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中历史题目
下列对春秋时期齐鲁等过税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1.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2.推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3.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4...
下列对春秋时期齐鲁等过税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
1.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 2.推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 3.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4.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A.1234 B.134 C.124 D.234
请详细分析,O(∩_∩)O谢谢!! 展开
1.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 2.推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 3.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4.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A.1234 B.134 C.124 D.234
请详细分析,O(∩_∩)O谢谢!! 展开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犬戎兵骊山杀幽王”两场闹剧落幕之后,继位的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将国都从镐京东迁到洛邑(今洛阳市西),史称此前的周朝为西周,此后的周朝为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个时代。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息,“礼崩乐坏”,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大动荡大转型之中,延续3个世纪之久。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西起秦晋,东到齐鲁,北自戎燕,南达荆楚,将近150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及“蛮夷戎狄”邦国,为了富国强兵,以求自保其国或者兼并别国,纷纷进行改革,包括行政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改革、经济改革乃至风俗改革等等。人们都说春秋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一个重要的事实:在所有的变革中,中心却是税制变革。只要看看当时几个大国的改革情况,马上就会得出上述结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时代经济基础变动的最大“亮点”,是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根源则在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普及,开垦土地、改进耕作技术和兴修水利事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农业收益大幅度增加。各级封建领主敏锐地看到了土地的巨大价值,对土地的占有欲也日益膨胀。但当时土地尚未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他们便拼命争田夺地和垦田辟地。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农奴们也不必换地易居轮耕农田,只要在自家那块“私田”(份地)上分区轮耕即可。他们热心于经营私田,对共耕领主“公田”则消极怠工,致使公田野草丛生。领主们发现让农奴无偿耕种公田以榨取劳役地租的老办法难以为继,便改用向农奴私田征收定额实物税的新办法,因而也破坏了井田制及其田赋制度。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势不可挡,许多顺乎潮流的改革家应运而生,大刀阔斧地进行税制改革,其中以齐国“相地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最有代表性。
齐国“相地衰征”。
晋国“作爰田”与“作州兵”。
鲁国“初税亩”。
楚国“量入修赋”。
郑国(在今河南)政治家子产先后于公元前543年和538年“为田洫”、“作丘赋”,整理田亩,编制户籍,取法鲁国丘甲制度,按田亩征收军赋。
由上可见,ABC正确,D不选,D项是发生于战国时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时代经济基础变动的最大“亮点”,是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根源则在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普及,开垦土地、改进耕作技术和兴修水利事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农业收益大幅度增加。各级封建领主敏锐地看到了土地的巨大价值,对土地的占有欲也日益膨胀。但当时土地尚未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他们便拼命争田夺地和垦田辟地。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农奴们也不必换地易居轮耕农田,只要在自家那块“私田”(份地)上分区轮耕即可。他们热心于经营私田,对共耕领主“公田”则消极怠工,致使公田野草丛生。领主们发现让农奴无偿耕种公田以榨取劳役地租的老办法难以为继,便改用向农奴私田征收定额实物税的新办法,因而也破坏了井田制及其田赋制度。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势不可挡,许多顺乎潮流的改革家应运而生,大刀阔斧地进行税制改革,其中以齐国“相地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最有代表性。
齐国“相地衰征”。
晋国“作爰田”与“作州兵”。
鲁国“初税亩”。
楚国“量入修赋”。
郑国(在今河南)政治家子产先后于公元前543年和538年“为田洫”、“作丘赋”,整理田亩,编制户籍,取法鲁国丘甲制度,按田亩征收军赋。
由上可见,ABC正确,D不选,D项是发生于战国时期
展开全部
D
因为它没有明确地宣布废除井田制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因为它没有明确地宣布废除井田制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D 完全废除井田制度的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Ⅱ
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修身”与“治平”,“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异(如孔子更热衷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致思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外王”经验性的证实“内圣”。
——摘自: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
——引自程颐《颜子所好向学论》(《河南程氏文集》卷8)
材料三
“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不亦误乎?”
——引自朱熹《告吕子约》(《朱子大全》卷4)
材料四
“今之为道者,各出内以治外,故常不合。古人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近世以心通性达为学,而见闻几废,狭而不充,为德之病。”
——引自《宋元学案·水心学案》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什么样的治世路线?
(2)据材料二、材料三所言,宋明理学家们所倡导的治世路线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所言,结合相关知识,简析此种治世路线变化的原因。
(答案应该在这个网站上)
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修身”与“治平”,“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异(如孔子更热衷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致思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外王”经验性的证实“内圣”。
——摘自: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
——引自程颐《颜子所好向学论》(《河南程氏文集》卷8)
材料三
“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不亦误乎?”
——引自朱熹《告吕子约》(《朱子大全》卷4)
材料四
“今之为道者,各出内以治外,故常不合。古人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近世以心通性达为学,而见闻几废,狭而不充,为德之病。”
——引自《宋元学案·水心学案》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什么样的治世路线?
(2)据材料二、材料三所言,宋明理学家们所倡导的治世路线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所言,结合相关知识,简析此种治世路线变化的原因。
(答案应该在这个网站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