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及解析

 我来答
张哥教你学
2023-03-02 · TA获得超过3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2万
展开全部
【 #高二# 导语】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年级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及解析》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

  1.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B.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

  C.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

  D.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

  解析: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人们常用小黑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小,这就是电子云。1s电子云界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几率)不为零,只是出现的概率很小。

  答案: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之一

  B.“量子化”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

  C.玻尔理论不但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

  D.原子中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像火车一样高速运转着

  解析:A项氢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C项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却遇到困难。D项原子中电子没有确定的半径,原子半径是电子运动出现的“区域”。

  答案:B

  3.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A.ns2np3B.ns2np5

  C.ns2np4D.ns2np6

  解析:电子结构为ns2np3的原子,p轨道半充满,为稳定状态,不易失去电子;电子结构为ns2np6的原子,p轨道全充满,为稳定状态,不易失去电子;B、C选项相比,电子结构为ns2np4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p轨道达到半充满稳定状态,更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C

  4.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合价、电负性、第一电离能、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因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答案:D

  5.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2s22p2和2s22p4

  B.3s23p4和2s22p2

  C.3s2和3s23p5

  D.3s1和3s23p5

  解析:A项为C和O,能形成CO2;B项S和C,能形成CS2;C项为Mg和Cl,能形成MgCl2;D项为Na和Cl,能形成NaCl。

  答案:D

  【二】

  1.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是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

  D.X元素是电负性的元素

  解析:根据五种元素所处位置,X、W、Y、R、Z五种元素分别为F、P、S、Ar、Br。P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要略大,A项错误;Z的阴离子比R原子多一个电子层,B项错误;W元素的p能级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C项错误;X是所有元素中非金属性的元素,D项正确。

  答案:D

  2.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

  B.根据主族元素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正价都是+7

  C.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趋势,推出Ar的电负性比Cl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解析: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小,A错误;卤族元素中F没有正价,B错误;Ar最外层已达8个电子稳定结构,电负性比Cl小很多,C错误;H2CO3的酸性强于HClO,所以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离子方程式为CO2+ClO-+H2OHC+HClO,因此只有D项正确。

  答案:D

  【三】

  1.A

  知识点:化学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答案解析:A解析:A、共价化合物中只能存在共价键,不能存在离子键,则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则其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故正确;B、物质不显电性,所以有阴离子存在的物质中一定存在阳离子;但是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金属阳离子,没有阴离子,错误;C、根据反应2H2S+H2SO3=3H2O+S↓可以知道:氢硫酸和亚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错误;D、碳的氢化物又多种,如苯,常温下为液体,故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共价键及物质的分类等,为小综合习题,注重高频考点的考查,把握化学键的形成与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等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利用实例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是易错试题。

  2.B

  解析:熔点高的含离子的是离子晶体如Na2O、NaCl、AlF3、Al2O3或熔点高,不含离子的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低的是分子晶体,如AlCl3、BCl3、CO2,因此B错误。

  3.C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A、根据玻璃态水与液态水密度的关系考虑;

  B、根据玻璃态水与液态水密度的关系考虑;

  C、根据水的状态来分析;

  D、根据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

  解答:解:A、由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变,所以体积不变,故A错误;

  B、由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变,所以体积不变,故B错误;

  C、由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可知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故C正确;

  D、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是分子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重要信息: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

  4.A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说明两种晶体的晶体类型相同,导致变化时克服作用力相同,根据晶体类型判断即可.

  解答:解:A.溴和苯都是分子晶体,由液态转化为气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

  B.干冰属于分子晶体,转化为气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铵是离子晶体,转化为气体时克服离子键,故B错误;

  C.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熔融时克服化学键,铁属于金属晶体,熔融时克服金属键,故C错误;

  D.食盐属于离子晶体,溶于水克服离子键,葡萄糖属于分子晶体,溶于水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及晶体类型的关系,侧重考查基本理论,明确晶体构成微粒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确定晶体类型,题目难度不大.

  5.C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A、萃取剂不能与原溶剂互溶;

  B、根据晶体类型判断,NaCl属于离子晶体,SiC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C、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利用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计算原子的中子数,进而计算中子总数,据此计算判断;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化合价|=8,满足8电子结构,分子中含有H原子不可能都满足8电子结构.

  解答: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错误;

  B、NaCl属于离子晶体,熔化需要克服离子键,SiC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熔化需要克服共价键,故B错误;

  C、1mol晶体中电子总的物质的量为(12+16)mol=28mol,中子总的物质的量为[(24﹣12)+(32﹣16)]mol=28mol,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28mol:28mol=1:1,故C正确;

  D、H2S中H原子满足2电子结构,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萃取、晶体类型、原子构成微粒之间的关系、分子结构等,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原子晶体.

  6.A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A、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

  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的酸才是二元酸;

  C、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是分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但活泼性不一定强,还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弱.

  解答:解:A、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只含有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

  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的酸才是二元酸,如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H,却是一元酸,故B错误;

  C、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分子晶体,故C错误;

  D、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因单质中的键能较大,则N2很稳定,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晶体、二元酸以及非金属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非金属性强的物质不一定活泼.

