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大学哲学系的科班 教育是怎样的?

1)香港大学;2)里昂人文高等师范学院、里昂第三大学;3)芝加哥大学。... 1)香港大学;2) 里昂人文高等师范学院、里昂第三大 学;3)芝加哥大学。 展开
 我来答
futianhao110
2014-08-02 · TA获得超过21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41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134万
展开全部
说三所学校吧:1)香港大学;2)里昂人文高等师范学院、里昂第三大学;3)芝加哥大学。
1
我在港大的时候,本科还是三年的学制,现在应该有所不同了。
第一年的时候,基本没有必修课。只用在四门导论课中选一门就可以了——其实一门都不选也没关系。这四门分别是:认识论,心智哲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中西哲学史导论。除了心智哲学以外我都上了……共同点是非常注重问题把握的能力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每周或每两周就会有作业,要把作者的意图和论证思路用非常简练准确的语言小结出来。助教(tutor)会仔细看每个人的作业,给出分数和意见,并在课外的小班导修课(tutorial)上和大家讲解讨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这些基本功对于任何一个孩子而言都是经久受益的。
那时港大不开设逻辑导论之类的课程,逻辑学是通过一种很神奇的、类似远程教学的方式完成的:大家自己上网看教材,下载习题自己做,期末去考试……这门课还不是必修。我没有选……我并不认为这是教逻辑的好方法。
二年级和三年级就是高阶的课程了,各种课都有,比如知识论、语言哲学、形而上学、早期近代哲学、卢梭、哈贝马斯、庄子,等等等等。港大哲学系的老师不多,那个时候只有八位,有时还会有一两位老师不开课,所以每一学期的选择空间不大。每一门课的要求都很明确,从一开始你就会知道大约每周要读些什么,会讨论些什么,什么时候要写些什么。上满八门课,你就可以拿到哲学主修了——major in philosophy,四门可以获得辅修——minor in philosophy。相对于英美的大学来说,这样的本科训练还过于薄弱了,所以紧接着的硕士就很重要。
哲学系很少考试。这里的传统是不进行没有准备的考试,就是说,如果进行考试的话,考题事先都会告诉大家,让大家回家准备。但考试的时间往往很紧……我非常不擅长用笔写,所以每次,即使准备好的回答也会写不完……
港大最好的地方是老师都很负责。每次做作业、写习作之前,都可以先和老师谈一下自己的想法,看一看自己在不在正确的路径上,每个人、每一次作业之后都会得到很详细的讲评。有时,你还可以把初稿发给老师看一下。有一次我的初稿的几乎每一句话都被老师改过了……某种意义上,写清楚(clarity)是最主要的训练。你写的句子,呆不要紧,要紧的是准确地传达你的意思,不留下歧义,这好难。总之,港大老师离学生很近,有我最喜欢的老师。直到很久以后,我还会想起那时的课堂,梦见在楼道里遇到老师——恍惚之间,良多愧疚。
2
说实话法国的学制我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不明白。
简单说,法国的好同学拿到了高中毕业证(Baccalauréat)以后会继续修读预科,通过考试(concours)之后就可以去传说中的大学校(grandes écoles)。大学校中和哲学、人文有关的主要是高等师范学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而高等师范学院中最富盛名的是巴黎高师了。但高师在各地还有分舵,比如里昂。我在法国的时候高师还是不颁发学位的,所以更像是一个进修机构,好同学一起去听课……
进入高师哲学系以后,一切都是为了下一个考试做准备,就是传说中的Agrégation,中文书中通常会翻译为“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我喜欢称它为进士。因为每个考过的人,头衔就会变成agrégé(e) de philosophie,某年的哲学“进士”。他们就可以去大学任教,享受很好的待遇,同一年考上的人也会有同年之谊。考不上的人呢,要么来年再考,或者就去发博士学位的地方念个博士什么的……当然现在情况在变,而且变得很快。
之所以说这么多学制,是因为法国哲学的教学完全是为了concours和agrégation展开的,为了在科场上能写出好的答卷。
