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大赛,短期支教的利与弊,我是反方。我们应该从那里入手??如果向正方提问,有什么经典的问题吗??

 我来答
xs201203
2014-10-16 · TA获得超过8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5.3万
展开全部
辩论赛是需要运用你自己的思维方式,做出符合逻辑的推理与论证,也要看看你是几辩,我给你3个材料,一份自己的辩论词,一份简单材料,一份对方的。
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们xx好: 下面由我代表我方进行一辩立论陈词。
我方观点是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定义: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特点在于其无偿性,公益性。对于短期支教的理解,
我方认为其一包括时间短;其二,凡是无规划,不系统的支教活动都可定义为短期支教。其三,支教人员变动频繁,教学成果无法延续的支教行为也称为“短期支教”。而我方判断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弊的标准是:短期支教是否真正提高了支教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否真正将支教政策落实到位。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点进一步论述。
第一,就支教主体--大学生而言。普通大学生缺乏教育经验,能力参差不齐,对支教情况了解尚浅,导致支教成果无法得到保证。其次,大学生与乡村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同,阻碍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再者,目前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功利思想。短期支教成为他们评优,加分的敲门砖,这完全背离了支教的初衷。因此,从支教的主体来看,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第二,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而言,大学生为他们带来了新鲜事物,但是短期支教结束后当地小学又恢复了原样,但孩子们的心理落差却难以弥补!据资料表明,95%受教学校担心支教后校方教学困难,90%受教学校担心新学期学生上课不专心,因此,提升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必须要提倡长期支教,应出现更多的“卢安克”、“徐本禹”们。短期支教不仅劳民伤财,教学成果也无法得到有效延续,于受教学生无益,于当地教育无益。因此,从受教对象出发,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第三,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项延续性的公益事业,无论是教育成果、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都应当得到有效传承。而短期支教资源分散、利用率低,教育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延续,教育资源无法得到最优利用。归根结底,短期支教是当下社会对支教政策的偏颇理解,支教者源于一颗公益之心却无法找到正确的奉献途径,不得不说这是对教育资源和公益资源的浪费。因此,从教育本身出发,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支教的主体、从受教对象还是从教育本身出 发,短期支教既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不能因为短期支教的公益出发点而忽略了它本身带来的诸多弊端,我方认为,真正有效的支教方式在于传承和坚持,长期支教、三支一扶,返乡支教,都是行之有效的行为。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谢谢!
二、
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短期志愿者与孩子时间短,往往刚熟悉环境就要离开,在心理和教学上对当地学生都是比较大的打击,自己还会沉浸在那种离殇之中不能自拔。

其次,短期支教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素质类课程”为主线。相对于该校老师平时的上课,短期支教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新鲜又好玩”的。虽然学生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里,开拓了眼界,增添了兴趣,但由于短期支教很难注重到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复和测验,使得这些效果很难维持。在正常开学后,这些类似有效的教学成果又可能会和本地老师习惯上的教学方法相抵触,产生一些“副作用”,影响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巩固。

最后,短期支教团体在组织能力、策划水平、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招致一些麻烦:比如队员之间的矛盾、团队与校方的矛盾、课堂纪律问题、校园安全问题、支教交通、支教环境、支教心态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很多志愿者真正到达以后,会觉得“体现不出意义”,甚至“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组织方在组织了几次短期支教后,也会因为主要负责人的热情转移或现实问题,而中止本来就“见效甚微”的支教活动,可以想象,一两年后,这些支教效果就荡然无存了。

上述三点是比较常见的弊端,还有一些潜在的风险,也值得组织者留意:
1.短期支教往往在财务问题上不正规,如涉及与大基金会合作,会承担较大财务风险。
2.短期支教在志愿者考察录用、培训、督导方面的要求比较低,支教团队鱼龙混杂,增加组织安全隐患。
3.短期支教前往的支教地点很随意,可能来自驴友介绍或负责人的一次游历,对支教环境并不能非常好的了解清楚,存在安全与环保方面的隐患。
4.短期支教在宣传方面会比较夸张,可以说有了几天的经历就铺天盖地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对宣传对象没有加以保护和隐私处理,对支教地采取尽量曝光的方式等宣传手段,都是不合适的。
5.短期支教团队一般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志愿者守则,在支教期间队员无法得到有效约束。诸如饮酒、吸烟、赌博、游览、感情、人际等多方面都可能存在极大隐患,严重影响支教效果。
6.短期支教教研,由于没有与当地教学进行教研和教学秩序上的对接,志愿者排课会比较按自己的优势科目考虑,课程会尽量以好玩吸引学生为主(这也是缺乏教学经验的一个反映),无疑会造成教学冲突,即便校长老师不说,支教组织负责人也应该充分体察,予以避免。

