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13)
展开全部
3.13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为何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答:①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其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二是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这两个原因使得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并导致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14 单个资本的增大有哪些形式?
答:单个资本的增大,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①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社会劳动的增加,而更侧重于生产资料的扩大。所以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②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于竞争和借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3.15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为什么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答: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却生活极不安定,工作和生活没有保障,许多人陷于失业和等待救济的贫困境地。②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这个规律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同无产阶级失业、贫困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它表明,由于资本积累的增长,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由此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以,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尖锐地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3.16 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积累有何历史作用?
答:①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初期,用暴力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并使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沦为雇佣工人的过程。经过资本原始积累,迅速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②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及期确立后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列宁曾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论点来概括: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3.17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这样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相矛盾并日益深化,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②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的形成。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③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客观上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4.1 什么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功能是什么?
答:①产业资本的内涵。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②产业资本的功能。产业资本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二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所以,产业资本决定着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
4.2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职能形式的职能是什么?
答:①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②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职能。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 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3 怎样理解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答:①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经历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可见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②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中,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而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就同时存在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4.4 什么是资本循环?
答:资本循环的内涵。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4.5 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是什么关系?
答:①资本周转的内涵。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或者说,把资本循环作为一个连续不断地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来考察,就是资本周转。②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它们都是资本流通运动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二者的区别是,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的一次循环运动,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说明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生产出来,并揭示资本正常循环所需具备的条件。而资本周转是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4.6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答: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①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出售而一部分一部分收回,并经过多次生产过程,其价值才全部周转回来。按照其价值周转方式的这种特点,把它称之为固定资本。②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用于这些方面的资本价值,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的销售,全部周转回来,按照其价值周转方式的这种特点,把它称之为流动资本。
4.7 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答:①考察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方法。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在计算预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时,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总额,除以预付资本总额,就可计算出预付资本的年平均周转速度。②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总额。
4.8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重要影响。①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②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4.9 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有什么区别?
答: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有两方面的区别: ①二者所表示的含义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雇拥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可变资本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②二者的数量一般不相同。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要高于剩余价值率,因为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周转次数通常要大于一次。只有当可变资本每年周转一次时,年剩余价值率才与剩余价值率相等。
4.10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为什么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
答:①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原因。社会资本再生产即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一方面包括生产性消费,即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即资本家和工人对生活消费品的消费。与此相适应,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正因为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因而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因为只有社会总产品才既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生活资料。②社会总产品的内涵。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11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①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划分成两大部类。从实物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又称第I部类,二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又称第II部类。第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可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②两个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它为考察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1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是周期性地爆发?
答: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并非时刻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是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出现。②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当这一矛盾达到尖锐激化程度时,使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导致经济危机爆发。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生产大大下降,企业纷纷倒闭,从而使供大于求的矛盾得到缓解,同时消费并不会停止,积压商品会逐渐减少,这样,便会逐步渡过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再一次爆发。
答:①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其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二是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这两个原因使得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并导致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14 单个资本的增大有哪些形式?
答:单个资本的增大,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①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社会劳动的增加,而更侧重于生产资料的扩大。所以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②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于竞争和借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3.15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为什么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答: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却生活极不安定,工作和生活没有保障,许多人陷于失业和等待救济的贫困境地。②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这个规律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同无产阶级失业、贫困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它表明,由于资本积累的增长,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由此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以,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尖锐地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3.16 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积累有何历史作用?
答:①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初期,用暴力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并使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沦为雇佣工人的过程。经过资本原始积累,迅速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②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及期确立后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列宁曾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论点来概括: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3.17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这样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相矛盾并日益深化,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②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的形成。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③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客观上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4.1 什么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功能是什么?
答:①产业资本的内涵。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②产业资本的功能。产业资本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二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所以,产业资本决定着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
4.2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职能形式的职能是什么?
答:①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②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职能。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 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3 怎样理解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答:①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经历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可见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②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中,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而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就同时存在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4.4 什么是资本循环?
答:资本循环的内涵。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4.5 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是什么关系?
答:①资本周转的内涵。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或者说,把资本循环作为一个连续不断地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来考察,就是资本周转。②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它们都是资本流通运动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二者的区别是,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的一次循环运动,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说明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生产出来,并揭示资本正常循环所需具备的条件。而资本周转是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4.6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答: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①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出售而一部分一部分收回,并经过多次生产过程,其价值才全部周转回来。按照其价值周转方式的这种特点,把它称之为固定资本。②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用于这些方面的资本价值,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的销售,全部周转回来,按照其价值周转方式的这种特点,把它称之为流动资本。
4.7 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答:①考察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方法。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在计算预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时,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总额,除以预付资本总额,就可计算出预付资本的年平均周转速度。②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总额。
4.8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重要影响。①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②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4.9 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有什么区别?
答: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有两方面的区别: ①二者所表示的含义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雇拥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可变资本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②二者的数量一般不相同。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要高于剩余价值率,因为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周转次数通常要大于一次。只有当可变资本每年周转一次时,年剩余价值率才与剩余价值率相等。
4.10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为什么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
答:①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原因。社会资本再生产即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一方面包括生产性消费,即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即资本家和工人对生活消费品的消费。与此相适应,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正因为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因而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因为只有社会总产品才既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生活资料。②社会总产品的内涵。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11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①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划分成两大部类。从实物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又称第I部类,二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又称第II部类。第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可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②两个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它为考察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1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是周期性地爆发?
答: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并非时刻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是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出现。②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当这一矛盾达到尖锐激化程度时,使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导致经济危机爆发。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生产大大下降,企业纷纷倒闭,从而使供大于求的矛盾得到缓解,同时消费并不会停止,积压商品会逐渐减少,这样,便会逐步渡过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再一次爆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