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姓的来源介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崔姓主要源于姜姓,另有满族、 *** 、蒙古族等改姓之说,族人多尊崔季子为得姓始祖。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崔姓源出
1、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
2、出自少数民族崔姓。① 满族人姓氏中有崔姓,铁岭北部女真阿都歌千户崔咬住、崔完者,以崔为姓。满族老姓包括:崔穆鲁氏、崔佳氏、崔珠克氏。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得姓始祖
崔季子。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
季子名德兴,生卒不详。炎帝五十六世孙,齐丁公伋四子***嫡子***。丁公卒后季子应继君位。但季子仁爱贤良,孝悌有加,举贤让国于庶兄叔乙。季子携家人隐居景色秀丽之崔邑,后以邑封姓,其子孙随为“崔”姓。史称“崔氏始祖”。齐丁公伋另一支系子孙以諡号为姓“丁”,故,齐丁公伋为“崔”、“丁”两姓先祖。
崔姓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崔姓一直为齐国的卿大夫,活动在山东地区。秦汉时期,崔姓发展很快,成为 崔姓分布河北地区的大族,以此为源地向四周播迁,大凡崔姓寻祖,都要追到河北的清河和博陵二郡望。崔姓自西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崔姓居首位,连国姓李氏也屈于其后,可见崔姓的辉煌。尤其在唐朝崔姓最为显耀,为宰相者出自清河的有11位,出自博陵的12位。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为广泛。宋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排在第四十三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陕西、河南,这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山东、广东、安徽、江苏四省。河北为崔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崔姓总人口的24%。当时的冀、豫、秦地区为崔姓聚集中心。明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为明朝第六十六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山西、河北,这四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南两省。江苏省的崔姓人口约占崔姓总人口的24.6%,为崔姓第一大省。全国的崔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部鲁冀晋、南方江苏两块崔姓人口聚集区,崔姓重心向东漂移。
当代崔姓的人口已达到42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河南,这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江苏、陕西、吉林,这六省的崔姓又集中了32%。全国形成了关内鲁冀豫、关外黑吉辽两块崔姓聚集地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崔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东北的崔姓迅速增长。崔姓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豫晋、冀京津、黑吉辽、内蒙古大部、陕西大部、甘肃东端、鄂皖苏北段,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4%,居住了大约7l%的崔姓人群。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南端、内蒙古中西部、川渝北段、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中部,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6%,居住了大约14%的崔姓人群。
崔姓姓氏文化
郡望
清河郡:据《新表》记载:崔良的十五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因功被封为东莱侯,他生二子,老大崔业字伯基,西汉时袭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当时归清河管辖***。自此有清河郡望,在此崔业派生出六支崔氏,即清河崔氏南祖房、清河崔氏许州鄢陵房、清河崔氏郑州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崔氏青州房。崔氏在东汉末已是大姓望族,名列士族行列,在讲究士族门第的社会风气下,被列为一等大姓,即崔、卢、王、郑。崔氏后裔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使崔姓由晋至唐近700年长盛不衰。
博陵郡
汞阳郡
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
汞阳堂:以望立堂。
阳丘堂:以望立堂。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博陵堂:博陵以陵名而转为郡名,始于东汉。《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即今天的河北蠡县。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即今天的河北安平县。汉献帝建安年间,罢博陵郡,归于安平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置博陵国,治所仍在安平。宋人欧阳忞著《舆地广记》中说“晋改博陵为博陆。”北魏复改为博陵郡,隶属于定州。当时的定州管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治所在安平。直至北周,少有变更。隋时,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唐杜佑《通典·州郡·博陵郡》中说:“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自唐以后,博陵之称专属定州。
崔姓家族名人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鸿:字彦鸾,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述: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琦:***1939年— ***,河南宝丰人,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崔悦,字道儒,清河人。崔林曾孙,崔巨集的祖父。刘琨的内侄,刘群、卢谌、温峤的舅表兄弟。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与卢谌俱为刘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段末波佐史。没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石虎末崔悦为新平相,为新平郡人所杀。
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乃镛,***1681-1754***,字伯璈,号餐霞,陕西同官县陈炉人,清康熙辛丑***1721***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崔述,大名***今属河北***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
