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的积累及运用 (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亢kàng奋 颤chàn栗 粲chàn然 浑身解jié数
B.瞋chēn视 羁jī绊 惬qiè意 参cī差不齐
C.挣zhng脱 冗rng杂 阐chn述 叱咤zh风云
D.归省xǐng 晦huì暗 烧灼zhuó 戛jiá然而止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怠慢 缥缈 蓦然 大彻大悟 B、撺掇 颦蹙 徘徊 悲欢离合
C、弄潮 褶裙 惊鸿 尽态极妍 D、弥散 惆怅 静木 息息相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中,各国领导人都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
B、离散了半个多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圆了。
C、近日,在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以4∶0的比分戛然而止。
D、作为一名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上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B.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C.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D.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得。
B、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C、通过这件事,他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诗歌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的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7、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幅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磨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②①③④ B.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竹影》作者是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作家冰心。
二、古诗文阅读 (6分)
9、古诗词理解默写。
①、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约客》表现作者寂寞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论诗》表现江山代代出新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阅读:(13分)
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会宾客大宴 (会: ) ②众妙毕备 (毕: )
③宾客意少舒 (舒: )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三、课外现代文阅 读(25分)
鼓 人
(1)鼓人,生在鼓村,长在鼓村,3岁看鼓,4岁玩鼓,5岁就磕磕达达地敲敲,总打不成个歌。到十五六岁架起鼓,就把喜怒哀乐全交给那面牛皮鼓了!
(2)鼓村,前面是黄土,后面是黄土,低处是黄土沟。沟沟里面有条河,河里流着黄土、黄泥、黄沙,名副其实的——黄河。鼓村风大,冬天里西北风一来,叫得那个响呀,聋子也惊得睡不着觉!鼓村雨猛,不是淅淅沥沥,不是飘飘洒洒,而是盆泼,桶倒,有人大喊——不得了,天河决口子了!鼓村水狂,那平日安安稳稳的黄河要是闹腾起来,真是山崩地裂,翻江倒海,去过的人都说,鼓村,鬼地方!
(3)鬼地方的鼓村人,却倔倔地活着,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4)鼓村人,恋土,爱土,也想改土。做梦都想把那土种绿,把那山铺青,把那水澄净,更有痴儿竟想把那翻脸不认爹娘的西北风堵死!
(5)鼓村人不善说,不会道,却最擅长擂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娶媳妇迎亲,擂鼓;发丧埋人,也擂鼓!鼓擂得比风大,比雨猛,比水狂,一槌下去就是一声炸雷,一个霹雳,一排巨浪,一阵狂飙。风刮了多少代,雨下了多少代,水流了多少代,鼓村人的鼓就擂了多少代。
(6)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对穷山恶水的怨恨。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7)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对改天换地的激情。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8)擂,擂,擂!擂得日月旋,擂得乾坤转,一下擂进了11届亚运会。那世世代代守着土窝窝的鼓人露了脸,开了眼。鼓,被称作威风锣鼓!人,被唤着威风村人!
(9)威风锣鼓成了热门,威风村人成了红人。小伙子、大姑娘背起锣鼓家伙赶汽车,坐火车,下广东,去深圳。再回到鼓村一看,丑死了,我的祖爷爷!看村,村子破;看路,路坎坷;看屋,屋不净;看坑,坑太硬,连屙屎蹲坑也觉得不美气。兜里擂鼓挣的那俩钱往外一甩,修路,盖房,拆了旧炕换新床……闹腾得爹们娘们打鸡撵狗难顺心。
(10)还有出奇的,擂完鼓,走东串西,招神惹鬼,引着长头发、短裤子进了村,又是挖矿,又是办厂,机器响了,汽车来了。运出去的是山货,拉回来的是银钱。鼓村人包圆了,腰粗了,人也活得滋润了,吃的,穿的,用的和城里一个样。打过鸡撵过狗的爹们娘们鼻子不喜眼窝喜,活得心里也顺溜了!
(11)鼓村人,还那么爱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擂,擂,据说还要擂进奥运会的开幕式。
13.文中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答:
。
14.第(6)(7)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用这一方法要表现鼓村人的什么性格? (3分)
答:
。
15.就全文来看,鼓村人的鼓被称作“威风锣鼓”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
16.第(9)(10)各从什么角度来表现鼓村人的变化的? (2分)
17.比较一下《安塞腰鼓》里所刻画的腰鼓和本文里鼓人的鼓,说说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3分)
答:
。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搬了小凳,坐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8、文章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2分)
答:
。
19、文章抒发了什么感情?(3分)
答:
。
20、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样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3分)
答:
。
21、文中起承上启下的段落是第几自然段?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