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第17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翻译】:
圣人治民,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威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圣人施道,悠闲自在,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会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看这一章我们需要非常的冷静,因为现实鸡毛遍地。
我们先分开这四种层次,一个一个来细看。
太上,下知有之。 这里是指最高明的统治者。在老子看来,最高明的统治者应当实行无为之治,治理国家和人民时采取一种自然而然、不横加干预的政策,这种政策的特点是尽量减少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不增加人民的经济负担,不对外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因而民众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老子的这种看法很理想,但是,这放在现实上是不可能的,别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小小的单位都做不到这样。
其次,亲而誉之。 这是稍逊一等的统治者,这种统治者的特点是给人民施以恩惠,人民亲近他赞誉他,他施惠于民,但不高高在上,不让人民感觉到他的特殊性,他可亲可敬,和人民相处融洽。就算是这样的统治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也所见不多。
其次,畏之 。这种统治者声色俱厉,经常摆出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态,并用强制手段来确保国家机器的运转,统治者和百姓的关系视同水火。统治者制定出苛刻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则直接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老百姓对其心怀畏惧,常常处在暗无天日的悲惨境地,在忍气吞声中不断积累仇恨。在这样的统治下如处水深火热之中。
其次,侮之 。这是最下等的统治者,这种统治者专横跋扈,不把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甚至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民,而是把他们当作奴隶来对待,对他们进行奴役、辱骂。老百姓对这种非人的待遇忍气吞声,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也会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反抗暴政。这样的反抗是很正常的。
在这一章里,老子主要论述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问题,他主张无为而治,无为的真正内涵是无不为,只有达到了这一境界,才能实现国泰民安。那么统治者怎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不是我唱反调,在当今现实中,这样的无为而治是不可能的。就像这两年所发生的事情,你无为试试看,所以,我更觉得要真正实行无为而治,需要的是上下齐心,都为大局着想才行。
(本篇内容以摘抄为主)
圣人治民,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威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圣人施道,悠闲自在,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会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看这一章我们需要非常的冷静,因为现实鸡毛遍地。
我们先分开这四种层次,一个一个来细看。
太上,下知有之。 这里是指最高明的统治者。在老子看来,最高明的统治者应当实行无为之治,治理国家和人民时采取一种自然而然、不横加干预的政策,这种政策的特点是尽量减少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不增加人民的经济负担,不对外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因而民众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老子的这种看法很理想,但是,这放在现实上是不可能的,别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小小的单位都做不到这样。
其次,亲而誉之。 这是稍逊一等的统治者,这种统治者的特点是给人民施以恩惠,人民亲近他赞誉他,他施惠于民,但不高高在上,不让人民感觉到他的特殊性,他可亲可敬,和人民相处融洽。就算是这样的统治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也所见不多。
其次,畏之 。这种统治者声色俱厉,经常摆出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态,并用强制手段来确保国家机器的运转,统治者和百姓的关系视同水火。统治者制定出苛刻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则直接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老百姓对其心怀畏惧,常常处在暗无天日的悲惨境地,在忍气吞声中不断积累仇恨。在这样的统治下如处水深火热之中。
其次,侮之 。这是最下等的统治者,这种统治者专横跋扈,不把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甚至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民,而是把他们当作奴隶来对待,对他们进行奴役、辱骂。老百姓对这种非人的待遇忍气吞声,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也会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反抗暴政。这样的反抗是很正常的。
在这一章里,老子主要论述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问题,他主张无为而治,无为的真正内涵是无不为,只有达到了这一境界,才能实现国泰民安。那么统治者怎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不是我唱反调,在当今现实中,这样的无为而治是不可能的。就像这两年所发生的事情,你无为试试看,所以,我更觉得要真正实行无为而治,需要的是上下齐心,都为大局着想才行。
(本篇内容以摘抄为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