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如何体现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一般分类
纪录电影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政论》
运用真实形象进行论证的纪录片。
它充分发挥电影的技术优势和艺术优势,运用可视材料进行论证,显示出形象性与思辨性相辅相成的特点。
运用的素材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历史的,不受时间的限制;以《中印边界问题真相》为例,其素材来源可以是中方的、印方的、英方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因此,也不受事件本身序列的限制。
除了材料的真实性、论证的严密性、观点的鲜明性这样一些基本要求外,政论纪录片尤其注重形象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时事报道片》
指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像片,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
但报道的范围不限于一时一事,结构也比较完整。
如报道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的《历史的纪念》、报道女排比赛的《拼搏》等。
《历史》
指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像片。
它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须准确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违反历史的真实,不能用演员扮演。
可以运用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文物、遗迹或美术作品进行拍摄。
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
如《辛亥风云》、《两种命运的决战》、《淮海千秋》等。
《传记》
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像片。
它与一般时事报导片或历史纪录片的区别在于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如《诗人杜甫》、《伟大的孙中山》、《革命老人何香凝》、《 *** 》、《 *** 》等。
仅表现某一人物的某一侧面的人物肖像片、人物速写片等也属于此类。
《生活》
指记录人们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况及状态的记录像片。
这是有别于其它纪录片的,因为内容完全是不需要演员参加演出的,而是反映了活生生的真人与真事。
《人文地理片》
指探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
如《黄山奇观》、《漫游柴达木》、《土林探奇》等。
《舞台》
指纪录舞台演出实况的纪录像片。
对舞台演出的歌舞、戏剧、曲艺等进行现场拍摄,可以根据需要对演出节目进行剪裁、删节,但对演出内容不能改编、增添,以区别于根据舞台节目改编的舞台艺术片。
如《民间歌舞》、《友谊舞台》等。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专题系列》
指在统一的总题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纪录像片。
其中各部影片都可以连续放映,也可以各自独立,如《漫游世界》、《紫禁城》、《近代春秋》等。
还可分为:宣传纪录片、商业纪录片、独立纪录片(当然,根据分类标准不同,还有其他分类方法)
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一般来说,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写实,但实际上仅仅镜头和拍摄人的在场这个事实,就可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
严谨的纪录片同时也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记录的情况的影响,来让观众获得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
被记录的情况的代表性也影响到一部纪录片是否写实。
比如许多描写动物的纪录片在裁剪时往往更加愿意选择带有戏剧性的镜头,而这些镜头并不一定是这些动物典型的生活习惯。
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他的评论也可能影响一部纪录片的写实性。
比如许多描写动物的纪录片中评论者喜欢用拟人的语句来描写一个动物的行为,而实际上动物的行为与拟人的描写可能毫不相关。
正因为观众往往认为纪录片中表达的是事实,因此纪录片可以由于不谨慎或者蓄意造成非常大的误解,纪录片也因此往往被用作政治宣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