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依恋理论?

 我来答
蒸蒸相思
2023-06-15 · 超过36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1万
展开全部
依恋理论首先由英国精神病学家John Bowlby提出。他开展了一系列“母亲剥夺”的研究并指出:在个人生活的最初几年里,延长在公共机构内照料的时间或经常变换主要养育者,对人格发展有不良影响。
1、安全型依恋:和母亲在一起能安心玩玩具,母亲离开后表现出明显焦虑,当母亲回来,会主动寻求和母亲接触。

2、不安全依恋—回避型:母亲离开并不会产生焦虑,母亲回来后也不理会,表现出躲避、回避的行为。陌生人和母亲的安慰,对这类孩子来说,没有分别。

3、不安全依恋—反抗型:对母亲的离开表现出愤怒和强烈反抗,当母亲回来时寻求和母亲接触,同时又表现出愤怒和反抗。

4、不安全依恋—破裂型:对母亲表现出冷漠,一般是遭受过虐待的孩子。
在 Ainsworth的最初研究中,安全依恋儿童约占 65%,不安全依恋回避型占 21%,反抗型占 14%,破裂型不安全依恋约占 4% 。后来在多个国家的实验,与Ainsworth的研究结果几乎相同。

依恋关系,是孩子和父母亲情感的纽带,在和父母在日常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也是人类幼崽为了提高生存的适应性结果。依恋关系,或者说孩子和父母的互动模式真的可以影响一生么?如果是真的,那么换个说法也可以成立:依恋关系可以预测孩子的未来?
我想,你现在应该明白了我想表达的观点:孩子在依恋关系中和父母的互动模式,产生的缺失,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心智的成熟逐渐消失,而是会内化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变成与世界互动的模板。
孩子在儿时与父母互动的一点一滴,都会像代码一样写进骨子里,然后像代码一样自动运行。然后我们会看到每个人呈现出来的行为方式都不同,也就是常说的人格。麻烦的是:自动运行的代码,很难被发现,我们反而成为了代码支配下的“机器人”,这也就是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