我在里昂人文高师只听了一门康德的课,一学期都围绕着康德spontanéité的概念。重点在于如何能够梳理线索,写出一篇既周整又技惊四座的科场佳作……老师似乎预设大家在康德的理解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了,或者完全可以回去自己发挥,重点都落在写作的规范上,承题破题……或许是我不会选课。我在德国的时候才发现里昂人文高师有一门斯宾诺莎的精品课程挂在网上,讲得很好,我还给老师写了信……他客气一番以后就没有下文了。
在里昂三大的课程就很不同了——因为这里的学生,要通过agrégation,那就是绝无可能。毫不夸张地说,这所学校是我见到过的世界上最落后的哲学学院:不选课,课表和高中差不多,老师来了以后宣布这学期读这本书,然后每节课他讲,大家记,你有问题当然可以课后问……实在太可怕了。但有些学生会希望再参加一次concours的考试,希望能够插板进入大学校,因此里昂三大会专门开设一种课程,叫prepa concours,是来帮助大家进入大学校。我上了一门主读《纯粹理性批判》的。最重要的训练是叫做“写注释”(commentaire de texte),形式如下:
给你一小段康德的原文,通常不超过10行。然后,你要分三步进行答题。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一下这段话的大意,在全书中的意义等等;第二部分,逐行、逐句、逐词进行分析,解析它到底在说什么;第三部分,展开讨论,讲一讲在哲学史中的影响,后人对其的批评,自己的感受等等——这一部分或许可以发挥一些自己的想法。
这是好的训练么?我觉得糟透了……
但这样的教育或许并非一无是处。从我的法国老师那里我学到的是对遣词造句的敏锐。我记得我在里昂人文高师的时候,老师带读德勒兹,他会不断地回问,“他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用这个词?你们会怎么写?” 对于他们来说,思想和表达思想的文本是密不可分的。
3
当然,这些学校中,只有芝加哥大学可以自称顶级吧。至少,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史真的很强。每个学期都可以开出各个时段的许多高阶课程。
芝加哥大学是怎么教本科生的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有许多名教授会开设六十人以上的大课,这是研究生本科生一起上的,研究生的讨论课(tutorial)教授自己带,本科生分成小组由助教带,研究生统一写论文, 本科生要考试。
我个人觉得,对本科生来说,这些课真的太难了……我刚去芝加哥大学时的一门课叫“康德的伦理学”(Kant's Ethics),本科生的考试有选择题,问答题——哲学考试有选择题,你敢信么?事实上,这些精心设计的选择题是这门课的精华之一;要选对,真是要花一番心思……而这个老师讲课的内容实在是太难了,一年以后我才逐渐理解她当时关注的问题,和她选择的切入角度。这样的课对于本科生来说,恐怕很有挑战。但也有好处吧~ 他们第一天接触康德,就在学术的最前沿,思考许多有意义的问题~
这是这里几乎所有课程的风格。“纯粹理性批判”和“逻辑哲学论”两门课,老师第一堂课就给大家画了一张思想地图,告诉大家历来阐读的一般状况,然后以横扫千军的气魄,淡淡然地告诉大家:“大部分都是错的……” 他总是说:“我首先要带你们坐上直升飞机,告诉你们路径是怎样的,然后你们自己去读的时候,就都知道了。” 多么怀念他的课啊~
当然,本科生有一些他们自己的导论课与哲学史课,由很多很受欢迎的老师来上。希望上过的同学可以补充~
芝大课程的阅读量比港大大得多,你从来不考虑看得完看不完的问题,尤其对于哲学来说,数页数毫无意义……我想能做的只有把尽可能多的时间投入进去。由于一个学期只有十周,通常在第五周的时候,你需要知道自己打算写什么。由于老师都很忙,通常一学期只能有一次见老师的机会,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你需要把自己的思路组织好,问一下老师可不可以写。芝加哥大学的老师也都很负责,如果对你的思路不满意,你必须回去反攻,下次再来。这时,他们不在乎你什么时候交论文,他们在乎的是你必须交一篇能让他们满意的论文。一门叫做“亚里士多德的行动理论”(Aristotle‘s Theory of Action)的课,我被退回来了三次。老师认为,我只指出了现有阐释的不足,而我自己提出的解释思路,每次都让她觉得不够。直到最后一次,她才觉得我提出了一个好想法,才允许我开始写……这时,距离那门课结束已经过去三个月了,多么可怕的三个月。
简单说,你需要很强,然后,老师会把你变得更强。不然,就洗洗睡吧。当老师们开始对你有所认可的时候,那也是许多愧疚的开始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