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语文优质教案

 我来答
学海语言教育
2022-07-17 · TA获得超过556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4万
展开全部

   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进行描写抒情。

  (二)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三)体会本文记叙事实,朴实自然的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时数:

  两课时。宽稿

   预习要求:

  (一)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问题。

  (二)本文是否感动了你,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做好阅读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母爱似火,父爱如山。”作为母亲她会更直接更热烈地表达对子女的爱,而作为父亲则更内敛,更不善于表达情感,因此如大山般深沉的父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去感受那份深沉的父爱。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5岁入私塾,18岁中学毕业考入北大,22岁毕业于北大,1925年在清华任教,这篇《背影》是他在清华任教时回忆在北大读书时的事。

  (三)检查预习

  着重强调以下字词:

  交卸( xīè) 狼籍(í ) 簌簌( sùsù) 琐屑(xīè )

  蹒跚(pán shān) 差(chāi)使

  (四)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 教师引导: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以时间为依据紧扣“背影”来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 开篇设疑,惦记背影(1)

  结构 第二部分 回忆往事,刻画背影(2—6)

  第三部分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7)

  2. 依据划分结构,我们可以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背影”,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四次背影。

  (五)研习课文

  师生共同研习课文第一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做阅读批注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思考以下问题,做好阅读批注。

  学生交流阅读批注,教师作补充:

  1. “最”的含义、作用?点出本文的叙写中心;引人思考。

  2. “满院狼籍”告诉我们什么?作者当时的家境不好。

  3. 父亲说“事以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是否表现父亲的乐观?

  明确:父亲安慰儿子的话,并不是表现父亲的乐观。

  4. 本段的作用?

  讨论,明确:点出叙乱老写的中心,交代写背影的背景,为写背影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第2—4段,讨论问题。

  (学生思考,做好阅读批注。)

  1. 叙述父亲送“我”上火车,作者用了三个“终于”和几个“定”,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终于”?“讲定”“拣定”能否改为“讲好”“挑拣”?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三个“终于”和三个“定”(决定、讲定、拣定),充分表现了父亲反复掂量、瞻前顾后的拳拳之心。如果把“讲定”改为“讲好”,特别是把“拣定”改为“挑拣”,没了这个“定”,这个“拳拳之心”的情态及其反复掂量的行为过程,我们就不可能这么显豁地感觉到。

  2. 三个“嘱”和两个“忙着”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有什么作用?

  总结:在父亲的眼里,我始终是个需要照顾的孩子,两次提到年龄:一是:父亲不必操心;二是我对父亲的爱还不理解。从反面衬托了父亲的爱的无私和真挚。

  (二)研读课文第5段,感受深深的爱子之情。

  教师设疑,学生讨论回答。

  1. 提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明确: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

  a. 父亲的衣着: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慎陪孝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b. 父亲走路的姿势:(让学生齐读课文)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c. 动作。找出动作描写的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归纳:从衣着、走路姿态和动作方面对特定环境下的背影进行刻画,从这黑色的、蹒跚的、艰难的背影中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2. 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适当予以肯定)

  讨论后明确: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这张“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

  3. 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4)“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归纳:这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三)讨论第七节。

  1. 积累词语,读准字音,弄清词义:

  颓唐 触目伤怀 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发之于外 琐屑

  2. 两个“惦记”说明了什么?

  总结:对前途无望,对社会绝望。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更触动作者心中对父亲的情感,以至于流下了伤心之泪,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

  (四)父亲对儿子是如此的关爱,那儿子对父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式表达的,表现在哪?

  明确:关注、思念。以抒情的表达方式,集中表现在:

  1. 对父亲背影的关注:渗透在四次的背影描写中。

  2. 以自责、懊悔来反衬对父亲的思念:如“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心里暗笑他迂”……

  3. 流泪:全文描述了作者三次流泪,a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哀之泪。B望父买橘,父子离别——感动之泪。C再现背影,泪光莹莹——伤心之泪。

  作用:表现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从侧面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

  (五)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讨论,交流:为什么背影会如此感人,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归纳:这篇通过运用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父爱”这一主题。因为背影是父亲对儿子至爱的化身,体现了父亲对而子深深的爱。

  (六)拓展延伸,谈谈感受。

  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记叙的只是生活中的繁琐的小事,但是它选择最佳角度去命题立意,道出的是人间至真至纯的亲情,真正达到“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高度。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比如一大早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出门时千叮万嘱……你是否用心体会过,去感悟过?现在就请大家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感受。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题目自拟。

   【附】板书设计

  背影

  开篇设疑,惦记背影(1)

  结构 回忆往事,刻画背影(2—6)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7)

  衣着 黑色---沉重

  刻画背影 姿势 蹒跚---年迈 特定环境下人物形象

  动作 攀爬—-艰难 (表现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