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前兆症状出现后要注意什么
我姥姥现在疑似中风...我观察她右半部的身体器官好想都有问题...急啊需要注意什么..正在等家里人回来....请大家帮帮忙...
我姥姥现在疑似中风...我观察她右半部的身体器官好想都有问题...急啊需要注意什么..正在等家里人回来....请大家帮帮忙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兆 1、一时性黑蒙:在眼前突然出现,数秒钟后能恢复,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风的最早警报信号。 2、短暂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阵发性发作,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枝动脉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的结果,但尚未出现脑神经征象,可视为较早期的中风预报信号。 3、频频打呵欠:这是脑动脉硬化逐步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日甚所致。据统计,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呵欠者,可达80%。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一信号。 4、扭颈手麻症:多发生头转向一侧刮胡子时,突感手指无力,剃刀落地,有的说话不清,1~2分钟后恢复。这是因为转头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的结果。这一现象,足以告诫人们,中风可随时发生。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可能伴有失语,但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表明已经有轻度中风。可把它当作是进展性或完全性脑卒中的先兆。 6、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头痛头晕耳鸣加重,精神紧张或神疲嗜睡等症状,表示有可能发生出血性中风。 凡发现有上述征兆之一者,须及早到医院检查,包括血液流变检测,心血管超起、脑血流量、眼底及CT检查等。检查结果即使没有发现病现改变,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 中风的六种类型及说明 中风,人们虽熟悉它,却并不真正了解它,其中最普遍的误解是把它当成一种病。其实,中风是一个有着六个兄弟的大家族,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是一类病。这一类病又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类型,即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出血是脑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是中风六兄弟中最凶狠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它多发生在四十岁以上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身上,以起病急、来势凶猛为特点。先是剧烈头痛、频频呕吐,而后迅速转为言语不清,意识模糊,昏睡乃至昏迷不省人事。同时,会出现一侧肢体运动失灵,继而半身不遂。重者鼾声如雷,呼吸深大,大小便失禁,这是预后不良之征兆。治疗脑出血,过去内科疗法领先,近年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在CT的配合下,进行立体定位(准确查出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既简便又较安全,而且疗效也较满意,挽救了许多脑出血病人的生命。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引起的脑动脉血管破裂,以青壮年多见,其表现为起病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此病预后比脑出血好,大多可治愈。若反复发生可进行手术治疗。脑血栓形成在中风六兄弟中发病率最高,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本病多发生在55—65岁的中老年身上,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进展缓慢,逐渐出现一侧肢体失灵,但神志清楚,部分病人可有语言障碍。脑血栓形成预后比脑出血为好,死亡率较低,但一部分病人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好复发是本病的一大特点。 脑栓塞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随血流入脑,堵塞了脑血管,引起脑组织的某部位局部组织缺血所致。患此病者多有心脏病史、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史(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人)。病人多表现为起病急,头痛,呕吐,意识不清,一部分病例可 出现偏瘫。发病年龄较轻,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 腔隙性脑梗塞是中风家族的新成员。这是因为在CT问世前,很难对它确诊。它的特点是病灶多,且病变小而深,小的病灶还不到小米粒大,一般医疗器械是很难查出的。它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病变。由于病变范围小,其临床表现多不明显或相当轻微,多数病人甚至“自我感觉正常”。一般人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因此发现此病主要是依靠脑部的CT检查。治疗方法与治疗脑血栓形成相近,但预后更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它的病理基础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一样,也是在脑血管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只不过病变程度轻一些。它多发生在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病史的中老年人身上。主要表现是:手中拿着的物品突然落地,一侧肢体不灵或瘫痪,单眼视力障碍,或有眩晕、耳鸣、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但持续时间仅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最长不超过24小时,症状便消失,并恢复常态。正因如此,很多人对它并不太介意,当成小病对待。其实,它虽名为小中风,却不是什么小病。因为其病理基础与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一样,常常是这两种严重疾病的先兆。因此,一旦发生小中风切莫大意,应及早去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治疗。 不能忽视小中风 小中风,这个几年前人们尚陌生的词汇,现在日益受到医生们的重视。这是因为它是中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先兆。调查研究表明,患过小中风的人患中凤的可能性,要比未患过小中风者高16倍。每百名中风患者中,竟有25人曾患过小中风。可见它与中风的关系何等密切。 什么是小中风?它的学名是短暂性缺血发作,是大脑一时性缺血引起的一种局部脑微小血管的栓塞,或脑血管发生痉挛,或因阵发性心律失常,排血量的一时性降低,进而使已狭窄的脑动脉发生短暂的一时性脑缺血。 小中风的临床表现是: 1、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手中拿的物品有时忽然落地; 2、突然出现短暂的双目失明或复视或视物模糊; 3、突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但“心里明白”(意识清楚),而且很快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痕迹; 4、时常头痛,有时甚至突然晕倒,但迅速清醒; 5、近期内出现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 6、原因不明的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常无缘无故地“出差错”; 7、上述表现都是在无任何诱因情况下,不知不觉发生的,而且历时短暂,仅几秒甚至几分钟。 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下列6种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小中风,应特别注意: 1、有动脉硬化病史者; 2、血脂、血压和血液粘稠度明显增高者; 3、体胖、缺乏运动者; 4、滥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 5、有中风、冠心病或糖尿病家族史者; 6、长期大量吸烟或酗酒者。 特别应该提出的是,最近的研究成果还发现,小中风不仅是中风的先兆,与其它疾病的关系也密切,其中主要的有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美国有关资料报道:1982年小中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是一般人的13倍。