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马超一到绝望而降?
为何马超一到绝望而降?
刘备在经过雒城的艰苦奋战之后,终于来到了成都城下。此时,诸葛亮也率荆州兵马前来,二有汇合后,为防止张鲁趁机夺取蜀地,便分兵把守蜀中各处要道,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并将成都围了个水泄不通。
此时的刘璋坐在成都城内益州牧府内如热锅上的蚂蚁,可谓是心急如焚,在文武众臣的吵闹声中,是战是降他始终拿不定主意,而城外的刘备则并不急于攻城。一则成都他已经是唾手可得;二则他在经历了入川路上的战斗后,兵员减员较大,为保存实力,他是再也不愿意有大的伤亡。在他看来刘璋已是走投无路,所以他在等待刘璋来降。
只是有一点刘璋的心里是明白的。成都已经是岌岌可危这个他心里固然明白,但如谋臣们所说,成都城内还不数万兵马,且粮食沿尚可支撑一年有余,如果坚守待援,似可还有希望;但即使坚守住了,这个外援却在哪里呢?最终这成都还是别人的。
其实,他心里所面临的纠结,只是把这成都送给谁合适的问题。正在他非常纠结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却彻底压垮了他的精神防线,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让曹操寝食难安的西凉马超。
曹操在潼关大战中击败马超后,不知是何原因却没有乘胜追击,只是追击到了安定便撤军了;这就给了马超以喘息之机,他收集残部,又得以胡人及张鲁部将杨昂的支持,又卷土重来,攻取了凉州并杀死了凉州刺史韦康,自封为征西将军,重新掌握了凉州的军政大权。但马超为人残暴,深为投降的凉州诸将不满,后杨阜密度联合姜叙、李俊等使计将马超又赶出了凉州;马超走投无路,便投奔了张鲁。
马超投靠张鲁后,张鲁因其英勇,所以非常器重,本想将全的妹妹嫁与马超,以进行笼络。但因遭杨昂等人嫉恨劝阻未成,后马超一直被张鲁冷落。此时刘备对成都久攻不下,得知此情后大喜,便派李恢前去劝降。马超经过两三思量,觉得张鲁此人难成大事,不如早做打算,另投明主。便借机逃到了氐中,密信刘备向其投降。
刘备闻讯心中暗喜,认为他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刘备暗中派了许多士兵给马超,并让这些士兵换成胡人的服装。一切准备妥当,马超择日带领数千“胡军”浩浩荡荡开到了成都城下。时传马超“有信、布之勇”,更兼胡军善于野战,顿时成都城内为之震动,刘璋当即就投降了。
据记载,当时城中还有精兵三万人,积蓄的粮食、衣物也足够一年的开销,成都城内的军民都还想与刘备死战,但被刘璋拒绝了。马超一到为何刘璋会立时感到绝望呢?
其实在这里真正的原因史书是没有记载的,但正是由于如此,很多读者加上受《三国演义》的误导,均认为刘璋是害怕马超的英勇,无人能敌。其实这个原因有一定的理由,但不够充分。刘璋所惧怕的并非马超,而是马超所带领的“胡军”,说到底,刘璋惧怕的是是胡人。刘璋为何要惧怕胡人呢?
马超祖居陇西,父子现代经营雍凉二州,而在他们居住的这个区域则多为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所以他们背后最强大的支持者乃是“胡人”,主要是羌人和氐人。而马超素来英勇,羌人都非常敬佩他,称其为“神威将军”,哪是把他当成神一样的人了。这在《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中说法是一致的,所有正史中都提到过马超“素得羌人(胡人)之心”,这也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要他镇守关西的原因。
在当时的情况下,蜀中除东边及西南方向为汉人有稳定的统治之外,其余地方大多为为少数民族势力范围。不管他们服不服你的统治,但时刻都有反的可能。如后来诸葛亮“七擒孟获”、姜维铁笼山困司马昭等故事,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当时的情况应该是,在成都长期被围困的情况下,成都城内并不知道外边有多大的变化,看到马超投降刘备后,猜想蜀中已尽数被刘备占领。此时刘璋觉得大势已去,而成都在他看来已经是一座孤城了,兼之又怕胡人,便才决定投降的。
当然,刘璋最主要的还是害怕胡人,光从刘备偷偷给马超增兵,又让其全换上胡人的服装便可知属实。再者,刘璋父子现代经营蜀中,想来也是学与胡人打交道的,自知若是刘备或可应付,一旦胡人加入,则已无还手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