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育儿,就只能贩卖焦虑吗?
“三胎”开放了,但你养得起吗?就算养得起,你有信心“育”得好吗?三胎政策一出,立即引发热议,不愿生和不敢生,是很多年轻人的态度。家庭教育本就已被“鸡娃、内卷、焦虑”笼罩——孩子这么苦,家长这么难,再多生一个?
北大心理学教授:
育儿 焦虑,源于“不懂”
家长们的 育儿 焦虑来自哪里?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看来, 80%的家长之所以感到焦虑,其实是出于对儿童发展规律的不了解。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和高中同学的饭局上,对方说起打算给孩子报一个早教班,说是能培养社交能力。他原先觉得这事儿挺好,但多嘴问了句孩子多大,得到的答案是“一岁半”。
他心想,“这可真是被收了智商税了。”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岁半到2岁的孩子,刚具备“我是谁”的意识,并没有“他人”的概念,因此,在这一阶段,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而非与他人的互动。到了3岁左右,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会提升,这并不是所谓早教机构培养出来的。
因此,除了北大教授之外,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抖音创作者。张昕教授的抖音号名叫 @Dr昕理学 ,专门从心理学角度科普一些科学 育儿 知识,比如,他最近就更新了一条“三岁前如何让孩子更聪明?”
@Dr昕理学 在抖音科普 育儿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如果你是一个宝妈宝爸,相信一定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张昕直接“一盆冷水泼下来”:三岁之前绝不是培养“聪明”孩子的关键期,根据埃里克森的 社会 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这一阶段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安全感,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这样才能有助于后续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因此,如果在这一阶段强逼孩子学东西,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产生负作用,无论对亲子关系还是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
张昕常深入浅出地分析一些常见 育儿 难题
在抖音用心理学知识做 育儿 科普,一方面,他是希望通过知识普及缓解家长们的 育儿 焦虑,“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另一方面,他也发现在 育儿 知识科普领域鱼龙混杂,缺乏专业的声音,反而一些非专业、一知半解的 育儿 博主粉丝众多,占据话语权,会传播许多谣言和不正确的 育儿 方法。 他希望能在贩卖焦虑的 育儿 科普领域,给网友们一个靠谱的信息来源。
不过,在成为一名抖音创作者之前,张昕就是一名抖音深度用户——或者说,他全家都是,包括老婆和6岁多的儿子,而且,是全家在抖音上“搞学习”。
而开始接触抖音,是有一回孩子来问他,“爸爸,咱们家有没有玉米淀粉?”“玉米淀粉”这个词从孩子口中说出,他已经觉得奇怪,没想到接下来还有更让他吃惊的“我要用玉米淀粉,调出一种非牛顿流体。”
一问才知道,这是孩子在抖音上学的。身为理科生的张昕勉强跟上了孩子的节奏,帮着做了一个小实验——而文科出身的老婆“知识水平快赶不上孩子的发展了”,更是被孩子吐槽,“妈妈你也刷抖音,每天刷的都是什么?”妈妈说,“我每天刷好看的小哥哥去了。”
张昕儿子用玉米淀粉做实验
哭笑不得的同时,张昕也由此知道,原来抖音上有不少孩子喜欢的有趣又有用的知识,除了动画片,他的儿子也经常在抖音上看科普、手工作品等等。
据抖音官方发布的 《抖音青少年模式数据报告》 ,青少年最喜欢的内容类别前五名,依次为动画、绘画手工、玩具、才艺和科学科普,其中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偏好,5岁萌娃爱看动画,8岁小朋友热衷于绘画手工,14岁青少年则对科学世界更感兴趣。
抖音上青少年喜爱的内容
不过,张昕也指出,从心理学角度看,成长期的孩子正处于人格、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被带歪”,因而在电子产品、互联网应用的使用中, 家长的“监管”依然重要——但与其说是监管,不如说应该转化成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和孩子一起用好它们,以 科技 为媒介,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张昕提到了抖音的“青少年模式”,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功能。抖音在2018年推出了这一模式并经历多次迭代,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浏览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限制和保护,会给孩子适龄的泛知识、重教育、轻 娱乐 内容推荐,让孩子们“学知识、观世界”。但张昕也指出,并非家长有了这个模式就能高枕无忧,监管加陪伴,依然是家长们应该做的。
抖音“青少年模式”页面
