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3-11-19
展开全部
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案例分析的话观点一定要正确,其他的态度乐观积极向上就好,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答题。其实这种考试多考的是态度,要注意字迹工整,尽量多答,还有答的时候要义正言辞,不要模糊,一般都能过的。不过有时间最好还是按老师的重点看下课本。再给你一些我当年的资料吧,可以参考下~ 一、理解辨析题⒈任何物质享受都有一个饱和点,超过了这一点非但不是享受反而会成为累赘;精神享受却不存在饱和点,相反,你越是追求它,它就越会引你进入更高的层次,获得过去没有体会过的满足。对道德的追求是一种精神享受,人有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答案要点:(各位老师请注意 ,本答案是参考答案,不是绝对的。要求学生回答时能够结合本题内容展开或者通过举例说明。如果学生所持意见和本答案不一致,但能提供详细论证,自圆其说,回答问题态度认真,仍可以得分。)说法正确。本题重在考察道德修养对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意义。进行道德修养对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自觉践行道德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如有道德的人更易取得他人的信任、拥护、支持与合作,从而为个人建立事业奠定良好人际基础;而且由于道德是发自内心的认知,是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追求与修养,这对于培养一个人的健全心理和人格也有着重要的作用。⒉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其次也在于个人的自我奋斗和成功。答案要点:说法正确。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对自身所具有的意义,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所具有的意义。作为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不能分开的,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同样,只有社会价值而无自我价值的人生也是不存在的。但是从具体的人生来看,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因为人的自我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去实现,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去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他必须要向社会、他人索取,借助社会才能去自我奋斗和实现自己的成功。⒊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与生命。但是信仰的确立,并不在于对某种抽象观念的追求,而在于对人类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方向的认识与把握。而这决定了信仰的科学性、理想性及其力量。答案要点:说法不正确。(说法不完全正确或不尽合理等等说法等同于说法不正确)信仰是信念的一种高级的特殊表现形式。人无信仰就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和独立的人格,所以说,人无信仰也就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与生命。第二句话也是正确的,但是正因为信仰不是对某种抽象观念的追求,而在于对人类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方向的认识与把握。所以信仰并不具有科学性,也是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先进与落后之分的。⒋人天生具有利己的属性,这诚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所以,人的本质只能是自私的。答案要点:说法不正确。人作为生物个体,象其他任何生物个体一样为了其生存必然具有利己的一面。吃、喝、性行为以及求生的本能这是人与动物具有自然属性,因而人具有利己的一面这是自然事实。马克思的话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但是依此说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则是不正确的。首先,自私不等同于利己。自私是具有道德意义的价值判断,不是所有利己的行为都是自私的行为。我们通常说一个人自私是在一种社会关系的氛围下说的。一个人的同一行为,当这一行为不影响他人时通常我们不会说他自私,只有他的行为对他人的正当利益造成损害的时候,我们才说他的行为是自私的。举例。⒌人就是社会,社会就是人。答案要点:说法不正确。人与社会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都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的。从这点上来说,人就是社会,社会就是人。但是人又不同于社会,因为个人是不能构成社会的。社会体现为个人的有机集合。⒍一般而言,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道德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故具有较高道德认知水平的人必具有较高的德行。答案要点:说法不正确。道德认知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与理解。道德行为则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义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于或有害于社会及他人的行为,它是人的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一般而言,道德认知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有导向作用。因为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就具有了较好的道德判断力,有较高的道德判断力,人们就容易选择正确的行为。而许多道德上的罪恶,事实上也都是人们的无知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知”,通常就会有什么样的“行”,“知”与“行”是统一的。要让人们具备较好的德行,务必要注意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其道德认知。但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并不是同一的概念。“知”与“行”并不总是统一的。一个人道德认知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其德行的高低。一个具备较好文化修养具备较好道德判断能力的人可能是个在实践上并不道德的人,而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在行为上很有道德的人。所以一个人一时一事的道德行为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是有德的,而一个人一时的错误行为也不能说明一个人就是缺德的。