有人曾对225例小中风随访了6年,结果有23%的小中风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同时,又有人在调查中发现,小中风患者竟有19.3%并发了糖尿病,是一般人的7-9倍。为什么小中风患者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糖尿病?主要是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和小中风是一致的,均为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液流体动力学或凝血机制的改变。许多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凝血机制的改变,血液流体动力学弄常,导致微血管血流变慢,因而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而发生小中风或中风。有人统计过,糖尿病人发生中风的是一般人的3-21倍。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中风、冠心病和糖尿病是姊妹病,属于同类。 当人们认清上述道理之后,就应该特别重视小中风的发作。中老年人更应警惕小中风。一旦发现小中风,既不能粗心大意,也不能惊慌失措。正确的态度是:立即到较大的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着重检查血脂、血粘稠度、心脑血管状况、血糖、尿糖等指标,以便及早地发现疾病,针对原发病进行认真的治疗,并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做到生活规律,饮食合理,切忌过劳,讲究心理卫生,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情。如能坚持做到上述各点,一定会防止或减少中风、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全部
养生指南: 一.防治原发疾病:高血压病越久,血管硬化越明显,极易发生中风。平时应经常检测血压,坚持服药,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冠心病常因心律失常而造成心脏泵血能力减退,使脑血流缓慢而容易发生缺血性中风。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增高。糖尿病会使动脉壁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增高。二者均可诱发中风。因此,有效地控制防治原发疾病,是预防中风发生的重要关键。 二.调畅情志:轻松、愉快的情绪,能有效地防止高血压病等原发疾病病情的加剧。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年青人交谈来分散注意力。不要看紧张、恐怖的影视。遇事不可发怒,注意劳逸结合。早晨空腹上街买菜及锻炼时应先吃些点心,以防止低血糖及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天气变化明显,特别是突然变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病情恶化。应多加衣服保暖。 三.戒烟忌酒:吸烟及酗酒,会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血脂,极易诱发中风。 四.保持大便通畅:平时应保持大便通畅,不宜在大便时怒张,以免腹压增高,脑血流量急骤上升而发生脑溢血。 五.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 宜少食多餐。要摄入足够的食物纤维及润肠食物,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食盐量限制在每天4克以内,能防止水分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六.体育锻炼:选择打太极拳、散步、气功等项目进行锻炼。不可整日卧床,卧床久则会使血流减慢而产生缺血性中风,亦不利于中风后机体功能的逐渐恢复。 七.及时就医:如发现走路不稳、肢体一侧无力、口角歪斜、唇麻、握物落地时,可能有脑血管痉挛或小中风,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中风后的语言恢复 李珊 主任医师 半数以上的中风病人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清楚或虽能自发说话,但答非所问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等。这些都是中风引起的语言障碍。医学上将中风病人的语言障碍分为失语症与构音障碍两大类。前者又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等。 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病人虽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口头的、书面的),但不能用口语或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病人完全不能讲话叫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症;如果病人只能说简单语句而不会说复杂语句,叫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症。 感觉性失语症又称接受性失语症,病人虽有说话能力,但不懂别人的话意和自己的话意,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断断续续,经常答非所问,用词错误,无法进行正常交谈。 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病人既听不懂别人说话时的意思又不会说。 命名性失语病人虽能说出物品的用途,但不能讲出该物品的名称。有时偶而说出物品的名称,但瞬间就忘记,故又称健忘性失语。 失语症的病变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专作用于语言中枢。积极治疗原发病,大多数病人之失语可随原发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特殊的功能训练对失语症病人的顺利康复十分重要。现在认为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在病后3个月内恢复较快,一年以后则难以再恢复。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短语训练、会话训练、朗读训练、复诵句子训练、文字辨识、指出物品名称、执行命令以及图片、实物配对练习等。 对完全性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学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如让病人发“啊”音或用嘴吹口哨诱导发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行等,或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再依次教双音词、短语、短句、长句等。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方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这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故事,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 感觉性失语症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方法进行训练。如给病人端上脸盘,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你是让他洗脸。如此反复多日进行,久之就会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语言功能得以恢复。手势方法即家属或陪护人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以吃饭的动作多次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 混合性失语症的病人功能训练更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复多次进行。如让病人穿毛衣,则必须既说“穿毛衣”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让病人看。 中风引起的另一类语言障碍为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调、语速及节奏等异常以及鼻音过重等。康复方法必须尽早进行发音训练,包括开始发音、持续发音、音量控制、音调控制等;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如唇、舌的运动以及软颚抬高等;发音节奏训练,包括重音训练、语调训练以及停顿练习等。这类病人多出现全身肌肉过度紧张,包括咽喉语言肌肉的过度紧张,通过呼吸训练、呼吸控制及其他松弛疗法,降低咽喉语言肌肉的紧张度,可为呼吸及发音打下基础。通过心理行为或药物进行松弛疗法,降低语言肌的紧张度,也是这类病人的重要康复方法之一。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