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姓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温季(?—前574年),即郤昭子,姬姓,步氏,讳至,谥昭。
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才华横溢的军事家、外交家。
其名郤至,其祖郤扬封步,以之为氏,故亦名步至,因采邑于温,时人尊称温季,史称郤昭子。
步扬之孙,或为蒲城鹊居之子,与堂兄郤锜、叔父郤犨并称“三郤”。
2、温疥,史书上最早记载的温姓著名人物。
汉功臣,封惸侯。
汉王四年,在成皋之战中,破曹咎军。
后担任燕相。
孙温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
而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3、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4、温璋,唐初名臣温大雅(即温彦宏)六世孙,河东太原祁县人,唐代官吏。
以父荫累官大理丞,擢邠宁节度使转京兆尹,为政严明,后为直谏贬振州司马。
其父温造曾平定兴元兵乱。
温璋早期以父荫入仕,累佐使府,历三郡刺史。
咸通初年,接任徐泗节度使。
徐州的银刀军得知温璋素严饬,阴怀猜忌,于是驱逐温璋。
5、温仲舒(944年—1010年),字秉阳,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
北宋大臣,与寇准并称“温寇”。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了进士,位列探花。
曾任枢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枢密院事,位列宰执,后外放秦州知州,驱逐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使之从边地成为北宋的内地。
回朝后担任过参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温仲舒被封为昭文馆大学士,不久去世,享年67岁。
追赠左仆射,谥号为恭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庭筠
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才华横溢的军事家、外交家。
其名郤至,其祖郤扬封步,以之为氏,故亦名步至,因采邑于温,时人尊称温季,史称郤昭子。
步扬之孙,或为蒲城鹊居之子,与堂兄郤锜、叔父郤犨并称“三郤”。
2、温疥,史书上最早记载的温姓著名人物。
汉功臣,封惸侯。
汉王四年,在成皋之战中,破曹咎军。
后担任燕相。
孙温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
而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3、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4、温璋,唐初名臣温大雅(即温彦宏)六世孙,河东太原祁县人,唐代官吏。
以父荫累官大理丞,擢邠宁节度使转京兆尹,为政严明,后为直谏贬振州司马。
其父温造曾平定兴元兵乱。
温璋早期以父荫入仕,累佐使府,历三郡刺史。
咸通初年,接任徐泗节度使。
徐州的银刀军得知温璋素严饬,阴怀猜忌,于是驱逐温璋。
5、温仲舒(944年—1010年),字秉阳,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
北宋大臣,与寇准并称“温寇”。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了进士,位列探花。
曾任枢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枢密院事,位列宰执,后外放秦州知州,驱逐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使之从边地成为北宋的内地。
回朝后担任过参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温仲舒被封为昭文馆大学士,不久去世,享年67岁。
追赠左仆射,谥号为恭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庭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