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方法
导语:课堂纪律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行为,不干扰教师上课,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制定的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就个体而言,课堂纪律是学生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与控制。当他们逐渐被学生接受或内化时,就可以称之为纪律,学生能自觉地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方法
一、熟悉学生的学习环境。
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由于我们珠心算实验课要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幼儿园,(如:公立的、私立的,规模大的、小的,建园时间长的、短的等等),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幼儿园的小朋友热情友好,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上课的意识、自制力较差,随意性强(他们往往是没有进行正常的学校开班制,有的直接从家中插入大班),而有的幼儿园的学生综合能力(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良好的行为习惯)较强,而且上课的意识也较强。在其他幼儿园花费许多精力才能把学生的思路调整好,在这里则能轻松的导入教学主题。在教学时,我先充分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背景,然后再根据其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就不至于无所适从了,从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
1、教学中注重正面教育开始上课了,老师说“做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喊“1、2”,并安安静静的做好。此时也有个别的学生事不关己,或东张西望,或玩弄手指,或为一件小事与小朋友大出手,这时我抓住学生要强的心理,对于没有做好的学生,采用“反语激将法”,他没做好,我偏说“他做得最好”,同时号召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这样他就能安静的做好了。
2、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老师要合理运用语言艺术组织教学,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我的语言表达言简意赅,翔实生动,重点突出,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如讲解时,我先提示学生“+4”,下珠不够怎么办呢?然后再引导他们运用“凑5加口诀——下5减4的凑数1”去做);在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我经常通过变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把语速突然提快,语调提高或者突然停止,变有声语言为无声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再集中起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注意的特点,使学生“厌学”达到“乐学”、“好学”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层次分明。在教学中,我在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学习中拥有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天天进步。在进行珠心算基本技能训练时,我常采用的是定时打和比赛打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1、定时打,时间限制,定好标准,同桌互相监督。如打定数1,限时30秒,比比谁打的次数多且准确。2、比赛打,先提出比赛的内容和要求,看谁在限定的时间内打的次数多且准确。3、字码书写,在字码书写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时,看谁在限定时间内写的多而且规范。对于进步快、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但是也不要冷落了差生,要给他们适当的鼓励,使他们鼓起勇气,迎头赶上来。如:“××小朋友只差一点点就赶上我们班成绩较高的了,希望你努力练,抓紧赶上来”,“××小朋友进步真快,原来你错题较多,现在错的很少了,我相信你的进步会越来越快的”。最后号召大家:“咱们比一比今后谁进步快,谁能当第一”。这样,学生就会你追我赶,争当第一,促进珠心算实验课的进度。
四、 正确掌握好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自己的权威
课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对他们的错误一点也不能不放过。课下以好朋友的身份接近他们,可以和他们谈谈心,做他们爱玩的游戏,或者讲他们爱听的童话故事……这样,我和他们的距离就拉近了许多,也亲近了许多。这样他们能够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非常乐意学习我上的珠心算实验课。我的情感,我的智慧,我的幽默,常使我获得学生的崇拜,而学生天真无邪的笑脸,清澈透明的眼睛,使我永远拥有一颗孩子般的心。
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方法
一、课堂纪律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
1.纪律是指惩罚;
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
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我们认为,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
研究表明,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四类:
(一)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这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教师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有组织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一方面会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因此,这类纪律虽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二)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使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当一个儿童从对成年人的依赖中逐渐解放出来时,他同时开始对他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学生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时期他们的信奉、见解、爱好、憎恶甚至偏见也都视集体而定。由于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和日常行为的新的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力、内疚感和焦虑,所以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同伴集体行为准则的价值,并积极地认同和服从它。集体促成的纪律也有两类,一类是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另一类是非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学生间的友伴群体等。教师应着重对非正规群体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融合到正规群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认同班集体的行为规范。
(三)自我促成的纪律。 所谓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他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四)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例如课堂讨论、野外观察、制作标本等任务都有各自的纪律要求。
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方法
一、追求技巧,科学管理。
教学力求技巧,要能吸引学生。如果老师的讲授是空洞而乏味的,会造成学生厌听,导致课堂纪律难于管理。一堂好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起到主导作用,通过你的导演,让学生在参与角色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因为感举而认真听课,纪律自然会好。
二、恩威并施,树立教师威信。
做一个学生又敬又畏的老师要敢于嬉笑怒骂,恩威并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如上课时面对公然挑战课堂纪律的学生,这时教师要扮演硬朗的角色,运用规章制度、奖惩手段等方式纠正、规范学生的行为,将学生引向应有的秩序。除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畏的一面,还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向往感,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这时教师扮演的是亲善的使者。如平时面带笑容,认真铃听学生的诉说,为学生着想,课余与学生沟通和接触,了解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重视、鼓舞和关爱,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树立教师威信,有利于搞好课堂纪律。
三、运用多种方法,灵活处理课堂。
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要控制好课堂纪律,轻松驾驭课堂,掌握方法好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分神或搞小动作的违纪行为,可以用眼神或微笑的表情示意违纪学生以制止其行为。假如只用眼神无法收到如期的效果,还可适当用一些肢体语言。如可以边讲课边走到到违纪学生身旁,轻敲其桌面,或在板书时用手指向说话的方向,加以提醒,使学生感到老师善意的制止,从而约束自己的违纪行为。除此之外也可采取临时改变语调,加大声音或中途停顿等方法提醒违纪学生。另外,有时对违法乱纪纪学生采取省时度势的提问也比直接批评来得有效果,因为,对爱分神的学生,提问是提醒,对爱讲话的学生,提问是警告,对爱睡觉的学生,提问是惩罚。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能有效巩固课堂纪律。
四、及时、细致地做好课后教育工作。
有时在课堂上批评自尊心极强或极其顽劣的学生后要及时安抚,耐心细致地谈心,不能流于形式。课后工作是否处理得当,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向心力,关系课堂教学的开展。课后的教育工作可选择适宜的地方单独与学生交谈,采取先柔后刚的方法,让其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然后正视错误并改正错误。课后对学生加紧教育,使学生知道老师仍然关怀他,没有放弃他。使学生心理得到慰藉,从而鼓起学习的勇气,配合老师做好教学工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五、建立学生、班主任、家长、老师的“互动”关系。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思想教育卡”多次对反复违纪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记录学生的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并反馈给班主任和家长,与班主任、家长建立亲密的“联盟关系”并从班主任和家长那里了解违纪学生的另一面,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三者的“互动”关系。这样对学生减少课堂违纪,上好自己的课有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