“很多人把短视频看作洪水猛兽,但其实善加利用,可以对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好的帮助。” 比如和孩子一起刷刷抖音,学点冷知识,和孩子的成长同步,“或者刷我的账号学点 育儿 知识,也可以。”张昕开玩笑说道。
全家一起刷抖音“搞学习”,家长既能帮助孩子筛选内容,有问有答的过程中也加强了亲子交流,并且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在陪我”。
而针对家长如何用好抖音,抖音也发布了 《家长手册》 ,从如何获取适合孩子的优质内容,平台有哪些亲子工具,遇到隐私保护、防沉迷、不良内容等问题怎么办等方面,给予具体有效的建议。
抖音《家长手册》给家长提供了实用建议
用“垃圾”给女儿做玩具
乐趣无穷
对于什么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另一位抖音创作者老呜也很有发言权。他的抖音账号名叫 @喵小呜的盒子 ,因为全家都喜欢猫咪,他管自己叫“老呜”,女儿则是“小喵”。他通过抖音记录用“垃圾”给女儿做玩具的过程,一句标志性的“不!要!扔!”开场白之后,父女俩一起上演逗趣的家庭日常。
@喵小呜的盒子 上有各种新奇有趣的自制玩具
和张昕业余时间做短视频科普不同,老呜是一名全职短视频创作者。他原本就职于稳定的国企,且已升至中层管理,开始做短视频,既是人到中年的不甘,也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三年前,工作性质需要他异地任职,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一想到要与家人分离,缺席女儿的成长,他焦虑了。
短视频成了他的出路。 从小痴迷玩具的他,不仅通过抖音重拾了儿时梦想,也找到了和女儿更好的沟通桥梁——玩具。 从开设账号到现在,老呜已经给女儿做了150个玩具,“把自己小时候没玩到的玩具,陪着女儿通通玩了回来,还能记录孩子的成长,一举多得。”
老呜也发现,在自己的影响下,小喵课余时间也会折腾一些手工,做起来很是专注,享受着动手的乐趣。而且,通过参与短视频拍摄,孩子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看到玩具时的惊喜,整蛊老爸时的机灵劲儿,都表现得生动而自然。
老呜和小喵的逗趣日常
爸爸搞创造发明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失败后也要一次次尝试不能放弃,“捡垃圾”做玩具是一件保护环境的好事……这些,小喵也都看在眼里。
除了用科学 育儿 知识武装自己,像老呜这样和女儿一起快乐成长,言传身教,也不失为一种朴素的 育儿 之道。
清华学霸妈妈:
教育孩子“行胜于言”
不过对于 育儿 ,也有不少抖音创作者有着一套方法论——比如毕业于清华经管学院、后成为投行精英的学霸妈妈马兰花。在拍抖音短视频分享 育儿 经、记录孩子成长这件事上,她倾注了投资经理做尽调时的热情,运用了高压的金融工作所需的快速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
她有一双可爱的儿女,男孩叫毛笋,三岁多,女孩叫毛竹,即将两岁。她的抖音账号叫 @清华妈妈马兰花 ,因为丈夫也是清华毕业生,账号的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两个清华还能再培养出下一代清华吗”——这不禁让人想到“海淀妈妈”这个似乎已被妖魔化的群体。
@清华妈妈马兰花 在抖音上分享和孩子的日常
马兰花可不是这样的妈妈,尽管对孩子也有期许,但她更希望的,是让孩子“学习自律,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有所收获,活得精彩而无怨无悔。”
受到尽职尽责的教师母亲的影响,马兰花自己是个极为自律的人,信奉快乐要延迟满足,中学时期就是个“大年初一都在学习”,反而被爸爸说“怎么不出去玩”的孩子。
“自律”听起来似乎对孩子而言为 时尚 早,但在马兰花看来, “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为妈妈,马兰花一直在 探索 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更科学的 育儿 方式和理念,比如,她会给毛笋和毛竹分别挑选不同的动画片和歌谣,哥哥可以看一些英文小短片学些表达,妹妹就听歌谣培养语感。而作为抖音创作者,她也会把这些经验,用生活小短片的方式发布出来。
让她“一夜爆红”的视频,就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难题“孩子装病不想上学怎么办?”儿子毛笋玩这一出后,她将计就计,调转车头、和丈夫商量、向领导请假一气呵成,哄已经在偷偷玩乐高的孩子好好休息,说忙完就带他去医院打针,孩子一看气氛不对,只得承认错误,乖乖就范。
毛笋和马兰花的“斗智斗勇”
在视频的最后,马兰花说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行胜于言”——让孩子自己明白撒谎要付出代价,远远比告诉他大道理有用得多。
无论在评论区还是社群,总有这样温暖人心的话,而马兰花也常常和粉丝们交流心得,“爱子女的家长们,都是一个战线的。”
马兰花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弃功利心”。的确, 育儿 不是目的,而是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张昕、老呜和马兰花用他们的故事向更多人展示了,无论一胎二胎还是三胎,无论是照书养、照样养还是照猪养,一颗爱孩子的心、科学的 育儿 知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育儿 先育己”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 育儿 宝典。
策划: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沈艺超
作者:G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