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属于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 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高没,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 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其实,在昆虫世界里,螳螂应该称得上是勇猛的斗士。它属于肉食性的昆虫,性情凶狠残暴。它的模样也生得很此毁怪:在长长的颈部上面顶着一个能作180度旋转的三角形的头,头顶上生有一对多节呈丝状的触角,还长着一对由上百个晶体状单眼组成的复眼,显得巨大发达而向外突出,在它眼前活动的物体只需0.01秒就可以被其所察觉,使它能及时地观察到四面八方的猎物和敌情,并迅速作出反应。它的前胸特别长,占躯体长度的一半,前足上有很锐利的锯齿,像一把镰刀,是捕捉猎物的主要武器。 螳螂捕猎的动作,更是令人瞠目。当在绿树花丛中飞舞的昆虫来到螳螂眼前的时候,它的复眼和颈部的本体感受器立即神速地把昆虫的形状、大小、飞行速度和方向报告给大脑指挥部,并发出捕捉戚扒纳的命令。于是,螳螂悄悄地斜着张开翅膀,四只脚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昆虫,到离昆虫不远的地方时,突然全身立起,用大刀般的前足猛地向昆虫飞行的方向狠狠一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立即将昆虫活捉,不论是蝉、蛾、蟋蟀、蝗虫、苍蝇、蚊子……,一瞬间就统统成了它的美餐。 除了捕杀各种昆虫之外,螳螂之间还会自相残杀,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体形较大的螳螂往往会吃掉体形较小的同类,所以人们常常会在荒郊野外发现一些无头的螳螂尸体。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当雄螳螂和雌螳螂的交媾正在进行的时候,体形较大的雌螳螂就将它的“丈夫”当作食物吃将起来!更为奇特的是,雄螳螂却对此进化出了一种对策,即在交配时即使整个头部都被雌螳螂切了下来,也不会影响交配的继续进行,并完成受精,因为它的生殖钩还留在雌螳螂的体内,而控制雄螳螂交配行为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而在胸神经节和腹神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