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若没死 能代替诸葛亮吗?
展开全部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庞统在三国的前期是和诸葛亮齐名的,甚至还要高,但是就是有点运气不好啊,英年早逝了,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庞统没有死的话,他能不能代替诸葛亮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吧!
那当然不能,诸葛亮的位置无人能替代。但是,庞统的位置也没人能替代!
(本文全是干货,行文较长,不说口水话。建议细细观看。)
出仕前后诸葛亮和庞统的对比
1、陈寿的《三国志》有个特点,他喜欢把同级别的人物放在一起,比如后人称呼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转);“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比如政治犯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而全书除了魏蜀吴三主单独立传外,单独立传的臣子只有诸葛亮和陆逊。
而庞统,则是和法正并列(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为什么并列,我们后面会说。
诸葛亮的单独列传固然说明诸葛亮的名气和实力得到了后人的认可,但是,你知道吗?
要论庞统出名的时候,诸葛亮还默默无闻呢。远非“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演义的说法,庞统若知,说不定还嫌弃自己当时竟会和诸葛亮齐名呢。
2、《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南阳做个快乐的田园汉时,常以管仲、乐毅相比,时人却不以为然,只有他的好友徐庶认为此比不虚。所以,当刘备正领兵驻扎新野时,求贤若渴的刘备接受了徐庶的推荐,亲自前去拜访了诸葛亮,相谈甚欢,刘备甘拜下风,诸葛亮才开始迈出他人生的第一步,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大管家。
而庞统,《三国志》记载,年轻的他质朴鲁钝,没有人了解他。直到在二十岁的时候,庞统拜访了当时的名士司马徽,结果二人一谈就从白天谈到黑夜。司马徽十分惊奇,认为庞统是荆州南郡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从此,庞统的名声才逐渐显露出来。
(插个题外话,汉代在选拔官吏的制度上实行的是察举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而地方长官就那么几个,总不可能每个人都叫来面试一番吧?所以时人对自己的名声非常非常重视,只有自己的名声打响了,才能得到出仕的机会,才能打进上层人士的朋友圈。比如曹操年轻时,经常苦于自己没有名望,不能大展宏图。乔玄让他找大名士许子将。面对曹操的死缠烂打,许子将说了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后曹操便名声大显了。)
所以,早期的诸葛亮,纯属于自吹自擂,没有得到名人的认可,大家只会觉得他名不符实。而庞统得到了号称“有知人之明”的司马徽的称赞,这名气那是蹭蹭地往上涨。
当时诸葛亮出使东吴,吃的就是没名气的亏,他在刘备账下干的是幕后功臣的活,自然认识他的人也少。但他凭借惊人的政治手段,硬生生和孙权结下了盟约,才换来了刘备的发展,这点庞统是绝对干不到的,外交和带兵打仗完全是两码子事。
而庞统出仕的时候,最开始当的是周瑜手下的官员(周瑜是南郡太守,庞统是南郡的功曹),在周瑜去世之后,庞统送丧来到吴国,《三国志》记载“吴人多闻其名”。在他西返荆州时,吴国士人会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都去了。去干吗?因为庞统是个“喜评人物”的主,大家都希望庞统能够点评一下自己。为什么大家都希望庞统能点评自己呢?因为庞统有名啊!他的话管用啊!一传十十传百啊!
可见,此时的庞统,是个很出名的人。
好基友,一辈子:刘备和庞统
3、看到这,大家可能就奇怪了。既然庞统那么出名,为什么他最开始在刘备手下,只能做到个小县令呢?是因为真的长得很丑吗?
真的冤啊,庞统的样貌,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就算不帅我们也不无凭无据说他丑吧?
