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以失败告终?
唐德宗在位初期就致力于削藩大业,不过却以失败告终了。根本原因在于唐德宗没有足够强大的国力和财力做支撑,兵力不足、财力不足注定失败。
唐德宗李适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担任过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是唐朝镇压安史之乱时期的最高统帅了,虽说是名义上的。可见李适是历经过这场动乱的,所以他对藩镇是深恶痛绝。
而他要想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藩镇,对大唐来说是百利无一害。可是削藩不是那么容易的,谁愿意自动放弃手里的权力。
唐德宗要想削藩可不是说说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有足够的财力,打仗是需要钱的,他倒也不糊涂。
虽说安史之乱平定了,但大唐的实力并没有完全恢复到叛乱之前,何况经过这么多年战争,大唐损失的厉害。各地的节度使掌握了独立的财政,导致朝廷收不上来钱。为此他还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其目的就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藩镇做准备。
在第二年唐德宗就掀起了削藩行动,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武力平定,他可不愿意拖泥带水。但他手里仅有的神策军,明显兵力不足,所以他采取了“以藩削藩”,也就是借力打力,用听话的藩镇打击不听话的藩镇。
事后看这个方法是有问题的,不能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吃草,虽说最不听话的就是河朔三镇,但其他藩镇也是随时可以反的,唐德宗最终就是被这些藩镇给折磨的做了一次自我检讨了事,大好的局面导致急转直下。
唐德宗之所以采取这个办法主要也是唯一依靠的神策军不足以对抗,倒不是战斗力不行,关键是人数不够,如果仅仅依靠神策军,必然导致的局面就是顾此失彼,到时候估计连中央都兵力空虚了。
造成的这个局面最主要的就是财力不足。没有强大的财力做支撑,不可能建立一支庞大的听命于中央的军队。
那么既然要依靠地方藩镇,却又不想让他们做大,什么好事都落到唐德宗身上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要说唐德宗削藩的决心是有的,这也是很难得的,如果朝廷没有削藩的决心,只是表示一下,那么更不可能了。
但唐德宗太急功近利了,两税法开始实施,但还没有怎么见成效,朝廷疲软,可唐德宗却马上就开始武力削藩了。
最终导致功亏一篑,正是由于他向藩镇妥协,各地节度使就更加猖獗了。同时也因为他出逃时身边跟随的只有太监,这也导致他对宦官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又开始宠信太监,把神策军的大权交给了太监。
至此,唐德宗不仅削藩失败,宦官专权的问题也愈发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