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内容如下:
1、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建国后第一次。
2、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它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但它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3、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没有统一的教材,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它的学习内容是灵活的,即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问题自由选择学习课题。它的学习方法也是灵活的,即学生不仅要读书,还要到自然界和社会中去观察,去调查,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部分学习的优越性在于:
1、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很早地了解到自己的进步情况。实验研究表明,任何学习程序如果让学习者及时了解其进步情况,对学习都有促进作用。
2、对所学材料中不同难度的段落或部分,可以付出不同的时间和精力。
整体学习:
1、由于这两种学习方法各有利弊,所以有人主张把它们综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这种折衷的学习方法就是所谓的综合法学习。
其程序是先把所学材料从头到尾地学习几遍,以期了解其大意。然后尽可能地根据材料的性质,分成若干有较完整意义的段落,逐段学习,并适当地把已学的、邻近的段落合起来学。
当全部材料按划分的段落学完以后,再把整个材料合起来学习,以达到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整体学习的全部程序,可以简化为:整体-部分-整体,或预习-精习-复习。但整体学习同综合学习和部分学习一样,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取得好效果的。
2024-12-27 广告
1、语文综合性学习重整合。综合性、整体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在教育中的体现。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某种技能或某门具体的知识,关键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批判、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
3、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应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具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4、语文综合性学习重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语文实践中,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同时会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发现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全员参与。教育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全员参与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了解合作伙伴的个性,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之间要尊重、理解以及宽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
另外,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开放性,主体性与合作性。
(1)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式、指导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不受40分钟时间和狭窄空间的束缚,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空间,从时间分配上看,可根据单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外和校外。(2)主体性。综合性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和指导,更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的参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3)合作性。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其他的具体分析可以参阅该网站(放心进入):
1.过程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基于真实语文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相对于其他的语文教学形态而言,有更强的即时性、生成性,并且过程本身就是综合性学习关注的目标,因而学生评价应当遵循过程性原则。这里的过程性有两方面的含义:评价过程、过程中评价。评价过程是指每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的整体评价,从任务主题的确定到计划、实施、结果,对这一全过程中,学生规划、监控、调控等宏观驾驭情况的评价。过程中评价是指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 定期、不定期地对学生表现出的优点予以肯定,问题予以提示。
2.交际中心原则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教学大纲中强调语文的交际功能这是第一次,新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沿用了这一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这一提法相呼应,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形态中的"听说教学"改为了"口语交际教学"。这种变化与修改,是要强调语文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即与人交际的功能。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评价应以这一功能为中心,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及与人交往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掌握这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综合评价原则
综合评价是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前面已经论述到,综合性学习是整合性的学习,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在这里均要得到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这决定了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内容是综合的;另外,综合性学习评价的方式也应当是综合的,每一次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都不能是单一的,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面评价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主要是指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智力优势与学习风格。加德纳认为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各不相同,智能的组合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不相同,因而应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呈现方式,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对此进行有个体针对性的评价。
5.多主体原则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体应当是多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极为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很多学习活动在教师的视阈之外,单方面地依靠教师很难对学生的情况做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因而综合性学习应当遵循多主体评价的原则,教师、校外指导、同学、学生本人、家长、学习活动中的被访问者、建议者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者,共同构成评价体系。
2023-03-23
其一、活动性。“活动”是语文活动课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活动课的基本形态,强调活动即是强调学生的实践、强调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活动,学生在主体的自主活动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语言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其二、开放性。语文活动课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资源的开放。时间上不拘泥于课堂的45分钟,空间上不拘泥于学校的45平米的教室,资源上不拘泥于教科书。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不再受学科课程的约束,可以将学生带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语文能力;在资源的利用上,也不仅限于教科书,可根据当地的课程资源开发学习内容,确定学习主题。
其三、多样性。语文活动课在活动形式上呈现多样化特点,1996年教学大纲提出的主要形式有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还可以组织语文小组、文学社团等等,在实际操作中,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已得到极大的丰富,如课本剧的演出、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访问、公益活动的组织等等,在“大语文”观的影响下,语文活动课开始更多的走向实际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联系,活动课的形式愈加多样化。
其四、探究性。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实施综合性学习,应“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探究性要求重过程、重体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应突出其主体---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确定活动方式,自主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决定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自主进行活动的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