庞统一开始没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还是刘备不了解。草根出身的刘备,选择人才的时候,必定是亲自交谈,对名声这种虚的东西,他向来嗤之以鼻。
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想翻越城墙投降刘备,结果被事先发现,失败了。而刘备攻下成都后,属下推举许靖,但刘备听说了他临场投敌的事,有些看不起他。结果,法正跟刘备说许靖名气很大,虽然没什么才干,但如果你不礼遇他的话,天下人就会说你不重用贤才。许靖是当初评论曹操的名士许子将的哥哥,这种人,他的定位不在于才能,在于名气,如果刘备不好好对待这类人的话,只会对自己造成不好的社会舆论,这对刚打下成都的刘备来说,不是件好事。于是,刘备厚待许靖。
说这事,是想告诉大家,庞统吃的正是这个亏。后来被罢官后,先是鲁肃亲自致书刘备说庞统非百里庸才。再是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刘备才与庞统相见。结果这一见面不得了。刘备立刻对其给予重视,任命为治中从事,对他的亲信倚重仅次于诸葛亮(“亲待亚于诸葛亮”)。也是庞统给了刘备进军益州的建议。也是庞统的献计,刘备最终得以兵临成都城下。
4、可惜,庞统在率军攻城时,倒在了雒县的流箭之下。
相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待诸葛亮,更像是对待一名老师。而刘备待庞统,更像是对待一名挚友。
刘备其实是很少哭的,一代枭雄,你要说真像演义里那样天天哭哭啼啼,鬼才信!张飞的死讯传来时,刘备是大惊:“唉!张飞死了”。关羽死时,刘备是愤怒。只有庞统和法正死时,刘备是痛哭流涕,而且后来每次提到庞统,刘备就涕泪俱下。
当初,刘备在涪城大宴将士,他对庞统说:“今日聚会,真是快乐极了!”庞统说:“把征服别人领土当成欢乐,这恐怕不是仁者之兵吧!”当时刘备已醉,怒气冲冲地说:“武王伐纣,军队前歌后舞,难道就不是仁者之师了吗?你说话不对,快点退出宴会吧!”庞统立即退了出去。不一会儿,刘备醒悟而后悔了,又把庞统请了回来。庞统回到原位,并没有向刘备致歉的意思,自斟自饮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刘备问他:“刚才我们的争论,究竟是谁的失误呢?”庞统回答说:“君臣都有失误。”刘备大笑,宴席间又恢复了原有的欢乐气氛。
这像是君臣之间的对话吗,我认为,更像是朋友间的对话,谁对谁错,既往不咎。
刘备和庞统,就像曹操和郭嘉一样,都是知心朋友。长年如影随形相伴的军旅生活,给二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而庞统作为一名谋士,为刘备的前期事业立下了无人可替代的功劳,而那时的诸葛亮,主要还是在荆州统领大后方,干的是治理国家的活。
诸葛亮干不了庞统的活,庞统也干不了诸葛亮的活
5、庞统死得太早了,但幸运的是,有个法正接替了他。为什么陈寿把庞统和法正并列一块呢?我们前面说了,因为他俩是同级别的人物。那么,法正受到了什么待遇呢?
按《三国志》的记载来看的话,法正的地位,很高很高。一度做到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地位隐隐约约要超过还在荆州的诸葛亮。曹操还评价法正:“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可惜的是,刘备当上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刘备为此哭了好几天。至此,刘备的高级谋士全没了,诸葛亮不算谋士,定位不同。
法正和刘备的关系也很好,《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常称赞法正的智谋很奇妙。刘备在东征孙权失败后,逃回白帝城时,诸葛亮叹息:“如果法孝直还活着,就能够制止皇上,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败得这样惨。”一方面反映了法正对于行军打仗的在行,一方面反映了刘备听得进法正的话,二人的关系不一般。法正也是刘备生前唯一加谥号的人。
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们,和法正并列的庞统,是刘备相当倚重的一位谋士。可惜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都只停留在“凤雏”这一称号上,而忽略了庞统这个人本身对刘备的重要性,不只是谋士的存在,更多是挚友的存在。所以,庞统的地位无人能替代,他的死,对刘备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庞统若没死,也不可能替代到诸葛亮,诸葛亮的长处不在用兵谋略,而在治世之道。这点庞统肯定是做不到的了。诸葛亮是个与管仲、萧何堪媲美的优秀之士。但管仲举荐王子成父,萧何举荐韩信,他俩都没有同时兼有文武之才,诸葛亮也一样。如果出战祁山的诸葛亮手下能有个和王子成父、韩信一样的名将,统一大业能否成功呢?(诸葛亮只出过两次祁山,不是演义中的“六出祁山”。)
但如果两人皆在世,一个随军打仗,出谋划策。一个在后方支援粮草,治理国家。就像刘宋时期刘裕和刘穆之那样。刘备必能所向披靡,立下不世之功。
那当然不能,诸葛亮的位置无人能替代。但是,庞统的位置也没人能替代!