  7.B

  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B.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C.甲烷为正四面体,二氧化碳为直线型,水分子为V形,氧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排斥大于成键电子对,键角小于甲烷,据此判断键角;

  D.离子电荷相同,离子半径越大离子键越弱,物质越不稳定.

  解答:解:A.F﹣、O2﹣、N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F﹣>Na+,Li+电子层最少,故离子半径最小,则微粒半径:O2﹣>F﹣>Na+>Li+,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C,酸性:HClO4>H2CO3,故B正确;

  C.甲烷为正四面体,二氧化碳为直线型,水为V形,氧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排斥大于成键电子对,故其键角小于甲烷,即分子中的键角:CO2>CH4>H2O,故C错误;

  D.离子电荷相同,自上而下碱金属离子半径减小,故离子键强度LiCl>NaCl>KCl>RbCl,故稳定性LiCl>NaCl>KCl>RbC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微粒半径比较、元素周期律、键参数、晶体类型与性质等,注意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键角.

  8.(1)F2(2)X射线衍射(3)16(4)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5)在HF2-中,已经存在分子内氢键(F-H…F-),所以没有可用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氢原子,故HF2-和HF2-微粒间不能形成氢键.

  知识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氢键,晶体的性质

  答案解析:(1)F2(2)X射线衍射(3)16(4)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5)在HF2-中,已经存在分子内氢键(F-H…F-),所以没有可用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氢原子,故HF2-和HF2-微粒间不能形成氢键.

  解析:(1)图中曲线表示8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和单质沸点的关系,A以及前面的2种单质的沸点都低于0℃,则连续3种均为气体单质,在周期表中,连续出现气体单质的为第二周期的N、O、F,所以A为第三种气体单质,则为F2。

  (2)从外观无法区分三者,但用X光照射挥发现:晶体对X射线发生衍射,非晶体不发生衍射,准晶体介于二者之间,因此通过有无衍射现象即可确定。

  (3)该晶胞中O原子数为4×1+6×1/2+8×1/8=8,由Cu2O中Cu和O的比例可知该晶胞中铜原子数为O原子数的2倍,即为16个。

  (4)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电子跃迁时以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

  (5)在HF2-中,已经存在分子内氢键(F-H…F-),所以没有可用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氢原子,故HF2-和HF2-微粒间不能形成氢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周期表的应用,注意常见单质的状态物质性质,难度不大,根据信息结合周期表判断;晶胞配位数、氢键的形成条件及表示方法,难度不大,要注意电负性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原子与H原子结合才能形成氢键。

  9.(1)B2O3+2NH32BN+3H2O;(2)1s22s22p1;N;3;(3)sp2杂化;正四面体;(4)4;4.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1)由工艺流程可知,B2O3与NH3反应生成BN,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

  (2)硼原子核外电子数目为5,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强,B属于第ⅢA族元素,化合价为+3价;

  (3)计算价层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杂化轨道数目等于价层电子对数,据此判断杂化方式与空间结构;

  (4)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个顶点有8个碳原子,6个面各有6个碳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4个碳原子,如图所示:,利用均摊法计算金刚石中C原子数目,立方氮化硼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其晶胞内与金刚石晶胞含有相同原子总数,且B、N原子数目之比为1:1,据此判断.

  解答:解(1)由工艺流程可知,B2O3与NH3反应生成BN,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反应方程式为:B2O3+2NH32BN+3H2O,故答案为:B2O3+2NH32BN+3H2O;

  (2)硼原子核外电子数目为5,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强,所以电负性N>B;B第ⅢA族元素,为+3价,故答案为:1s22s22p1;N;3;

  (3)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上含有3个σ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0﹣3×1)=0,杂化轨道数目为3,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采取sp2杂化;

  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4+(3+1﹣1×4)=4,该离子中不含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结构,

  故答案为:sp2杂化;正四面体;

  (4)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个顶点有8个碳原子,6个面各有6个碳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4个碳原子,如图所示:,所以金刚石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8×+6×+4=8,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中N、B原子总数也为8,且为1:1,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应该含有4个N和4个B原子,故答案为:4;4.

  点评: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考查较为全面,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子排布式、分子空间构型、杂化类型的判断以及有关晶体的计算,(5)中关键是对金刚石晶胞的识记、理解,难度中等.

  10.⑴3⑵sp3⑶9⑷①CO2②直线⑸氮⑹16NA或16×6.02×1023

  解析:常温下X元素单质的密度在自然界中最小,是H,Y是短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原子序数之比的原子,是N,Z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s亚层电子总数与p亚层电子总数相等是1s22s22p4或1s22s22p63s2,但Y与Z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因此是O,W的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1,是Cu。

  ⑴根据均摊法知N:8×1/8=1,Cu:12×1/4=3

  ⑵在NH3中N原子成3个σ键,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型杂化

  ⑶水、氨气、乙醇形成的氢键可表示如下:

  ⑷①与N2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是CO2,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的结构相似,因此②N2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⑸N原子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而原子处于半充满、全充满、全空是稳定结构,因此第一电离能N>O。

  ⑹Cu(NH3)4Cl2分子中的1个NH3含4个σ键,4个NH3含12个σ键,4个NH3与Cu2+形成4个配位键,因此共含16个σ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