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转不晕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控制转圈眩晕的机关在哪里?
绝大多数普通人往往在转了数圈之后便会感觉天旋地转“倒地不起”,而小彩旗连转4小时依旧面不改色,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杨飞说,转圈引起的眩晕和人们平时晕车、打游戏引起的头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源于感觉平衡上的神经器官:前庭。“前庭外面是一层骨性结构,再往里面是一层膜性结构,叫做膜迷路。”
“位于耳朵深处,里面生长着很多小毛毛,在充满液体的空腔里,像水草一样地摇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取得神经生物学硕士学位的耿志涛说。这个“小毛毛”实际上就是膜迷路上面的感觉纤毛。
“膜迷路再往里就是装的内淋巴液,运动时,这个骨性的结构在运动,淋巴液也在运动,如果两者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摩擦)比较多的话,它就会感觉很明显,马上就会出现眩晕。”杨飞说。
耿志涛解释,当人们快速转圈时,此时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感觉大致是相符的,不过,当停下来以后,膜迷路上的感觉纤毛由于惯性会继续摇曳,大脑因此误以为运动还没有停止,所以我们尽管身体一动不动,大脑却觉得天旋地转。
“不晕族”到底有何秘诀?
然而4个小时旋转停止后,面对镜头小彩旗淡定表示“很High”。
花样滑冰选手在高速旋转动作之后,紧接着做其他动作,至少在比赛中,很少看到有选手因为眩晕而影响水准。
这些“不晕族”到底有何秘诀?
专家表示,不会感到眩晕跟个人体质和长期训练有关。此外,有专业舞蹈人员称,只要掌握技巧,普通人也可做“不晕族”。
据专业人士介绍,旋转当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窍门就是眼睛自始至终都要看着一个原点,在舞蹈界中叫做“留头”,即舞者在舞台上旋转时眼睛会盯着某一个点,即使整个身体先转,双眼也要继续盯着那个点,直到身体转过大半,才将头和双眼猛的甩过去。这是克服转圈眩晕的关键。此外,身体的平衡感、身体的控制能力等也都十分重要。
容易忽视的是,手臂与旋转之间也有重要的关系。在花样滑冰的旋转动作当中,经常能看到不同速度的旋转。有专家称,这主要与角动量有关,当表演者收拢双手,减小了转动惯量,从而使角速度增大,也就越转越快了。而我们从春晚的画面也可以看到,小彩旗的双臂微张,随着旋转轻微抬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她保持身体平衡”。
当然,要想转的漂亮,也得讲究天赋。据小彩旗称,在她1岁多的时候坐在椅子上,就喜欢被人推着转,起来还走得稳稳的,“从小到大,我坐车看书也不会晕”。目前小彩旗最多能持续旋转8小时。
“晕车族”有什么“旋”而未解之谜?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快速旋转,当停止旋转后他们还可以稳稳的站住,对于这其中的奥秘,英国的科学家们不久前做了相关研究发现,长期练习旋转让芭蕾舞演员脑部相关部位发生改变,帮助他们减轻了眩晕感。这一发现启发了科学家们开发治疗慢性眩晕症的新方法。
此外,还有不少人表示,通过练习旋转可以治疗晕动(晕船、晕机、晕车)病。这种说法科学吗?
专家称,晕动病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它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急反应。是由于内耳前庭对直线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敏感性较高而造成的。转圈练习这项运动的实质是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刺激前庭,使前庭产生适应习惯,从而降低内耳前庭的敏感性。
用练习转圈来治疗晕车并非全无道理。如果是儿童,可以让他扶住大人的腿或扶着树转圈,每天锻炼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逐步增加转动次数,可采取游戏的方式,避免枯燥。而对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来说,内耳前庭器的敏感性较儿童有所降低,只有坚持长期锻炼,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些人可采取原地转体的方式,两臂侧平举,原地转圈,逐步加快,头晕时休息一会,等头晕消失后再练。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因为盲目增加转动次数,会因运动过量出现晕倒现象。
■延伸阅读
旋转达人的那些事儿
旋转舞女王:1分钟转70圈
据东方卫报报道,被誉为旋转舞女王的Coco2011年曾在台湾名品城一分钟旋转了70圈,被誉为亚洲唯一会跳旋转舞的女性。
据了解,Coco不仅1分钟能旋转70圈,还能旋转得非常美,编成舞蹈,即使穿上20斤重的舞蹈服,也可以不停旋转15分钟。
老人申报吉尼斯:连续旋转两万圈
据扬子晚报报道,一名为郑宽勤的老人,在跳舞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发现自己特别能转,舞伴们都转不过他,而且一两个小时转下来头一点也不昏。于是,他就开始有意识地练习旋转,3小时、5小时、8小时,时间越转越长,最多的一次转了10个小时。开始是单纯地以碎步或中三步向左旋转,后来他还练就了边旋转边写字、边画画、边吃东西的功夫。
小女孩头顶水缸:疯狂旋转40秒
去年3月,一段朝鲜儿童的舞蹈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一名朝鲜女孩头顶水缸快速旋转40秒,让人瞠目结舌,堪称“逆天”舞蹈。
绝大多数普通人往往在转了数圈之后便会感觉天旋地转“倒地不起”,而小彩旗连转4小时依旧面不改色,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杨飞说,转圈引起的眩晕和人们平时晕车、打游戏引起的头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源于感觉平衡上的神经器官:前庭。“前庭外面是一层骨性结构,再往里面是一层膜性结构,叫做膜迷路。”
“位于耳朵深处,里面生长着很多小毛毛,在充满液体的空腔里,像水草一样地摇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取得神经生物学硕士学位的耿志涛说。这个“小毛毛”实际上就是膜迷路上面的感觉纤毛。
“膜迷路再往里就是装的内淋巴液,运动时,这个骨性的结构在运动,淋巴液也在运动,如果两者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摩擦)比较多的话,它就会感觉很明显,马上就会出现眩晕。”杨飞说。
耿志涛解释,当人们快速转圈时,此时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感觉大致是相符的,不过,当停下来以后,膜迷路上的感觉纤毛由于惯性会继续摇曳,大脑因此误以为运动还没有停止,所以我们尽管身体一动不动,大脑却觉得天旋地转。
“不晕族”到底有何秘诀?
