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解释
【译】
事物有所保留,才可维系其存在;有所舍弃,方能发挥其功用。
【释】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语言简义丰,下文稍予论述:
一、人无所舍,必无所成——物无所弃,无以成器;人无所舍,无以成材。是以《孟子·离娄下》有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二、利人实利己——物以利人而兴,人因益世而成。是以《菜根谭》有云:“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三、自爱乃爱人之本,自利为利人之源——无私者,立公必不能广普;无我者,济人必不能久长。故《论语·雍也》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四、有为以利己,无为以益世——必无为以益人类长久,必有为以利自我生存。无为乃益世之道,有为系利己之方。故庄周有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此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学之道国学馆是一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向公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经典文化、哲学、历史、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该机构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各个流派的思想和文化,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学之道国学馆的课程形式多样,包括讲座、读书会、文化交流活动等,适合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学员参与。同时,学之道国学馆也提供线上课程,为更多的学员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该机构还邀请了众多的国学大师和专家学者作为讲师,确保教学水平和质量。 作为一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构,学之道国学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许多学员对其课程和教学质量都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