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 别太勤快,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们
俗话说“懒妈养出勤快孩”,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是“孩子这些事情你都不用做,好好认真学习就行了。”更甚者将孩子的书包、作业都摆好,等孩子来写作业。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培养责任感。比如购物时让孩子帮忙拿东西;让孩子独立照顾一株植物,告诉孩子多久浇一次水。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经常忘记,那么没有什么能比一盆枯萎的植物更能教会他什么叫做责任。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和自己的思考。
2. 鼓励+表扬,百试不爽的良方
国外某机构研究发现,对于3-4岁的小孩子,经常鼓励孩子解决问题,并在他独立完成后给予表扬,可以促进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比如:“你刚刚把自己的玩具给小弟弟玩,懂得分享这种美好的品质,小弟弟因为你的分享很开心,你做的很棒。”而不是简单的说:“真棒,妈妈为你骄傲。”这样带着个人感受的话语。孩子通过家长具体的表扬,知道了自己哪方面做得好、为什么好。也就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小小的“鼓励+表扬”中,孩子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3. 布置任务+复盘,试错中的成长
国外那项研究同时还发现,对于5-6岁的孩子,给他们布置任务、从错误的行为中总结经验更能培养其责任感。比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我很能体会很多妈妈的心情,不是舍不得孩子干活,而是让他们动手,后果可能很严重、我们可能更累。但是,孩子的成长从来都是试错的过程,给他犯错的机会,告诉他正确的方式,慢慢地他就能够独挡一面。
4. 适当的惩罚,也是必须的手段
关爱孩子、给予孩子鼓励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给予孩子必要的惩罚。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国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的父母,“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说“孩子犯错”是教育的良机,那么“适度惩罚”就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开始。从适当的惩罚或者事情本身带来的可见后果,能直观深刻地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对行为负责的习惯。
5. 民主的氛围,给孩子发言权
经常有父母对孩子说“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插嘴”,家里的大小事务也都由父母决定。其实很多大人的事小孩都是可从参与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人一味地阻止他们发言,会导致孩子逐渐丧失主见。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说不定还能从他们的言论中获得一些启发。即便最后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勇敢地说出来,也会令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里是受尊重的。
1. 为孩子设立明确的责任和任务:给孩子分配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责任和任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完成任务的责任。
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事务,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决策和行动对结果的影响,从而培养责任感。
3. 建立家庭规则和期望: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和期望,让他们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明确自己的义务。
4. 激发孩子的参与感: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和社区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集体的重要性和责任。
5. 赞赏和奖励:当孩子展示出责任感时,及时给予赞赏和奖励,让他们明白责任感的积极影响和价值。
6. 榜样的力量: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示出自己的责任感,成为孩子的榜样,他们会从你身上学到责任感的重要性。
7. 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孩子一些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权力的平衡。
8. 鼓励孩子承担后果:让孩子理解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并鼓励他们承担责任,从错误中学习并改正。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义务负责,并成为负责任的个体。同时,要耐心和持续地引导和教育,因为培养责任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