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知道答案是真的么?
展开全部
日本江本胜发表的《水知道答案》文中叙述水经过降温到特定温度能够形成不同的结晶体,并让水听音乐、瓶子上贴各国文字、甚至赞叹感恩这杯水,然后在同样条件下所显现不同的结晶。江本胜宣称水能体验周围思想意识的变化,当人的思想充满善意时结晶也漂亮,反之结晶丑陋。许多人对这个实验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甚至有国外科学家宣称自己做相同的实验没有任何变化。网络上争论也有很多,大多数人对江本胜进行了伪科学的批判。这个结论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水知道答案》中的水结晶实验环境我们无法建立,但是书中有用米饭做的实验很简单,为了一探究竟,本人亲自做了米饭做的实验。实验步骤:
1.买两瓶矿泉水,并倒掉瓶中水待用、一个清洁的容器、一个清洁的勺子。2.从刚烧好的一锅饭中用勺子取饭放入容器。3.将容器中的饭分别放入空塑料瓶并盖紧瓶盖。4.任意贴上标签分别写上“爱”“恨”。5.用塑料袋包好瓶子,放在同一个地方。
6. 每天下班或空闲时间,看到爱字的瓶子就要真诚的想我爱这瓶米饭,是这个很香甜的米饭养活了人们,真诚的感谢你。看到“恨”字瓶就辱骂它,骂它难吃难闻恶心,总之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不管是爱还是恨,都要用真心,不能假装骂它内心却很开心,也不能口头上赞美它而内心却很不屑一顾。内心想法要和行为一致。
7. 前面几天每天化5分钟时间赞美和辱骂,前面几天没有什么变化,后来就经常忘记这两个瓶子,有一次一周都没有去看它们,在15天后我的朋友在QQ上聊起这件事,我才想起去观察一下是否有变化。我是2月25日做的实验,下面的图片是3月11日拍摄的。
9. 明显有了变化,又过了几天,我决定打开瓶子。发现两个瓶中各有一些液体,可能是开始时瓶中剩余下少量水。少量浸在液体中米饭已经变成了粥状物,没有浸水的米饭有些晒干,可能是每天被太阳晒所以有些变硬。在“爱字瓶”里大部分米饭形状没变化、颜色也还是白色居多,有一些变灰白但数量不多,有几粒米饭颜色变红,打开盖子瓶中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很好闻;“恨字瓶”中大部分米饭都变色了,整体偏白红色,有一部分变成红褐色,有一些变成黑色,一打开瓶口就散发出难闻的恶臭,严重腐败的味道。
10. 盖上瓶子,仍然放回到窗外,不去理它们,又过了大概两个月,发现两个都腐败了,都有恶臭,只是恨字瓶中更严重而已。
我的实验结果与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中关于米饭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亲自做实验验证一下。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个瓶中有不同的变化?是赞叹和辱骂导致这个不同吗?这和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完全背离。只能说明这些知识并不完整。现代物理学也证实宇宙之间可以分为3大类即信息、能量、物质,物质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理解,能量也好理解,那信息是什么?人的思想意识是不是信息呢?
钱学森先生说:“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什么变化,他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并且在转换前后总量保持不变。1905年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质能关系式,人们认识到质量和能量可以互变,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合到一起,称为质量能量守恒定律。钱学森说的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那究竟如何描述?
