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变成熟一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变得更成熟
————《了不的我》
1. 自我中心阶段和他人阶段
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只有进入独立阶段,我们在关系中才能实现自由。
第一个阶段,是自我中心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自然地觉得世界和他人是围绕我们的需要来运转的,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当作别人的需要和愿望,把自己关注的中心当作他人关注的中心。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别人只是观众。别人对我们好,照顾我们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个阶段,他人阶段。
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地发现,事情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其他人也有自己的需要、期待和意见,他们并不总是关心我们,很多时候他们只关心自己。
在这个阶段,我们逐渐意识到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理解为一种冲突,进而想解决这种冲突。
标志一:让他人决定我们的行为
把自己放到被动的位置,让他人来决定我们的行为。
这个阶段的人往往会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顺从,即为了别人委屈自己。 我们会生活在别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觉得别人的评价、赞许、关心、愤怒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会因为没法满足别人的愿望而深深地内疚和自责,却忽视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
在这种想法的背后,潜藏着一种隐秘的交易期待:如果我特别听话,如果我顺从你,你就应该给我需要的东西——安全感和爱。
可是有时候,这种期待只是一厢情愿。当没有实现时,我们就会选择另一种态度——反抗。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反抗:父母,老师觉得孩子应该好好学习,孩子偏不学,父母、老师要孩子循规蹈矩,孩子听话。孩子的这些反抗是把自己当作工具,通过自己来表达愤怒,就好像在抗议其他人违背了隐秘的契约。
可这种反抗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顺从。因为它没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只能通过反抗别人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
无论顺从和反抗,都是把我们自己放到一个被动的位置,并让他人来决定自我的行为。
标志二:难以容忍差异
他人阶段的第二个标志是,我们很难容忍和别人的差异。
有时候我们会被他人影响,有时候我们很想去影响别人,改造别人,让他们和我们一样。
而且越是亲近的人,我们越难容忍他们跟我们不同。有时候同,当这种差异威胁到我们时,于是选择用否认、抹杀、攻击的方式来保卫自己。更多时候,我们是希望通过其他人为我们改变,来确认他们在乎我们、认同我们,进而确认我们在他人心里是最重要的。
2. 独立阶段
我们有了自我负责的能力和容忍差异的能力以后同,就不会在人际关系中轻易年掉入顺从或反抗的陷阱,而是会进入人际关系的第三个阶段——独立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清楚什么是别人的课题,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还能够理解他人,同时尊重自己。
有一个人,孔武有力,有八块腹肌,年轻的时候经常在街头跟人打架。后来慢慢“弃武从文”,变成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问他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成熟了。他说:“年轻的时候如果有街头混混来惹我,我是一定要跟他干一架的,可是现在有街头混混来惹我的话,我拍拍屁股就走了。”
为什么他会把逃避视为一种成熟?因为以前打架的时候,虽然英勇,但他行为的来源还是混混。可是现在不同了,他有了选择的权利。他既可以选择跟混混打架,也可以选择离开,这种选择的自由,就是成熟。
他有自己的行事原则,知道怎么做对自己好。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勇是认清现实以后还能热爱现实。”这句话也适用于人际关系的准则。当我们内心的信念,而不是他人的态度变成我们行为的主导时,我们就获得了一种主动的、对自己负责的姿态。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成熟起来了。孔子说:“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意思就是君子遵循内心的规则行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了不的我》
1. 自我中心阶段和他人阶段
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只有进入独立阶段,我们在关系中才能实现自由。
第一个阶段,是自我中心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自然地觉得世界和他人是围绕我们的需要来运转的,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当作别人的需要和愿望,把自己关注的中心当作他人关注的中心。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别人只是观众。别人对我们好,照顾我们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个阶段,他人阶段。
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地发现,事情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其他人也有自己的需要、期待和意见,他们并不总是关心我们,很多时候他们只关心自己。
在这个阶段,我们逐渐意识到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理解为一种冲突,进而想解决这种冲突。
标志一:让他人决定我们的行为
把自己放到被动的位置,让他人来决定我们的行为。
这个阶段的人往往会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顺从,即为了别人委屈自己。 我们会生活在别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觉得别人的评价、赞许、关心、愤怒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会因为没法满足别人的愿望而深深地内疚和自责,却忽视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
在这种想法的背后,潜藏着一种隐秘的交易期待:如果我特别听话,如果我顺从你,你就应该给我需要的东西——安全感和爱。
可是有时候,这种期待只是一厢情愿。当没有实现时,我们就会选择另一种态度——反抗。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反抗:父母,老师觉得孩子应该好好学习,孩子偏不学,父母、老师要孩子循规蹈矩,孩子听话。孩子的这些反抗是把自己当作工具,通过自己来表达愤怒,就好像在抗议其他人违背了隐秘的契约。
可这种反抗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顺从。因为它没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只能通过反抗别人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
无论顺从和反抗,都是把我们自己放到一个被动的位置,并让他人来决定自我的行为。
标志二:难以容忍差异
他人阶段的第二个标志是,我们很难容忍和别人的差异。
有时候我们会被他人影响,有时候我们很想去影响别人,改造别人,让他们和我们一样。
而且越是亲近的人,我们越难容忍他们跟我们不同。有时候同,当这种差异威胁到我们时,于是选择用否认、抹杀、攻击的方式来保卫自己。更多时候,我们是希望通过其他人为我们改变,来确认他们在乎我们、认同我们,进而确认我们在他人心里是最重要的。
2. 独立阶段
我们有了自我负责的能力和容忍差异的能力以后同,就不会在人际关系中轻易年掉入顺从或反抗的陷阱,而是会进入人际关系的第三个阶段——独立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清楚什么是别人的课题,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还能够理解他人,同时尊重自己。
有一个人,孔武有力,有八块腹肌,年轻的时候经常在街头跟人打架。后来慢慢“弃武从文”,变成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问他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成熟了。他说:“年轻的时候如果有街头混混来惹我,我是一定要跟他干一架的,可是现在有街头混混来惹我的话,我拍拍屁股就走了。”
为什么他会把逃避视为一种成熟?因为以前打架的时候,虽然英勇,但他行为的来源还是混混。可是现在不同了,他有了选择的权利。他既可以选择跟混混打架,也可以选择离开,这种选择的自由,就是成熟。
他有自己的行事原则,知道怎么做对自己好。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勇是认清现实以后还能热爱现实。”这句话也适用于人际关系的准则。当我们内心的信念,而不是他人的态度变成我们行为的主导时,我们就获得了一种主动的、对自己负责的姿态。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成熟起来了。孔子说:“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意思就是君子遵循内心的规则行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