛去看、大脑去思考、动手去写作即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需要适当地去锻炼一下的,也许哪天跟人聊天的时候就能迸出几条几句或者几个经典案例来,可以假装自己很厉害的样子。
以上就是我在读不同的书时采用的不同方法,有些书只用其中的一两种方法,有些书也许会用到其中的几种方法,至于效果如何,我只能说效率会比用一种方法去读所有的书要高很多。
时间不早了,就聊到这里了。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呢?或许我们可以一起阅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_
2024-03-17 广告
2024-03-17 广告
是的,你可以自己制作电子书,以下是简单的步骤:1. 安装工具:首先需要安装电子书制作工具,如Gitbook 和 Calibre,前者是一个Markdown格式电子书转PDF的工具,后者是用来转换电子书的格式。2. 准备素材:你需要准备包含M...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