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弦理论阐述宇宙基本粒子,电子、中微子、光子、夸克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朱时清认为“如果把宇宙看成是由弦组成的大海,基本粒子都只是大海的泡沫,都在不停的生灭。现实物质世界都只是宇宙弦演出的交响乐”。也就是说一切物质都只是“波动”现象而已,这个“波动”的弦就是信息。美国某位太空物理学家称,整个宇宙都是因波动现象而存在的,因为任何有形的物质细分到最后都只是信息波动,这个宇宙其实是空的,一无所有,波动充满了这个宇宙。这个观点完全打破了我们的常识。也有些科学家宣称“思想意识就是信息。”
那么物质和能量难道真的是信息所产生的吗?如果这是真的,就能合理的解释江本胜实验现象。
首先人的思想从哪里来?近代医学都认为,胚胎形成大脑,大脑及神经系统产生意识,这就是思想产生的原因。这是一般人容易得出的结论,认为大脑就是“我”的来源,当大脑死亡了,思想也就消亡了。但是人的思想意识看不见摸不着,既非物质也非能量,很明显是一种信息,那么这个信息是否在胚胎形成后才产生,又在人死后就消亡呢?一个成人大都记不清婴儿时期的事情,我们能说婴儿没有思想意识吗?只能说婴儿时的“我”的思想,如今无法回忆起来而已。同样道理我们能断定出生之前就一定没有思想意识吗?能断定死后思想意识就消亡吗?当然也无法断定。那位太空物理学家称一切物质都是波动现象,人的肉体、大脑、骨头、神经等物质都是波动现象而已。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假释:“这个波动现象的根源就是信息,这些所谓的信息就是意识”。那么信息在物质与能量之间扮演什么角色?人与动物都有思想活动,比如某人想要拿一枝笔,思想发出指令通过大脑传递到神经网络指挥手去拿笔,这个信息通过物质的身体以消耗人体内的化学能拿到笔,这里的思想、身体、身体的化学能,可以对应信息、物质、能量,思想让化学能消耗带动物质手拿到笔,可以看出思想起到了决定作用,它决定能量的消耗。再如我们想要吃美味佳肴,然后在思想的控制下执行很多吃的动作,吃下的物质被消化产生能量,能量转化脂肪储存,这里菜肴物质转化为身体物质与能量,在这里思想也是决定性的,当然吃是我们能控制的,消化吸收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由此可以推论信息是决定了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能量与能量之间的转化,信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信息应该是物质与能量的载体和根源。上面的例子中思想发出指令完成质能交换,其目的是满足思想的愿望。简单的说这个世界是信息主导的世界,物质与能量随信息而生灭。
其次,思想到底是什么东西?思想念头如何产生?思想意识非常复杂,当代思想家丹尼特(D.C.Dennett)认为“人类的意识大概是最后一个难解的谜题……对意识我们至今还坠在云雾中,时至今日,意识是唯一常常时最睿智的思想家张口结舌、思维混乱的命题。”,现代心理学把它分成好几个种类,其中一个笼统的分法是分成“显意识、潜意识”,显意识大概指清醒状态的思维活动,受到感知和控制的思想。潜意识是指非清醒状态下或无法感知和控制的思想,比如在做梦中等。但是有学者指出“显意识”大约只占全部思想意识的10%,“潜意识”占90%。就是说人清醒时受人支配的思想意识占极少比例,大部分的意识是无法感知和控制的。上面例子中吃是可以控制的“显意识”,消化吸收是无法控制的“潜意识”。现代科学无法搞清楚这90%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目标转向古代,看看这些古人是否已经解开这个谜团。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就是 儒释道,儒家道家是土生土长的学说,佛家是3千年前从印度传过来的,儒家“正”、道家“清”、佛家“慈”,正清慈都是讲人心,三种学说都重视修心,都认为人的内心是一切的根源。 佛家把意识分为8个层次,这8种意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我(末那识)、阿赖耶识。
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我识(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所以简单的说,前面5识是感知功能,“意”识是起分别的作用,“我”识是起执着作用。
人在清醒状态,前7识占主导,第8识受到制约,第8意识(阿赖耶识)也叫含藏识、种子识,它就像电脑硬盘,存储所有的思想与行为念头。佛家认为,第8识本体永远不会消亡,而里面所藏的各种意识都互为因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 ,因与果的转换要靠外部环境称为“缘”。只要“缘”到必定会结出果。从因到果的时间并不只有一生,有的要经历累劫累世。
儒释道学说都重视修善心的原因就在于此。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其根源和目的就是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和意义。思想家丹尼特所迷茫的“意识”问题其实古人早有答案。特别是佛家理论其完备性令人咋舌。以致于近代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直接从佛家理论中照搬过来。据说“荣格”还经常静坐亲自体验佛家理论正确性。
所以显意识就是“我识”从“阿赖耶识”中攫取部分的“见分”下产生的思想,与之相反的就是潜意识。这个“见分”就是在阿赖耶识中所储存的小部分记忆和思想念头。这就能解释人的思想行为经常变化无常,是因为攫取见分不同。很多人认为除了死亡,“我”是永恒不变的。这个不一定,10年前的我还是当下的我吗?即使是同一个身体都有变化衰老,自我意识更是随着攫取记忆的不同而变化,它在随时随地的变化,就算是1秒钟前和当下的“我”都是不同的。身体与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随时间变化,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天体、宇宙、星辰、大地有成住坏空,这些变化我们很难控制。为什么呢?这个时间如何而来?