(本文全是干货,行文较长,不说口水话。建议细细观看。)
出仕前后诸葛亮和庞统的对比
1、陈寿的《三国志》有个特点,他喜欢把同级别的人物放在一起,比如后人称呼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转);“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比如政治犯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而全书除了魏蜀吴三主单独立传外,单独立传的臣子只有诸葛亮和陆逊。
而庞统,则是和法正并列(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为什么并列,我们后面会说。
诸葛亮的单独列传固然说明诸葛亮的名气和实力得到了后人的认可,但是,你知道吗?
要论庞统出名的时候,诸葛亮还默默无闻呢。远非“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演义的说法,庞统若知,说不定还嫌弃自己当时竟会和诸葛亮齐名呢。
2、《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南阳做个快乐的田园汉时,常以管仲、乐毅相比,时人却不以为然,只有他的好友徐庶认为此比不虚。所以,当刘备正领兵驻扎新野时,求贤若渴的刘备接受了徐庶的推荐,亲自前去拜访了诸葛亮,相谈甚欢,刘备甘拜下风,诸葛亮才开始迈出他人生的第一步,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大管家。
而庞统,《三国志》记载,年轻的他质朴鲁钝,没有人了解他。直到在二十岁的时候,庞统拜访了当时的名士司马徽,结果二人一谈就从白天谈到黑夜。司马徽十分惊奇,认为庞统是荆州南郡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从此,庞统的名声才逐渐显露出来。
(插个题外话,汉代在选拔官吏的制度上实行的是察举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而地方长官就那么几个,总不可能每个人都叫来面试一番吧?所以时人对自己的名声非常非常重视,只有自己的名声打响了,才能得到出仕的机会,才能打进上层人士的朋友圈。比如曹操年轻时,经常苦于自己没有名望,不能大展宏图。乔玄让他找大名士许子将。面对曹操的死缠烂打,许子将说了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后曹操便名声大显了。)
所以,早期的诸葛亮,纯属于自吹自擂,没有得到名人的认可,大家只会觉得他名不符实。而庞统得到了号称“有知人之明”的司马徽的称赞,这名气那是蹭蹭地往上涨。
当时诸葛亮出使东吴,吃的就是没名气的亏,他在刘备账下干的是幕后功臣的活,自然认识他的人也少。但他凭借惊人的政治手段,硬生生和孙权结下了盟约,才换来了刘备的发展,这点庞统是绝对干不到的,外交和带兵打仗完全是两码子事。
而庞统出仕的时候,最开始当的是周瑜手下的官员(周瑜是南郡太守,庞统是南郡的功曹),在周瑜去世之后,庞统送丧来到吴国,《三国志》记载“吴人多闻其名”。在他西返荆州时,吴国士人会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都去了。去干吗?因为庞统是个“喜评人物”的主,大家都希望庞统能够点评一下自己。为什么大家都希望庞统能点评自己呢?因为庞统有名啊!他的话管用啊!一传十十传百啊!
可见,此时的庞统,是个很出名的人。
好基友,一辈子:刘备和庞统
3、看到这,大家可能就奇怪了。既然庞统那么出名,为什么他最开始在刘备手下,只能做到个小县令呢?是因为真的长得很丑吗?
真的冤啊,庞统的样貌,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就算不帅我们也不无凭无据说他丑吧?
