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的意义是什么?

简介点的... 简介点的 展开
9527和你看世界
高粉答主

2019-02-18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7万
展开全部

诺贝尔奖的意义: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诺贝尔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发奖仪式:

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

科学奖和医学奖已证明很少引起争论;而文学奖与和平奖,则因其本身性质特殊,最易导致意见分歧。和平奖则常常保留。

扩展资料:

一、与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独自摘获。他生于1945年,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在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细胞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共颁发了107次,其中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没有颁奖。

二、与物理学奖相关

三位美国学者分享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的一半,颁给了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的戴维·索利斯,另外一半由普林斯顿大学的邓肯·霍尔丹以及布朗大学的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

一共颁发了110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没有颁奖。

三、与化学奖相关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让-皮埃尔·索瓦日、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弗雷泽·斯托达特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化学系教授伯纳德·费林加,分享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行动可控、在给予能源后可执行任务的分子机器”。

一共颁发了108次,其中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没有颁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数字看诺贝尔科学奖

星期一真伟大
高粉答主

2019-10-14 · 她她她是答题小能手~
星期一真伟大
采纳数:340 获赞数:4372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奖励在不同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奖项。诺贝尔奖设立的意义在于鼓励和激发在不同领域做出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获奖者。根据诺贝尔遗嘱,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kojjj
高粉答主

2019-05-1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万
展开全部

诺贝尔奖的意义:

正像不少科学家指出的,诺贝尔奖是对人类的智力和体力最高成就的一种评价和奖赏,其精神意义远远大于奥运会的金牌。它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准的象征,反映了对这个社会制度文明的评价。因而完全可以有理由说,诺贝尔奖不仅是对科学家的最高奖赏,它巨大的影响力、吸引力,还在于某种程度上是对一个国家的科学、文明程度的认可,是国家地位的一种象征。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理学或医学(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学(Literature)、和平(Peace)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aoldwang
推荐于2017-10-12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91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818万
展开全部
诺贝尔奖意义何在?

《权谋——诺贝尔奖的幕后》一书,通过大量事实与素材,揭示了诺贝尔科学奖甄选过程中的权谋斗争,被视为“将诺贝尔奖请下神坛”的惊世之作。作者说,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攻击科学或瑞典皇家科学院,而是要我们思索在这个竞争激烈、商业至上和浮夸盛行的文化中——诺贝尔奖意义何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许多人的心目中,尤其是在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心中,诺贝尔奖总是充满着崇高色彩,人们对获奖的科学家敬仰有加。多少中国人在殷切期盼着中国科学家登上诺贝尔奖的奖台,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然而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关于诺贝尔奖的讨论,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不应把获诺贝尔奖当作奋斗的最终目标,对诺贝尔奖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诺贝尔奖本身正引起人们的思考。

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的《权谋——诺贝尔奖的幕后》一书,被认为是一本“将诺贝尔奖请下神坛”的惊世之作。作者罗伯特·马克·弗里德曼是一位科学史家,首屈一指的诺贝尔科学奖史研究的权威学者。他从1980年开始,潜心研究诺贝尔奖档案20余年,通过发掘与评奖当事人有关的大量书信、日记、评审报告等素材,揭示了诺贝尔科学奖甄选过程中的种种生动的、有时甚至是极具感情色彩的权谋斗争。

诺贝尔奖是遵照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而“从一开始便有些怀有私心的人,想利用诺贝尔的遗产取得一己的利益,造成口口声声的崇高理想和见不得人之私利的争执。”而遗嘱本身又有许多含糊不清的地方,使得执行中的“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可能意味着遗嘱的生存机会微渺”。由此可见,要想使诺贝尔“对人类福祉作出最大贡献”的梦想变成现实,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困难和险阻。

在后来的诺贝尔奖的甄选和评定过程中,的确出现了许多不公或怀有私利的憾事,如作者书中描述的,由于阿伦尼乌斯的反对使门捷列夫失去了获奖的机会。这件事情当然遗憾,但如果我们查阅一下1906年、1907年、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穆瓦桑、毕希纳和卢瑟福的成就,他们得到诺贝尔奖的桂冠应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就拿穆瓦桑来说,他的科学成就在当时世界科学界确实首屈一指,他因“制成纯氟并发明了高温电气弧光炉”而获1906年化学奖。他的科学成果与门捷列夫的成果相比实用性要强,这与得不得奖也许不无关系。当然,门捷列夫没有得奖,无论如何应该说是一件诺贝尔奖史上的大憾事,我们为此而惋惜。类似的遗憾还有作者书中提到的法国物理学家庞加莱。门捷列夫、庞加莱,甚至爱因斯坦未因相对论得奖,可能都是与作者所说的评选委员会受实验主义的影响,从而造成“对理论的恐惧”直接有关。当然也与评委中的偏见、私利等等因素相联系。事实上,人世间任何一样奖项,要想“通过一个完美无瑕的程序,不受任何偏好或偏见的玷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由此,我们赞同弗里德曼在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切不要把诺贝尔奖当作偶像崇拜,要打破那种认为“诺贝尔奖公正而客观地将桂冠加在物理学和化学界‘最佳’的科学家头上”的幻象。一句话,要用平静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

但是,我们得承认,诺贝尔奖的设立,对物理学、化学、医学的发展曾经起过并且仍将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得奖的科学家,他们的科学成就几乎都是在科学发展史上首创的,对科学的进步的贡献是巨大的。不说别的,单就几位华裔科学家得诺贝尔奖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反响,就可略见一斑。我们以他们为自豪,我们常常以他们的科学成就和奋斗精神来激励和鼓舞年青人奋发向上,他们成为我们中国人在科学界的楷模,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鼓励年青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为“对人类的最大福祉”作出贡献。只不过不要让他们把此当作奋斗的最终目标。

《权谋》一书中所揭示的各种弊端都是真实的,相关甄选与评定过程中渗进了一定的政治因素,打上了一些私利和权谋的烙印,但这不足以否定诺贝尔奖的基本宗旨和它的重大意义。正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竞争,虽然每届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裁判受贿、作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甚至包括某些政治因素——我们也无法否定它的宗旨和意义。“奥林匹克奖章、诺贝尔奖和大胆的探索、远征都是能让一个国家感到骄傲的国际上认可的荣誉。”这就够了!余下的都是可以逐步完善的细节。当然细节也不可忽视。《权谋》一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权谋》一书所揭示给我们的是,诺贝尔奖评定需要更加公平、公正,在运作机制上需要改进,要增加透明度,要有一定的制约机制。科学之所以能在西方兴起和发展,自有它一套非常适合于科学进步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它的民主制度和自我纠错机制。我们可以期待,由于作者书中所揭示的问题不断地得到解决,诺贝尔奖的评奖机制将会不断完善。

《权谋》作者说得好,他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攻击科学或瑞典皇家科学院,而是要我们在这个竞争激烈、商业至上和浮夸盛行的文化中反省诺贝尔奖的意义。”,“一个后冷战的新科学时代已经开始。新的声音要我们反省,在这个新的世纪中如何拯救诺贝尔的遗产”。

诺贝尔奖显然不“就是一切”,但她在激励科学进步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http://www.jyb.cn/cm/jycm/beijing/zgjyb/7b/t20060511_17363.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0-09
展开全部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几乎是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

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与炸药的研究相比,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却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1896年12月10日,这位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和实验家,由于心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