所以一个人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水平,可以帮助他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但是他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士,还要看他能否自觉自愿的践行其“知”。⒎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而讲责任就意味着不自由。但是只有责任才能说明选择者是自由的。正因为人的行为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对他的自由选择的行为负责。答案要点:不完全正确。本题考察的是自由与责任的关系问题。第一句话说讲责任就意味着不自由是欠妥当的。这实际上是对自由与责任关系的歪曲理解。自由与责任是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自由就有什么样的责任,有什么样的责任同样说明有什么样的自由。要求学生在此展开。⒏平等、生存、发展,这是天赋人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剥夺人的这些权利或者让人在这方面做出让步。所以,集体主义强调的为集体利益而自我牺牲无论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根本错误的。答案要点:说法不正确。这种说法是建立在对集体主义的实质内涵错误理解基础之上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至上,但并不一般的反对个人利益,更不是无条件地要求个人为了集体利益作出自我牺牲。集体主义所讲的自我牺牲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没有矛盾或矛盾不大的时候,集体利益不会也没有必要让个人作出自我牺牲。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与冲突,但这种矛盾与冲突并不是非要牺牲个人利益才能解决的时候,集体主义也不会也没必要让个人作出自我牺牲。如在市场经济中,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个人企业,大家都是一般地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不存在谁应该服从谁的问题。但是当个人私欲膨胀,如自私自利、损公肥私、侵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集体主义才会让个人作出自我牺牲,而且认为这种牺牲是必要的。还有一种情况,个人的要求是正当的,但限于社会客观条件,有时候集体主义也要求个人作出一定牺牲,这种牺牲是一种悲剧性必要牺牲。如国家危亡时刻,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而作出的牺牲。这时候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安定个人挺身而出、抵御外侮、抢险救灾,见义勇为,牺牲自己利益,集体主义认为这是必要的也是极其壮美的。总之,集体主义讲的个人牺牲不是无原则的无条件的让人绝对牺牲。二、论述题有人说,“德者,可以服君子,不足以治小人;法者,既可以服君子,又可以治小人。是故国以德治,必乱,至削;国以法治,必治,至强。”有人则认为,道德是比法律更积极的约束力量,它促使人们去关心别人;而法律则是对侵犯别人利益行为的消极制裁。而且从成本角度分析,道德约束成本低但效率高,法律约束成本高但效率低。所以道德比法律更重要。请您紧密结合这两段话反映出来的观点,分析一下道德与法律的特殊作用。答:上述观点分别反映了“法律万能论”者和“道德决定论”者的观点。这两种从道德与法律的不同的特殊作用出发,从而得出了两种相反的结论。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偏颇的。道德与法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规范,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要求学生分析。(各位老师,本题可以根据自己上课所讲,灵活掌握给分。但是原则上要求学生应该对题目观点有所认识和表态,并将道德与法律的功能作用的特殊性作为论述的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注意,本题涉及到了“德治”与“法治”的问题。请大家注意思考这个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国方式是不是一定非要选择德治或法治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它不过是一种治国的方式。至于哪种方式更合理,完全取决于人们对此的认知水平和客观的实际。事实上,历史上很少有国家采取单纯以法治国或单纯以德治国方式来治理国家的。通常都是德法并举。德治的古代中国,也讲究德刑并用。富有法治精神的西方某些国家,同样也十分注意对人们的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一个国家治理国家是否懂得运用法律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而是如何看待二者对于治理国家的特殊作用,以及如何理解道德与法律。所以,同学们遇到类似的问题要懂得这一点,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道德与法律是如何产生的?人们生产出这些东西目的是什么?道德与法律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否是一种必须?道德与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什么?它们的作用范围如何?又各有什么缺陷?只要对这些问题有基本认识,那么今后遇到任何有关法律与道德的问题,都可以很好的回答了。 参考答案案例一: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它和精神联系在一起表明的是一种一贯的作风和态度。它要求我们在从业过程中,能够恭敬认真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勤奋努力,不偷懒,不懈怠,对工作精益求精。人生一世不太可能总是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工作和要做的其他事情,但是,不管我们做哪一种工作,我们都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认真对待它,做好它。敬业精神从较低的层次上说,也就是强调只要是自己份内的事,我们就一定要认真做好它,如医生就应该救死扶伤,军人就应该不怕牺牲、服从命令,英勇抗敌,老师就应该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之所以这样,完全是我们从事相应职业应该如此,并不需要附加任何其他条件。敬业精神从较高层次上说,是要求我们不应该只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作饭碗,而应把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理解为一种事业,用一种事业心来对待,把它当作自己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遵纪守法、尊敬师长,以求知、培养立身处世的本领为己任,向往科学,努力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增进自身各项素养,如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会做人等等。(一)社会是由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动物界虽然也有类似人的群体生活,但它们没有象人一样结成那么复杂交错的关系,动物间的行为方式主要是一种本能活动,是周而复始的往复循环,缺乏创新。