庞统一开始没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还是刘备不了解。草根出身的刘备,选择人才的时候,必定是亲自交谈,对名声这种虚的东西,他向来嗤之以鼻。
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想翻越城墙投降刘备,结果被事先发现,失败了。而刘备攻下成都后,属下推举许靖,但刘备听说了他临场投敌的事,有些看不起他。结果,法正跟刘备说许靖名气很大,虽然没什么才干,但如果你不礼遇他的话,天下人就会说你不重用贤才。许靖是当初评论曹操的名士许子将的哥哥,这种人,他的定位不在于才能,在于名气,如果刘备不好好对待这类人的话,只会对自己造成不好的社会舆论,这对刚打下成都的刘备来说,不是件好事。于是,刘备厚待许靖。
说这事,是想告诉大家,庞统吃的正是这个亏。后来被罢官后,先是鲁肃亲自致书刘备说庞统非百里庸才。再是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刘备才与庞统相见。结果这一见面不得了。刘备立刻对其给予重视,任命为治中从事,对他的亲信倚重仅次于诸葛亮(“亲待亚于诸葛亮”)。也是庞统给了刘备进军益州的建议。也是庞统的献计,刘备最终得以兵临成都城下。
4、可惜,庞统在率军攻城时,倒在了雒县的流箭之下。
相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待诸葛亮,更像是对待一名老师。而刘备待庞统,更像是对待一名挚友。
刘备其实是很少哭的,一代枭雄,你要说真像演义里那样天天哭哭啼啼,鬼才信!张飞的死讯传来时,刘备是大惊:“唉!张飞死了”。关羽死时,刘备是愤怒。只有庞统和法正死时,刘备是痛哭流涕,而且后来每次提到庞统,刘备就涕泪俱下。
当初,刘备在涪城大宴将士,他对庞统说:“今日聚会,真是快乐极了!”庞统说:“把征服别人领土当成欢乐,这恐怕不是仁者之兵吧!”当时刘备已醉,怒气冲冲地说:“武王伐纣,军队前歌后舞,难道就不是仁者之师了吗?你说话不对,快点退出宴会吧!”庞统立即退了出去。不一会儿,刘备醒悟而后悔了,又把庞统请了回来。庞统回到原位,并没有向刘备致歉的意思,自斟自饮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刘备问他:“刚才我们的争论,究竟是谁的失误呢?”庞统回答说:“君臣都有失误。”刘备大笑,宴席间又恢复了原有的欢乐气氛。
这像是君臣之间的对话吗,我认为,更像是朋友间的对话,谁对谁错,既往不咎。
刘备和庞统,就像曹操和郭嘉一样,都是知心朋友。长年如影随形相伴的军旅生活,给二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而庞统作为一名谋士,为刘备的前期事业立下了无人可替代的功劳,而那时的诸葛亮,主要还是在荆州统领大后方,干的是治理国家的活。
诸葛亮干不了庞统的活,庞统也干不了诸葛亮的活
5、庞统死得太早了,但幸运的是,有个法正接替了他。为什么陈寿把庞统和法正并列一块呢?我们前面说了,因为他俩是同级别的人物。那么,法正受到了什么待遇呢?
按《三国志》的记载来看的话,法正的地位,很高很高。一度做到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地位隐隐约约要超过还在荆州的诸葛亮。曹操还评价法正:“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可惜的是,刘备当上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刘备为此哭了好几天。至此,刘备的高级谋士全没了,诸葛亮不算谋士,定位不同。
法正和刘备的关系也很好,《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常称赞法正的智谋很奇妙。刘备在东征孙权失败后,逃回白帝城时,诸葛亮叹息:“如果法孝直还活着,就能够制止皇上,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败得这样惨。”一方面反映了法正对于行军打仗的在行,一方面反映了刘备听得进法正的话,二人的关系不一般。法正也是刘备生前唯一加谥号的人。
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们,和法正并列的庞统,是刘备相当倚重的一位谋士。可惜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都只停留在“凤雏”这一称号上,而忽略了庞统这个人本身对刘备的重要性,不只是谋士的存在,更多是挚友的存在。所以,庞统的地位无人能替代,他的死,对刘备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庞统若没死,也不可能替代到诸葛亮,诸葛亮的长处不在用兵谋略,而在治世之道。这点庞统肯定是做不到的了。诸葛亮是个与管仲、萧何堪媲美的优秀之士。但管仲举荐王子成父,萧何举荐韩信,他俩都没有同时兼有文武之才,诸葛亮也一样。如果出战祁山的诸葛亮手下能有个和王子成父、韩信一样的名将,统一大业能否成功呢?(诸葛亮只出过两次祁山,不是演义中的“六出祁山”。)
但如果两人皆在世,一个随军打仗,出谋划策。一个在后方支援粮草,治理国家。就像刘宋时期刘裕和刘穆之那样。刘备必能所向披靡,立下不世之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