然而4个小时旋转停止后,面对镜头小彩旗淡定表示“很High”。
花样滑冰选手在高速旋转动作之后,紧接着做其他动作,至少在比赛中,很少看到有选手因为眩晕而影响水准。
这些“不晕族”到底有何秘诀?
专家表示,不会感到眩晕跟个人体质和长期训练有关。此外,有专业舞蹈人员称,只要掌握技巧,普通人也可做“不晕族”。
据专业人士介绍,旋转当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窍门就是眼睛自始至终都要看着一个原点,在舞蹈界中叫做“留头”,即舞者在舞台上旋转时眼睛会盯着某一个点,即使整个身体先转,双眼也要继续盯着那个点,直到身体转过大半,才将头和双眼猛的甩过去。这是克服转圈眩晕的关键。此外,身体的平衡感、身体的控制能力等也都十分重要。
容易忽视的是,手臂与旋转之间也有重要的关系。在花样滑冰的旋转动作当中,经常能看到不同速度的旋转。有专家称,这主要与角动量有关,当表演者收拢双手,减小了转动惯量,从而使角速度增大,也就越转越快了。而我们从春晚的画面也可以看到,小彩旗的双臂微张,随着旋转轻微抬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她保持身体平衡”。
当然,要想转的漂亮,也得讲究天赋。据小彩旗称,在她1岁多的时候坐在椅子上,就喜欢被人推着转,起来还走得稳稳的,“从小到大,我坐车看书也不会晕”。目前小彩旗最多能持续旋转8小时。
“晕车族”有什么“旋”而未解之谜?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快速旋转,当停止旋转后他们还可以稳稳的站住,对于这其中的奥秘,英国的科学家们不久前做了相关研究发现,长期练习旋转让芭蕾舞演员脑部相关部位发生改变,帮助他们减轻了眩晕感。这一发现启发了科学家们开发治疗慢性眩晕症的新方法。
此外,还有不少人表示,通过练习旋转可以治疗晕动(晕船、晕机、晕车)病。这种说法科学吗?
专家称,晕动病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它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急反应。是由于内耳前庭对直线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敏感性较高而造成的。转圈练习这项运动的实质是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刺激前庭,使前庭产生适应习惯,从而降低内耳前庭的敏感性。
用练习转圈来治疗晕车并非全无道理。如果是儿童,可以让他扶住大人的腿或扶着树转圈,每天锻炼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逐步增加转动次数,可采取游戏的方式,避免枯燥。而对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来说,内耳前庭器的敏感性较儿童有所降低,只有坚持长期锻炼,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些人可采取原地转体的方式,两臂侧平举,原地转圈,逐步加快,头晕时休息一会,等头晕消失后再练。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因为盲目增加转动次数,会因运动过量出现晕倒现象。
■延伸阅读
旋转达人的那些事儿
旋转舞女王:1分钟转70圈
据东方卫报报道,被誉为旋转舞女王的Coco2011年曾在台湾名品城一分钟旋转了70圈,被誉为亚洲唯一会跳旋转舞的女性。
据了解,Coco不仅1分钟能旋转70圈,还能旋转得非常美,编成舞蹈,即使穿上20斤重的舞蹈服,也可以不停旋转15分钟。
老人申报吉尼斯:连续旋转两万圈
据扬子晚报报道,一名为郑宽勤的老人,在跳舞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发现自己特别能转,舞伴们都转不过他,而且一两个小时转下来头一点也不昏。于是,他就开始有意识地练习旋转,3小时、5小时、8小时,时间越转越长,最多的一次转了10个小时。开始是单纯地以碎步或中三步向左旋转,后来他还练就了边旋转边写字、边画画、边吃东西的功夫。
小女孩头顶水缸:疯狂旋转40秒
去年3月,一段朝鲜儿童的舞蹈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一名朝鲜女孩头顶水缸快速旋转40秒,让人瞠目结舌,堪称“逆天”舞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