关于弥补:
目前短期支教虽然弊端很多,但由于短期支教往往是开启长期支教的大门,所以建议还是应该有这个宝贵的第一次。虽然大家都反对拿孩子们当试验田,但如果合理策划,精心组织,准确执行,做好反馈,短期支教还是可行的。

三、
1、不可能只打大学生,因为你短期支教是一项公益活动,你就不得不考虑受众,也就是受教孩子的利益。而且这样的定义很容易让评委觉得你方霸道,留下不好的印象。
2、不需要。正方先立论,你可以猜测反方的观点,但你不能用你猜出来的直接去问反方。你们可以准备一些问题留到质询、盘问、或者自由辩过程中打。
3、不需要特别的准备。如果你在查资料的时候找到了一些特别精彩的语句可以记下来用在结辩烘托气势。结辩最好能抓住场上你们主要打的点进行分点论述,思路清晰有条理的结辩很加分。
再给一些其他的建议:尽可能的找例子,并且围绕例子来打,不要光说数据或者打逻辑,因为数据来源的问题,两方的数据可能会矛盾,而例子会让你们打的不那么空泛也更有说服力。

附一份立论稿,希望对你们的思路有帮助。
立论-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
大家好!今天我方要论证的辩题是“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大学生应指在校的本科生。短期支教是指在寒暑假期间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地点既可以是西部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校,也可以是城市中的打工子弟学校。我方认为: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也有弊端,但从总体看来,大学生短期支教仍是利大于弊。对利与弊的论证,主要可以从对个人,当地和对整个社会的利弊来看。
首先,此次讨论我们认为支教人员的素质等不应在本次讨论的范围之内,因为如果支教人员素质不高,那么无论是对于什么形式的支教活动来说都是致命的,这样就无从讨论利弊了。
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继续来看。
第一,我们认为短期支教对大学生个人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对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长期支教是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的,因此大学生支教基本以短期为主。而短期支教虽然仍会占用志愿者的部分时间,但是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志愿者仍能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品格的完善。通过准备教案,他们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与孩子沟通,他们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独自站在讲台上授课,他们增强了自己的勇气……对于大学生而言,短期支教有较高的性价比。
第二,对支教受众而言,接收大学生的短期支教也是利大于弊的。根据南风窗的调查数据显示,接收短期支教后,88.9%的学生想读大学,53.2%认为学习兴趣有提高;59.4%认为自信心有提高;61.3%认为孝顺长辈的意识有提高;64.6%希望像大学生一样帮助他人。这些收获除了可能有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多的是性格的改善、扩宽的眼界以及被打开的思路。外面世界给农村孩子带去的思想震撼是巨大的。在贫困地区,读书无用论很流行,如最可怕的贫穷,是思想上的贫穷,短期支教可能无法带来知识水平上质的飞跃,但是可以带来思想上的改变。
第三,从整个社会来看,短期支教也是利大于弊的。支教的目的,是促进改善地区的教育资源贫乏问题。短期支教由于其特性而更容易成为大多数大学生实现对教育贫乏关爱的手段,从而形成热点。对于现在的中国,热点的问题才更容易得到关注。引起了关注,才能让更多人去思考参与、改善短期支教,从而实现长期的,多方面的对口援助。另外短期支教志愿者能进行家访,收集第一手资料,由于支教周期短,他们能够更快速地带出资料,并向慈善机构提供信息,也能够更好的实行物质援助。对于教育资源贫乏的中国中西部,短期支教也许不是雪中送炭,但无疑仍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短期支教利大于弊。
百度网友916c227
推荐于2017-09-07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3万
展开全部
分析一下参与短期指教的有哪些人,这些人有什么不足,再分析时间和课程安排中的不足。这个题反方比较占优势,正方可能从参与人的角度来讲,你们可以说“短期指教并不能真正磨练那些参与的人”,或者“并不能给受众带来预期好处”,这样来反驳对方的立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