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诗作及赏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作者:席慕蓉
文学鉴赏
这是作者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作者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3]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抒写了“ 我” 对“ 你” 的深切期待。“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痴人痴语, 痴得让人感动。你能说这不可能吗? 五百年太长, 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 五百年又太短。为爱而期待,千年万年又何妨。这是一个美丽的梦, 尽管美丽得有点忧伤。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 先声夺人, 把热烈、诚挚的爱涂抹得如此浓重。诗的第二节, “ 我” 以树的形象出现。“ 树”作为一个意象承载了“ 我” 的爱的全部内涵。五百年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佛, “ 佛于是将我化作一棵树, ” 诗人为何要将“ 我” 化作一棵树呢? 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我” 作为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 日日夜夜守望着爱情, 坚贞不渝, 何等的热烈、执着。这种感情非此意象难表达。诗的第二节接着写道: “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花开还要“ 慎重” , 可见不是随意开放, 只是为“ 你” 而开放, 将“ 我” “ 最美丽的时刻” 奉献给“ 你” 。“ 朵朵” ,花开热烈,正因为“ 我” 对“ 你” 爱得热烈。“ 前世的期盼” 照应诗的第一节“ 求了五百年” ,说明这种热烈的爱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由来已久,使人联想到爱情的逾久弥坚。
诗的第三节写“ 我” 的心灵低语。“ 当你走近请你细/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颤抖的叶” 发出的微响是来自我心底对爱的声声呼唤,因此,“ 颤抖” 的不再是叶,而是“ 我”热切期盼的心,可“ 你” 却没有停留地走过去,“ 我” 的倾诉付诸东流。无论何种原因, 这种结局对“ 我” 来说都是残酷的、令人心碎的。既然花只为“ 你” 开放, 而“ 你” 却“ 无视地走过, ” 那花还为谁荣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飘零的分明是花瓣,却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实则是物化的情感。花自飘零,人自惆怅,令人回味无穷。
作品点评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这不是失恋的悲歌,而是对真挚的爱的热烈祈求。这首诗始终紧扣着一棵开花的树来写,意象单纯,抒情真切,音韵和谐,艺术水平很高。
《一棵开花的树》以树为意象,一花一叶都充盈着爱意,将“ 我” 对“ 你” 的纯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创作背景
席慕蓉说,在她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
为了解释自己在生命现场里的触动,席慕蓉讲述了《一棵开花的树》的创作过程。她回忆说,当时自己在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书。5月份有一次坐火车经过苗栗的山间,火车不断从山洞间进出。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她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那时候我差点叫起来,我想怎么有这样一棵树,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刚要仔细看的时候,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
就是这棵真实地存在于席慕蓉生命现场里的油桐,让她念念不忘。她心想,正如海是蓝给自己看一样,花当然也是慎重地开给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那一回头的机缘,树上的花儿是不是就会纷纷凋零?这促使她写下了《一棵开花的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作者:席慕蓉
文学鉴赏
这是作者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作者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3]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抒写了“ 我” 对“ 你” 的深切期待。“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痴人痴语, 痴得让人感动。你能说这不可能吗? 五百年太长, 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 五百年又太短。为爱而期待,千年万年又何妨。这是一个美丽的梦, 尽管美丽得有点忧伤。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 先声夺人, 把热烈、诚挚的爱涂抹得如此浓重。诗的第二节, “ 我” 以树的形象出现。“ 树”作为一个意象承载了“ 我” 的爱的全部内涵。五百年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佛, “ 佛于是将我化作一棵树, ” 诗人为何要将“ 我” 化作一棵树呢? 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我” 作为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 日日夜夜守望着爱情, 坚贞不渝, 何等的热烈、执着。这种感情非此意象难表达。诗的第二节接着写道: “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花开还要“ 慎重” , 可见不是随意开放, 只是为“ 你” 而开放, 将“ 我” “ 最美丽的时刻” 奉献给“ 你” 。“ 朵朵” ,花开热烈,正因为“ 我” 对“ 你” 爱得热烈。“ 前世的期盼” 照应诗的第一节“ 求了五百年” ,说明这种热烈的爱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由来已久,使人联想到爱情的逾久弥坚。
诗的第三节写“ 我” 的心灵低语。“ 当你走近请你细/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颤抖的叶” 发出的微响是来自我心底对爱的声声呼唤,因此,“ 颤抖” 的不再是叶,而是“ 我”热切期盼的心,可“ 你” 却没有停留地走过去,“ 我” 的倾诉付诸东流。无论何种原因, 这种结局对“ 我” 来说都是残酷的、令人心碎的。既然花只为“ 你” 开放, 而“ 你” 却“ 无视地走过, ” 那花还为谁荣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飘零的分明是花瓣,却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实则是物化的情感。花自飘零,人自惆怅,令人回味无穷。
作品点评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这不是失恋的悲歌,而是对真挚的爱的热烈祈求。这首诗始终紧扣着一棵开花的树来写,意象单纯,抒情真切,音韵和谐,艺术水平很高。
《一棵开花的树》以树为意象,一花一叶都充盈着爱意,将“ 我” 对“ 你” 的纯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创作背景
席慕蓉说,在她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
为了解释自己在生命现场里的触动,席慕蓉讲述了《一棵开花的树》的创作过程。她回忆说,当时自己在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书。5月份有一次坐火车经过苗栗的山间,火车不断从山洞间进出。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她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那时候我差点叫起来,我想怎么有这样一棵树,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刚要仔细看的时候,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
就是这棵真实地存在于席慕蓉生命现场里的油桐,让她念念不忘。她心想,正如海是蓝给自己看一样,花当然也是慎重地开给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那一回头的机缘,树上的花儿是不是就会纷纷凋零?这促使她写下了《一棵开花的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