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资料

 我来答
青柠姑娘17
2022-05-16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3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甲骨文的最早发现时间应该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村人于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深奥难辨的文句。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给药店为药村。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肯定了它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轰动了学术界。复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诸家的先后搜集考究,其中罗振玉更是瘁尽全力以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

甲骨学的著述,最早见于刘鹗的《铁云藏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2)出版,续有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待问编》。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类纂》、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襄的《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释》、金恒祥的《续甲骨文编》、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骨文续编》、《殷墟文字甲乙编》。还有欧美传教士及日本学者等,亦先后于1928年中央研究院继续发掘时,在我国搜购甲骨甚丰,并多有专著发表。

近三十年来,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当推董作宾先生。董氏曾亲自参与发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据殷代卜辞,将过去甲骨学的研究阶段,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到民国十六年(1927),共为二十八年,後期自民国十七年(1928),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共二十二年。

甲骨文字大体上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文字风格衍变可以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面发展的。董作宾据殷代卜辞,把占卜人群,分为五个时期。以甲骨文字变化,书体变迁,追溯时代,以十干十二支常用字为例,阐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了各期甲骨文书写风格不同,各有其特征。

第一期(武丁时)的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以甲骨大版大字为代表作。此类大字是用大力刻凿而成的,笔划粗壮,并填有朱墨(朱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丽的小字,极为精彩。这些都是承受中兴英主武丁时代风格,其气魄之宏放,技术的熟练,颇为惊人。其书家有韦、永、宾。

第二期(祖甲、祖庚时代)书风较为谨饬。祖甲、祖庚是继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贤君,所以当时的卜师,严守规则而少变化。其书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廪辛、庚丁时)书风转变,陷於颓靡,前期老书家已经作古,豪放书风扫地,当时的书家,笔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笔误颇多。此期书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时)的卜人,卜辞上不署书契者的名字,这一时期新兴的书家,尽去前期笔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动、劲峭、时逞放逸不羁之趣。此期署名之书家,仅狄一人,其余尚未发现。

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的书风、除少数兽头大字刻辞外,其余的都异常严肃工整。理由是: 占卜事项,王必躬亲,卜辞的段、行,字都很工整,如蝇头小楷,文风乍变,制作一新。其书家有泳、黄。

研究甲骨文的学问称为「甲骨学」,甲骨学从西元1899年发现至今,不过一百年左右,甲骨学也未满百年。这一百年中的前四十年是甲骨学的奠基时期,许多研究方法及开创性的论点,直到今日仍经得起考验。

1939年,出现了“甲骨四堂”的佳话,归纳了奠基时期四位甲骨学者的贡献:

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

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

刘鹗(1857-1909)

王懿荣在发现甲骨后一年,便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以京师团练大臣的身分,因而投井自杀。王懿荣死后,部分甲骨归好友刘鹗所有。刘鹗(1857-1909)字铁云,是著名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自己也收藏了五千片左右的甲骨,在西元1903年,刘鹗将收藏的`甲骨精选一千多件拓印成书,是为第一本将甲骨着录出版的书籍《铁云藏龟》。这套书让世人大开眼界,认识商代古文字的存在。

在《铁云藏龟》中,他正确地认识到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笔文字”,也尝试着认字,在他所认出的四十四个字中,有三十四个字认对了,其中十九个是干支、两个是数字。但因古董商蒙骗,他误以为甲骨出土于河南汤阴。

孙诒让(1848-1908)

第一位真正对甲骨文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孙诒让(1848-1908)。孙诒让,字仲容,一名征君,浙江瑞安人,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古文字学家,着有《周礼正义》, 是《周礼》集大成的著作。1904年,孙诒让根据刘鹗的《铁云藏龟》作了《契文举例》,是第一本研究甲骨文的书籍,并试着从甲骨文探讨商代的制度,虽然书中论点诸多错误,但开创了甲骨学研究的先声,披荆斩棘之功是无法磨灭的。

罗振玉(1866-1940)M/a>

直到罗振玉,甲骨文的内涵才逐渐清晰。罗振玉(1866-1940)号雪堂,晚年自号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罗振玉以办报的财力收罗甲骨,并对甲骨进行整理与出版,他一共购藏三万多片,并在1913-1916年间出版了四本书籍:《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殷墟书契后编》。没有这些材料的发表,根本谈不上甲骨研究。

此外,罗振玉又精于文字考释,并且审释出商王名号,确定甲骨文为商王室遗物,并打探出甲骨的真实出土地在河南安阳,甲骨文的真实面貌乃浮现。

王国维(1977-1927)

在罗振玉的影响下,王国维(1977-1927)进一步将文字考释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利用甲骨文来论证商代的制度。王国维,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是清末的才子,对西方哲学、文学都多所涉猎,后来进入中国古代史、古文字的研究领域。王国维在古史研究的方法论上提出“二重证据法”,就是用地下出土文物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这样的历史研究法直到今天仍为学者所奉行。他考订出殷商先公先王,并将甲骨中的商王世系与《史记》相互对照,解决了商王世系的问题。

董作宾(1895-1963)

商王世系问题大体解决,但对于甲骨年代的断定却没有标准,年代无法断定,这十数万片的甲骨就如一盘散沙,难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这个问题,到实际进行殷墟考古的董作宾终获得解决。董作宾(1895-1963)号彦堂,河南南阳人,是史语所第一个从事殷墟考古的人,不久专门负责研究甲骨文。1931年首先指出甲骨文中贞人(占卜时负责卜问的人)的存在,1933年更提出甲骨断代的十个标准,对流散各地的甲骨进行年代的推断。断代问题的解决,使十多万片零散的甲骨,考古出土的与以前流传的,串联成有条理的史料,成为商史研究的坚实基础。

郭沫若(1892-1978)

郭沫若也把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材料。郭沫若(1892-1978)号鼎堂,四川乐山人。郭沫若甚具才华,留学日本习医,后来弃医从文,对于文学、史学、考古、哲学、戏剧等皆有所涉猎。他在日本十年的期间(1928-1937),建立起自己的甲骨学研究,出版了甲骨文资料汇编性的著作《卜辞通纂》。

◎甲骨文是什么?

甲骨,指的是龟甲和兽骨(以牛肩胛骨为主)。刻或写在甲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内容?

甲骨文的内容分为「卜辞」与「记事刻辞」两类。殷商王室以龟甲和兽骨占卜,占卜完后,便将相关纪录刻或写在甲骨上,称作「卜辞」。卜辞内容无所不包,包括天候、祭祀、战争、生育、疾病、作梦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甲骨文与占卜无关,主要作为事件的记载,称为「记事刻辞」,如田猎的记录。

◎甲骨文的时代与地点?

目前所见的甲骨文以商晚期的殷墟为主,时代大约是公元前十四世纪末到十一世纪中叶。

近年来,还在陜西岐山、扶风、凤翔等地也发现西周早期的「周原甲骨」,但数量不多。

◎甲骨占卜的习俗是商代特有的吗?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各遗址都有发现用牛、羊肩胛骨占卜的痕迹,上面留有钻凿烧灼的痕迹,但是并没有占卜记录。一直到商晚期的殷墟(大约公元前十四世纪末)才在占卜的龟甲兽骨上加刻占卜记录,成为我们今日所见的甲骨文。

直到近代,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彝族、么些、纳西等族,也还有用兽骨占卜的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