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王熙凤知道刘姥姥救了巧姐吗?
是不知道的。
《红楼梦》里刘姥姥对巧姐的救助,并非偶然行为,无论从判词、刘姥姥的性格特征、巧姐名字由来、巧姐与板儿信物的交换,皆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巧姐判词:“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所谓因就是指凤姐对前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没有因为不认识、身份高贵而视而不见,她一身事务,外面一大堆人排队等着向她汇报请示工作,即使她拒人千里之外、不向王夫人汇报也无可奈何。
但王熙凤对刘姥姥却另眼相待,说话非常得体,还贴心地询问是否用过餐并命人立即安排,这对于劳困饥渴的刘姥姥和板儿,是非常温暖的关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常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况且王熙凤出手阔绰,第一次就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这足够乡下人一年的开支了。
由于凤姐的原因,刘姥姥才会再到荣国府,从而被贾母邀请,“要与积古的人”谈话,刘姥姥受到贾母的盛情款待,贾母亲切地称她为“老亲家”,从凤姐到贾母,这个“因”就是“善”。
所谓种善因得善果,这个果就是刘姥姥对巧姐的搭救,并将她藏匿乡间,巧姐遇难被卖落妓院,是否保持女儿身不得而知,但贾母和刘姥姥这对“老亲家”却成了事实,无论板儿、刘姥姥甚至狗儿夫妇,他们报恩就是接受和最大限度地保护巧姐,让她在一个新家庭里平安、踏实地生活,这是作为老百姓最朴实的情感。
刘姥姥性格:
刘姥姥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对巧姐的悲惨遭遇倾注了最大的同情,顶住种种压力,不顾个人安危地向她伸出援救的手,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义肝侠肠,值得称道。
知恩图报是按我国的传统文化,“义字当先”。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一旦度过了难关,她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
这些都是贾府所缺乏的野味,虽然不值几个钱,却也礼轻义重。刘姥姥绝非势利之人,正因为她重义轻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才有了后来姥姥不负凤姐之所托,“卒脱巧姐于难,亦足报之而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