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押韵规则
古诗押韵规则平仄格律。
1、平仄是律诗中基础的平仄规则,应用到后代的词曲,分为五律仄起式、五律平起式。律诗的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首句押韵与否一般与对仗有关,首联不对仗,首句常押韵:首联对仗,首句常不押韵。
2、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如: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仄仄平平仄,春来发几枝。平平仄仄平。(韵)愿君多采撷,平平平仄仄,此物最相思。仄仄仄平平。(韵)
3、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为什么要押韵
诗是韵文。不押韵就不是诗了。但是,韵文又不仅仅有诗,词牌,散曲,戏曲词,歌词,包括以前的赋,都是韵文。诗和词只是相对精致,短小的韵文。
那么为什么会有韵文产生呢?咱们最基础的韵文是什么?“顺口溜”。押韵就是为了让句子念起来“顺”,在每个句子最后用相同的韵母来表示句子完结,给说话的人找准节奏,增强句子的韵律性,让人读起来能卡在点上,抑扬顿挫,可诵可唱。
如果连顺口溜都做不到,就不要说写诗了。因为诗词的韵脚不单用来断句,找节奏,还可以通过韵脚的多种变化来反应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押韵也成为了诗词一种修辞方法,不再仅仅是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