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粤语能否成为民国初年的国语“只差一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直有一种说法,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粤语和一票之差成为国语。而且有眼有鼻的说,当时在国会设立国语的时候,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议员占有半数以上席位,粤语成为国语应该不成问题。但考虑到中国的统一,孙中山逐一游说议员,以北方汉语为国语。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落败,北方汉语成为中华民国国语。
著名作家王蒙提出了另外两种意见:“由于普通话是1949年以后的官方政策,有人甚至称之为官话,但这是更早的官话。这个普通话继承了普通话,两者没有区别。这个官话是民国时期的。还有哪些音标,比如B,P,M,F,D,T,N,L,L?最棒的是我去过好几个地方,我去了洛阳。洛阳人告诉我,讨论这个国语的时候,一个候选人是北京话,一个候选人是洛阳话,我们洛阳话就差一票。如果洛阳方言赢了,我们现在就得说普通话,这就意味着另一个.然后我又去了陕西,陕西有人告诉我,这个国语确定的时候,考生两个字一个字。
哪种方言差一票就成为国语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国语周刊》的133号和134号连载了语言学家黎锦熙的文章《民二读音统一大会始末记》,详细介绍了民国二年制定国家语音和音标的过程。我没有参加会议,但黎锦熙与当时的许多与会者都很熟悉,所以这篇文章内容翔实、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会议过程。
1912年12月,以蔡元培为首的教育部成立了音统会筹备处,由吴敬衡任主任,制定了音统会八条。规定统一读音会议负责审定每个字的标准读音,称为“国音”。每个单词的音位确定后,要用对应的字母来公式化表示每个音位。统一发音成员,其中一部分由教育部招募;每个省选举2人,由行政长官选举产生;蒙古1人,西藏1人,由北京、蒙古、西藏三地机关选派。此外,还有一名华侨代表。会员资格有一定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四项之一:1。精通音韵学;2.申通《小学》;3.说一种或多种外语;4.懂很多方言。最终确定了80名成员,其中约50名由教育部任命,其余由各省选举产生。虽然说各省最多推荐2人,但是教育部任命的主要是江浙。由此,江苏籍17人,浙江籍9人,直隶籍7人,福建、广东、湖南籍4人。
从组成名单来看,广东籍成员只有4人,不可能影响会议结果。当时,来自北方直隶的著名语言学家王昭对会员资格非常不满,指出江浙籍多达25人,其中无锡籍5人。经过激烈辩论,最终决定实行一省一票制,而不是一人一票。当时也有一个省
统一读音会议于1913年2月15日召开。实际上有44个人。来自江苏省的吴敬恒获得29票作为议长,王昭作为副议长仅获得5票。会议逐条审定了6500个字的《民族读音》。当时为了记录定型的“国腔”,临时采用了一套音标系统。发音确定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验证音素,确定一套字母系统来代表音素。根据黎锦熙老师的叙述,当会议进行到这一步时,出席的人数变得稀少了,但
由于在全国音乐统一大会上争吵激烈,大会发言人吴敬恒于4月22日辞职,接任的王昭也打电话请了病假。直隶的王璞临时主持大会。会议期间,有争议的发音以多数票决定了“民族口音”。所以在这么多审定的汉字中,可能有一些是“一票之差”通过的,但不存在一个方言整体以一票之差被定为国语的情况。总的来说,最终的结果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比如区分了尖团音,保留了入声,后人称之为“老国调”。
从上述全国语音统一会议的进程来看,所谓粤语或洛阳话或陕西话“差一票”成为国语,只是一个民间传说。
[第页]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