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对人的影响大吗?
有关,
1.Plomin 和其他研究既然发现,遗传对人的个性和行为的贡献率为50%,剩下的50%难道不是环境的作用吗?环境为何对人没有影响呢?比如,一项经典的研究发现,来自富裕家庭的儿童在3岁时听到的词语数量比贫困家庭的儿童多3千万个。这3千万单词数量的差距能够预测一个孩子在9岁时的成绩好坏。点我查看详细。
2.对此,Plomin 该如何解释?2019年在接受《新科学家》采访时,Plomin 表示:行为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者也曾寻找环境影响因素的系统性来源,但是并没有找到具有稳定效应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你人生轨迹的作用,是捉摸不定的。比如,他们曾经研究过伙伴或者其他同龄人的影响,但是发现伙伴和同龄人对一个人的身心并没有清晰的、一贯的作用。没找到就等于没有作用吗?这个答案并不能令人满意。但他接着解释道,剩下的50%的环境因素并不完全独立于遗传,它们也和你父母赋予你的基因有关。
3.比如,你家的藏书量、父母爱不爱说话和你爸妈的喜好有关,而你爸妈的喜好的50%,又是他们的基因决定的,所以家庭教养环境反映的不过是父母的基因。换言之,在 Plomin 眼中,你的成长环境也受到遗传的必然性的趋使。他还举了遗传率随着年龄增长的例子。智力的遗传率随年龄增长的现象又叫威尔逊效应(the Wilson Effect),一开始由基因研究者 Ronald Wilson 在1978年提出。威尔逊效应是一个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认可的现象。许多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累积、环境的变化,人的智识应当和父母很不一样,因此一个人的智力应该在小时候和父母更像,长大了反而不像。然而威尔逊效应则发现现实恰恰相反,不管是同卵双胞胎之间,异卵双胞胎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还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智力相关系数都会随着年龄而增加。
4.威尔逊效应:同卵双胞胎之间(MZ),异卵双胞胎之间(DZ),兄弟姐妹之间(sib-twin),还是父母与子女之间(midparent-offspring)的智力相关系数都会随着年龄而增加。图片来源:DOI: 10.2307/1129693换言之,智力的遗传率会随着年龄增加:婴儿时期遗传率为20%,青少年时期40%,成年时60%,而到了老年则有80%。在 Plomin 看来,这表明,人在成长和变老的过程中,不是随机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是根据自己的遗传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基因的环境,这反而让自己的智力和父母的智力变得相似。因此 Plomin 在书中表示,所谓的一万小时的练习、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根本没用;除非成长环境极为恶劣,否则父母的养育和学校的教育对于人的个性和智力没有显著的影响;
5.因此,上有名的私立学校并不会让孩子的成绩变好。仅就学习成绩而言,基因的话语权比钱大。又如我们常说的“阶级固化”,即社会流动性的缺乏——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儿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在 Plomin 看来就是基因在作怪。2018年在接受《卫报》采访时他说,遗传学把对阶级固化“的理解完全翻转了”,阶级固化不是社会环境导致的,而是基因;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是他们的基因决定的,而有钱人的子女则因为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而获得了相对同龄人更高的收入水平。这,就是 Plomin 口中的“后天的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