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展开全部
搞 要:随着中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笔者分析了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更新理念、,教法改革,课程改革、学校建设改革等方面,阐述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 改革与发展 思考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中职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使中职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各县市新建和组建职教中心,开创“股份合作”“公办民助”“国有民办”“项目融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新局面。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跟不上科技发展的中职课程与教材,已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桎梏,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化办学,因此,中职教育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状况: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结构较复杂,多数中职学生是在层层选拔中被淘汰后才来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学生起点较低。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中职生成了“60分万岁”一族。在精神上表现为无所寄托,没有远大理想,既便有,也仅有三分钟的热情,三分钟一过,一切便又归于沉寂。他们认为只要及格就有毕业证,就能找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好逸恶劳。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二)课程与教材: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又加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缺乏知识更新与生产实际相差一段距离。又加上中职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与实际生产脱节。
(三)办学条件:师资不足,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 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逐年减少,造成部分老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4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质量。此外中职教育是为了培训更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一般性人才,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一般中职学校的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具有现时代的设备数量极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且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四)就业方面:缺乏服务地方经济的思想,大多数毕业生异地就业。
二、面对就业市场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是适应和满足市场要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
(一)更新理念——时代的发展,呼唤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实现多元化办学思想和培养本地所需的“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性人才。
(二)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从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中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面向将来,中等职业学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可把学生大体分为几个群体,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实施“因人设计、分类培养、创设成功机会”的方法,使他们都有适度的期望值和人生追求。“学习型”是基础条件较好,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群体,可设定为对口高考,努力使他们通过高等教育以实现他们的理想和人生的价值。如我校2007年有32人参加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单招考试,效果很好。“技能型”是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群体,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着力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成为技能型人才。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强调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和积极性,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四)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务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和组织劳动的变化,这要求劳动者独立地进行学习、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教学过程中,惟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当学校受到欢迎时,学校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属于那些不具备一定条件就无法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还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这就是,只有当中等职业教育满足的地方需要、企业的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五)师资建设改革——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发展不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基础已成了求学主要目的。这就对专业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进行实践指导。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材料,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组织教师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项目式教材开发,尤其是实训教材的编写,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同时可以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出市场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学校建设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展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道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这样不仅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而且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如我校05级300名学生到建通、富士康、美的等企业顶岗实习,平均月工资达1400余元,还有近200人留在实习厂就业。为了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更好地接纳,学校还可以引导部分优秀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班,这些企业在取得毕业生优生招聘。同时,还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冠名班学生提供下厂实习机会,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为冠名班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等。目前,我校已成功地与富士康有限公司合作,由企业直接面试挑选学生冠名成立了2个“富士康”班,为订单式教学及校企合作开辟了新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必须以市场需要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建设等方面,都要围绕市场旋转。应把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已任,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卸下桎梏,扬长避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寻求更大的发展,创造职教又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参阅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2、参阅《中国高等教育》2006.24范唯、马树超/文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5、王坦会在学习理论基础简析[C]《课程教材、教法》第25卷,第1期。2005.1
关键词:中职教育 改革与发展 思考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中职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使中职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各县市新建和组建职教中心,开创“股份合作”“公办民助”“国有民办”“项目融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新局面。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跟不上科技发展的中职课程与教材,已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桎梏,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化办学,因此,中职教育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状况: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结构较复杂,多数中职学生是在层层选拔中被淘汰后才来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学生起点较低。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中职生成了“60分万岁”一族。在精神上表现为无所寄托,没有远大理想,既便有,也仅有三分钟的热情,三分钟一过,一切便又归于沉寂。他们认为只要及格就有毕业证,就能找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好逸恶劳。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二)课程与教材: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又加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缺乏知识更新与生产实际相差一段距离。又加上中职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与实际生产脱节。
(三)办学条件:师资不足,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 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逐年减少,造成部分老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4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质量。此外中职教育是为了培训更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一般性人才,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一般中职学校的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具有现时代的设备数量极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且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四)就业方面:缺乏服务地方经济的思想,大多数毕业生异地就业。
二、面对就业市场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是适应和满足市场要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
(一)更新理念——时代的发展,呼唤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实现多元化办学思想和培养本地所需的“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性人才。
(二)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从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中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面向将来,中等职业学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可把学生大体分为几个群体,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实施“因人设计、分类培养、创设成功机会”的方法,使他们都有适度的期望值和人生追求。“学习型”是基础条件较好,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群体,可设定为对口高考,努力使他们通过高等教育以实现他们的理想和人生的价值。如我校2007年有32人参加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单招考试,效果很好。“技能型”是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群体,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着力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成为技能型人才。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强调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和积极性,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四)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务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和组织劳动的变化,这要求劳动者独立地进行学习、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教学过程中,惟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当学校受到欢迎时,学校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属于那些不具备一定条件就无法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还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这就是,只有当中等职业教育满足的地方需要、企业的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五)师资建设改革——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发展不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基础已成了求学主要目的。这就对专业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进行实践指导。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材料,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组织教师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项目式教材开发,尤其是实训教材的编写,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同时可以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出市场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学校建设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展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道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这样不仅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而且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如我校05级300名学生到建通、富士康、美的等企业顶岗实习,平均月工资达1400余元,还有近200人留在实习厂就业。为了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更好地接纳,学校还可以引导部分优秀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班,这些企业在取得毕业生优生招聘。同时,还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冠名班学生提供下厂实习机会,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为冠名班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等。目前,我校已成功地与富士康有限公司合作,由企业直接面试挑选学生冠名成立了2个“富士康”班,为订单式教学及校企合作开辟了新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必须以市场需要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建设等方面,都要围绕市场旋转。应把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已任,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卸下桎梏,扬长避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寻求更大的发展,创造职教又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参阅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2、参阅《中国高等教育》2006.24范唯、马树超/文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5、王坦会在学习理论基础简析[C]《课程教材、教法》第25卷,第1期。2005.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