《华严经》中关于意识的生灭有一段描述,“一弹指,32亿百千念”,一弹指即4分之1秒,百千是10万,即360兆。折合1秒约产生1280兆个念头生灭。 而且“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形”就是物质世界,“识”就有精神世界。我们念头产生的速度如此之快,显意识只能察觉极其少的部分,绝大部分无法察觉,这个就是潜意识。念头产生物质与精神,如何理解?比如我们看电影,胶片播放的速度是24张/秒,我们看到的图像都在不停的变化感觉很真实。但是我们的念头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电影播放的速度,而且是全息的,可以随时感知的世界。所有人与物都在这个全息世界中,没有人能觉察出这是假的,这里包括时间。精神世界跟物质世界可以说是同时起源的,精神有物质、物质有精神是分不开,它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讲唯物、唯心都偏差,它是合一的、它是和谐的,它不是对立的。这是佛家关于解释宇宙成因的论述,从这个理论看与上面我们的假释一致,也与弦理论有某种契合,但它却更加完备和详细。
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水知道答案》一书,水能感知人思想,现在看起来合情合理,没什么特别的。因为念头(显意识和潜意识),决定了物质,意识影响物质与能量变化。对水赞美与辱骂都是用只占10%的“显意识”,对水是这样,对任何物质包括身体也是如此,所以中医阐述心态影响着身体健康是有道理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样,地球上的人善念多了,地球就健康;反之,人人都自私自利了,这个地球就出现各种各样的灾害,这个也是一样道理,都是人心影响物质变化嘛!
传统佛家理论可以信任吗?佛家学说的理论十分健全,佛经数量众多(当然也有少量伪经),一个人用一生时间全部读一遍都难做到。我们反思如果佛经是骗人的,那么什么人能建立起这个完美且数量众多的谎言呢?这个人世界上永远没有人能做得到。真理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一位古人早说过,“关于宇宙原型,至今没有和现今发现与佛法结果相违背,而且远远超过现在的发现”。佛经中阐述大到有宇宙观,小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何对待,教人积极的面对人生创造人生价值。孙中山说“佛学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科学院院士朱时清说“貌似在量子物理家眼里,唯物主义已经崩溃……物理学步入禅境……”。而很多中国人却仍然认为传统文化是迷信和糟粕,其实都是太迷信所谓的“科学”了,一个中国人都不知道传统文化究竟讲些什么,真是太可惜了。中国的教育系统应该反思了,中华民族真的到了该认祖归宗的时候了。
在《水知道答案》中的水结晶实验环境我们无法建立,但是书中有用米饭做的实验很简单,为了一探究竟,本人亲自做了米饭做的实验。实验步骤:
1.买两瓶矿泉水,并倒掉瓶中水待用、一个清洁的容器、一个清洁的勺子。2.从刚烧好的一锅饭中用勺子取饭放入容器。3.将容器中的饭分别放入空塑料瓶并盖紧瓶盖。4.任意贴上标签分别写上“爱”“恨”。5.用塑料袋包好瓶子,放在同一个地方。
6. 每天下班或空闲时间,看到爱字的瓶子就要真诚的想我爱这瓶米饭,是这个很香甜的米饭养活了人们,真诚的感谢你。看到“恨”字瓶就辱骂它,骂它难吃难闻恶心,总之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不管是爱还是恨,都要用真心,不能假装骂它内心却很开心,也不能口头上赞美它而内心却很不屑一顾。内心想法要和行为一致。
7. 前面几天每天化5分钟时间赞美和辱骂,前面几天没有什么变化,后来就经常忘记这两个瓶子,有一次一周都没有去看它们,在15天后我的朋友在QQ上聊起这件事,我才想起去观察一下是否有变化。我是2月25日做的实验,下面的图片是3月11日拍摄的。
9. 明显有了变化,又过了几天,我决定打开瓶子。发现两个瓶中各有一些液体,可能是开始时瓶中剩余下少量水。少量浸在液体中米饭已经变成了粥状物,没有浸水的米饭有些晒干,可能是每天被太阳晒所以有些变硬。在“爱字瓶”里大部分米饭形状没变化、颜色也还是白色居多,有一些变灰白但数量不多,有几粒米饭颜色变红,打开盖子瓶中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很好闻;“恨字瓶”中大部分米饭都变色了,整体偏白红色,有一部分变成红褐色,有一些变成黑色,一打开瓶口就散发出难闻的恶臭,严重腐败的味道。
10. 盖上瓶子,仍然放回到窗外,不去理它们,又过了大概两个月,发现两个都腐败了,都有恶臭,只是恨字瓶中更严重而已。
我的实验结果与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中关于米饭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亲自做实验验证一下。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个瓶中有不同的变化?是赞叹和辱骂导致这个不同吗?这和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完全背离。只能说明这些知识并不完整。现代物理学也证实宇宙之间可以分为3大类即信息、能量、物质,物质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理解,能量也好理解,那信息是什么?人的思想意识是不是信息呢?
