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电阻是什么原理?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热敏电阻的主要特点是:
1,灵敏度较高,其电阻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能检测出10-6℃的温度变化;
2,工作温度范围宽,常温器件适用于-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目前最高可达到2000℃),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
3,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腔体及生物体内血管的温度;
4,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100kΩ间任意选择;
5,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可大批量生产;
6,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
扩展资料:
主要缺点:
1,阻值与温度的关系非线性严重;
2,元件的一致性差,互换性差;
3,元件易老化,稳定性较差;
4,除特殊高温热敏电阻外,绝大多数热敏电阻仅适合0~150℃范围,使用时必须注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热敏电阻
展开全部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材料的温度敏感性质,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来描述。
热敏电阻材料的温度系数一般为负数,即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下降。这是因为在热敏电阻材料内部,温度升高会导致材料内部的电子和晶格发生运动,从而影响了电子和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常见的热敏电阻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硅等半导体材料。其中,氧化物热敏电阻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大,温度系数也比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和控制领域。而氮化物和硅等半导体材料的热敏电阻特性则更适合于高温和极低温的应用。
热敏电阻材料的温度系数一般为负数,即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下降。这是因为在热敏电阻材料内部,温度升高会导致材料内部的电子和晶格发生运动,从而影响了电子和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常见的热敏电阻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硅等半导体材料。其中,氧化物热敏电阻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大,温度系数也比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和控制领域。而氮化物和硅等半导体材料的热敏电阻特性则更适合于高温和极低温的应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