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第十六章笔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文】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译文】
心灵达到空明虚无的境界,就会拥有清静自守的状态。
在万物蓬勃生长时,我以虚静之心观察万物生死循环的规律。
天下万物,都要返回到它最本初的状态。
这种回归叫作“静”,“静”即是复归本真状态。
回归本真是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能够认识明了这种自然规律,就叫作“明”。
如果不明白这种规律,轻举妄动,就会招来灾祸。
如果明白这种规律,就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就能大公无私,
能够大公无私,就可为王,王自然会遵循自然法则,
遵循自然规律,则必然符合天道,符合天道就能长久,
终身没有危险。
【KK笔记】
001前文将到“旷兮其若谷”、“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本章继续深入说明“致虚极守静笃”。
当世界到了虚极的状态,就是虚到了极点可能就大象无形,那人的胸怀是否也像道一样。当达到了这个状态,能宽容很多,面对纷繁复杂,也能沉静下来思考问题、看清事物本质。
老子说明只有致虚守静,才能体认到“道”。只有内心空明虚静,才能在静中回归本真状态,在本真中产生高超智慧,进而体认万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指导自己做出正确的行动。
002复归
万事万物一起生长而纷繁复杂,面对如此需要怎么观察?反复不断地去观察。
复归是这个世界变化的规律。事物发展有重复性,当某个因素具备时,将反复不断地出现。
当面对事物时,人都会对此进行意识判断而进行采取下一步的行动。而进行意识判断时,同时会引起人的情绪反应。当面对刺激物时,人的情绪反应往往会反应激烈,无法心平气和地去处理一件事情。
学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然后掌握并来利用,让自己出于积极乐观状态。即使情绪偶尔会失控,也能很及时地得以恢复。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天下众生,各有所属,这是天命所在,也是自然之道,是天道所在。而且,万物的发展历程,无论如何变化多端,最终都要返回到其本真状态,即天命所归之处。
这是变中的常,主宰万物的永恒之规律,或者说宿命。人只有在变化万千的世象中,明白万物回归本真的道理,善于体察万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循规而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003人的成长没有一帆风顺。
即使最终结局是失败,但是成长的过程也是一场美丽的风景。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奋进过程中,就是人生的意义。
004“万物静观尤自得”,万事万物静观的时候,能看到它的本质;当出现问题时,沉静下来,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归根曰静,不管是认识的方法,还是生命本来的状态都是这样。
005静曰复命
人的生命的开始,慢慢地成长,拥有独立的思想创造各自不同的生活,这是一件多伟大多有意义的事情。而我们的溯源都来自于微小的命运本来的状态,就如一粒种子一样,静曰复命。
学会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豁然开朗,而不再执着于其中无法自拔。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译文】
心灵达到空明虚无的境界,就会拥有清静自守的状态。
在万物蓬勃生长时,我以虚静之心观察万物生死循环的规律。
天下万物,都要返回到它最本初的状态。
这种回归叫作“静”,“静”即是复归本真状态。
回归本真是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能够认识明了这种自然规律,就叫作“明”。
如果不明白这种规律,轻举妄动,就会招来灾祸。
如果明白这种规律,就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就能大公无私,
能够大公无私,就可为王,王自然会遵循自然法则,
遵循自然规律,则必然符合天道,符合天道就能长久,
终身没有危险。
【KK笔记】
001前文将到“旷兮其若谷”、“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本章继续深入说明“致虚极守静笃”。
当世界到了虚极的状态,就是虚到了极点可能就大象无形,那人的胸怀是否也像道一样。当达到了这个状态,能宽容很多,面对纷繁复杂,也能沉静下来思考问题、看清事物本质。
老子说明只有致虚守静,才能体认到“道”。只有内心空明虚静,才能在静中回归本真状态,在本真中产生高超智慧,进而体认万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指导自己做出正确的行动。
002复归
万事万物一起生长而纷繁复杂,面对如此需要怎么观察?反复不断地去观察。
复归是这个世界变化的规律。事物发展有重复性,当某个因素具备时,将反复不断地出现。
当面对事物时,人都会对此进行意识判断而进行采取下一步的行动。而进行意识判断时,同时会引起人的情绪反应。当面对刺激物时,人的情绪反应往往会反应激烈,无法心平气和地去处理一件事情。
学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然后掌握并来利用,让自己出于积极乐观状态。即使情绪偶尔会失控,也能很及时地得以恢复。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天下众生,各有所属,这是天命所在,也是自然之道,是天道所在。而且,万物的发展历程,无论如何变化多端,最终都要返回到其本真状态,即天命所归之处。
这是变中的常,主宰万物的永恒之规律,或者说宿命。人只有在变化万千的世象中,明白万物回归本真的道理,善于体察万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循规而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003人的成长没有一帆风顺。
即使最终结局是失败,但是成长的过程也是一场美丽的风景。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奋进过程中,就是人生的意义。
004“万物静观尤自得”,万事万物静观的时候,能看到它的本质;当出现问题时,沉静下来,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归根曰静,不管是认识的方法,还是生命本来的状态都是这样。
005静曰复命
人的生命的开始,慢慢地成长,拥有独立的思想创造各自不同的生活,这是一件多伟大多有意义的事情。而我们的溯源都来自于微小的命运本来的状态,就如一粒种子一样,静曰复命。
学会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豁然开朗,而不再执着于其中无法自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