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和形式?

请教以下诸位一些知识点,(介绍的越详细越简单越好)1.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的表达效果?2.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的作用?3.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表达的含义?4.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的意思(... 请教以下诸位一些知识点,(介绍的越详细越简单越好)1.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的表达效果?2.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的作用?3.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表达的含义?4.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的意思(或含义)5.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6.理解一篇文章的标题? 求诸位帮我解决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我要尽量具体的,分数不是问题.只要能解决. 展开
 我来答
涅沙後Pb7
2014-06-27 · 超过4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9万
展开全部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回答者: zcn1993 - 三级 2010-6-19 13:59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4.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6.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7.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诗歌的语言精练,具有跳跃性,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读懂呢?首先要大胆想象。想象是诗歌的重要特点。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因此,阅读诗歌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与诗中的景物和形象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理解诗歌。而要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语言节奏明显,讲求韵律,而诗歌音律节奏反映了作者情感的波动。再有,诗歌的形象、情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读透的,要反复吟诵,反复品味,才能体会诗歌的意境。 理解诗歌中心意思要从两方面着手: 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这首诗是谁写的,当时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才能加深对诗歌内容和中心的理解。 2.要充分感受和理解形象的意蕴。诗歌总是依托一个事物来表明志向,抒发情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诗歌的意蕴、中心及情感。
手机用户82295
推荐于2017-12-16 · 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记得采纳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