崔姓源出
1、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
2、出自少数民族崔姓。① 满族人姓氏中有崔姓,铁岭北部女真阿都歌千户崔咬住、崔完者,以崔为姓。满族老姓包括:崔穆鲁氏、崔佳氏、崔珠克氏。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得姓始祖
崔季子。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
季子名德兴,生卒不详。炎帝五十六世孙,齐丁公伋四子***嫡子***。丁公卒后季子应继君位。但季子仁爱贤良,孝悌有加,举贤让国于庶兄叔乙。季子携家人隐居景色秀丽之崔邑,后以邑封姓,其子孙随为“崔”姓。史称“崔氏始祖”。齐丁公伋另一支系子孙以諡号为姓“丁”,故,齐丁公伋为“崔”、“丁”两姓先祖。
崔姓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崔姓一直为齐国的卿大夫,活动在山东地区。秦汉时期,崔姓发展很快,成为 崔姓分布河北地区的大族,以此为源地向四周播迁,大凡崔姓寻祖,都要追到河北的清河和博陵二郡望。崔姓自西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崔姓居首位,连国姓李氏也屈于其后,可见崔姓的辉煌。尤其在唐朝崔姓最为显耀,为宰相者出自清河的有11位,出自博陵的12位。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为广泛。宋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排在第四十三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陕西、河南,这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山东、广东、安徽、江苏四省。河北为崔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崔姓总人口的24%。当时的冀、豫、秦地区为崔姓聚集中心。明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为明朝第六十六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山西、河北,这四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南两省。江苏省的崔姓人口约占崔姓总人口的24.6%,为崔姓第一大省。全国的崔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部鲁冀晋、南方江苏两块崔姓人口聚集区,崔姓重心向东漂移。
当代崔姓的人口已达到42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河南,这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江苏、陕西、吉林,这六省的崔姓又集中了32%。全国形成了关内鲁冀豫、关外黑吉辽两块崔姓聚集地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崔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东北的崔姓迅速增长。崔姓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豫晋、冀京津、黑吉辽、内蒙古大部、陕西大部、甘肃东端、鄂皖苏北段,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4%,居住了大约7l%的崔姓人群。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南端、内蒙古中西部、川渝北段、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中部,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6%,居住了大约14%的崔姓人群。
崔姓姓氏文化
郡望
清河郡:据《新表》记载:崔良的十五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因功被封为东莱侯,他生二子,老大崔业字伯基,西汉时袭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当时归清河管辖***。自此有清河郡望,在此崔业派生出六支崔氏,即清河崔氏南祖房、清河崔氏许州鄢陵房、清河崔氏郑州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崔氏青州房。崔氏在东汉末已是大姓望族,名列士族行列,在讲究士族门第的社会风气下,被列为一等大姓,即崔、卢、王、郑。崔氏后裔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使崔姓由晋至唐近700年长盛不衰。
博陵郡
汞阳郡
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
汞阳堂:以望立堂。
阳丘堂:以望立堂。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博陵堂:博陵以陵名而转为郡名,始于东汉。《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即今天的河北蠡县。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即今天的河北安平县。汉献帝建安年间,罢博陵郡,归于安平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置博陵国,治所仍在安平。宋人欧阳忞著《舆地广记》中说“晋改博陵为博陆。”北魏复改为博陵郡,隶属于定州。当时的定州管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治所在安平。直至北周,少有变更。隋时,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唐杜佑《通典·州郡·博陵郡》中说:“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自唐以后,博陵之称专属定州。
崔姓家族名人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鸿:字彦鸾,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述: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琦:***1939年— ***,河南宝丰人,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崔悦,字道儒,清河人。崔林曾孙,崔巨集的祖父。刘琨的内侄,刘群、卢谌、温峤的舅表兄弟。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与卢谌俱为刘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段末波佐史。没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石虎末崔悦为新平相,为新平郡人所杀。
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乃镛,***1681-1754***,字伯璈,号餐霞,陕西同官县陈炉人,清康熙辛丑***1721***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崔述,大名***今属河北***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