社会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形式和空间,是人类独有的生活形式,是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总和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没有脱离社会而存在,脱离社会孤立的个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人与社会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二)人与社会的这种本质决定了人必须要必须要懂得与他人合作和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的本质,体现出人之为人的特性。人只有懂得与他人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融入社会,从社会中汲取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养料(此意义由学生自由发挥)。案例四:集体主义中的集体不同于日常用语中的小团体和小圈子,它是一个哲学范畴,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集体主义中所讲的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主要讲的是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所讲的个人与整体的关系指的是构成整体的子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而不是这个整体之外的东西和这个整体的关系。这个集体必须是能代表其内部成员共同利益的集体,集体利益能够反映出其内部绝大多多数人的利益,是其成员自由自愿的基于共同利益纽带而结成的自由联合体。2、 这种说法是建立在对集体主义的实质内涵错误理解基础之上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至上,但并不一般的反对个人利益,更不是无条件地要求个人为了集体利益作出自我牺牲。集体主义所讲的自我牺牲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没有矛盾或矛盾不大的时候,集体利益不会也没有必要让个人作出自我牺牲。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与冲突,但这种矛盾与冲突并不是非要牺牲个人利益才能解决的时候,集体主义也不会也没必要让个人作出自我牺牲。如在市场经济中,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个人企业,大家都是一般地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不存在谁应该服从谁的问题。但是当个人私欲膨胀,如自私自利、损公肥私、侵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集体主义才会让个人作出自我牺牲,而且认为这种牺牲是必要的。还有一种情况,个人的要求是正当的,但限于社会客观条件,有时候集体主义也要求个人作出一定牺牲,这种牺牲是一种悲剧性必要牺牲。如国家危亡时刻,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而作出的牺牲。这时候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安定个人挺身而出、抵御外侮、抢险救灾,见义勇为,牺牲自己利益,集体主义认为这是必要的也是极其壮美的。总之,集体主义讲的个人牺牲不是无原则的无条件的让人绝对牺牲。而且集体主义也绝不会盲目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要求,而随意批评少数人并无不当的意见和要求。 二、简答题1、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2)社会理想是人们理想的核心,因为它追求的是整个社会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包含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理想和利益,决定、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理想。而个人理想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社会理想的实现来保证。
(3)个人理想具体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离不开个人理想。
(4)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个人理想的确立,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应当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中,通过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
2、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择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与创业并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
(2)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当做到: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4)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外,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2)社会理想是人们理想的核心,因为它追求的是整个社会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包含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理想和利益,决定、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理想。而个人理想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社会理想的实现来保证。
(3)个人理想具体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离不开个人理想。
(4)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个人理想的确立,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应当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中,通过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
2、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择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与创业并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
(2)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当做到: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4)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外,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