钱学森先生说:“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什么变化,他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并且在转换前后总量保持不变。1905年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质能关系式,人们认识到质量和能量可以互变,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合到一起,称为质量能量守恒定律。钱学森说的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那究竟如何描述?
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弦理论阐述宇宙基本粒子,电子、中微子、光子、夸克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朱时清认为“如果把宇宙看成是由弦组成的大海,基本粒子都只是大海的泡沫,都在不停的生灭。现实物质世界都只是宇宙弦演出的交响乐”。也就是说一切物质都只是“波动”现象而已,这个“波动”的弦就是信息。美国某位太空物理学家称,整个宇宙都是因波动现象而存在的,因为任何有形的物质细分到最后都只是信息波动,这个宇宙其实是空的,一无所有,波动充满了这个宇宙。这个观点完全打破了我们的常识。也有些科学家宣称“思想意识就是信息。”
那么物质和能量难道真的是信息所产生的吗?如果这是真的,就能合理的解释江本胜实验现象。
首先人的思想从哪里来?近代医学都认为,胚胎形成大脑,大脑及神经系统产生意识,这就是思想产生的原因。这是一般人容易得出的结论,认为大脑就是“我”的来源,当大脑死亡了,思想也就消亡了。但是人的思想意识看不见摸不着,既非物质也非能量,很明显是一种信息,那么这个信息是否在胚胎形成后才产生,又在人死后就消亡呢?一个成人大都记不清婴儿时期的事情,我们能说婴儿没有思想意识吗?只能说婴儿时的“我”的思想,如今无法回忆起来而已。同样道理我们能断定出生之前就一定没有思想意识吗?能断定死后思想意识就消亡吗?当然也无法断定。那位太空物理学家称一切物质都是波动现象,人的肉体、大脑、骨头、神经等物质都是波动现象而已。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假释:“这个波动现象的根源就是信息,这些所谓的信息就是意识”。那么信息在物质与能量之间扮演什么角色?人与动物都有思想活动,比如某人想要拿一枝笔,思想发出指令通过大脑传递到神经网络指挥手去拿笔,这个信息通过物质的身体以消耗人体内的化学能拿到笔,这里的思想、身体、身体的化学能,可以对应信息、物质、能量,思想让化学能消耗带动物质手拿到笔,可以看出思想起到了决定作用,它决定能量的消耗。再如我们想要吃美味佳肴,然后在思想的控制下执行很多吃的动作,吃下的物质被消化产生能量,能量转化脂肪储存,这里菜肴物质转化为身体物质与能量,在这里思想也是决定性的,当然吃是我们能控制的,消化吸收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由此可以推论信息是决定了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能量与能量之间的转化,信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信息应该是物质与能量的载体和根源。上面的例子中思想发出指令完成质能交换,其目的是满足思想的愿望。简单的说这个世界是信息主导的世界,物质与能量随信息而生灭。
其次,思想到底是什么东西?思想念头如何产生?思想意识非常复杂,当代思想家丹尼特(D.C.Dennett)认为“人类的意识大概是最后一个难解的谜题……对意识我们至今还坠在云雾中,时至今日,意识是唯一常常时最睿智的思想家张口结舌、思维混乱的命题。”,现代心理学把它分成好几个种类,其中一个笼统的分法是分成“显意识、潜意识”,显意识大概指清醒状态的思维活动,受到感知和控制的思想。潜意识是指非清醒状态下或无法感知和控制的思想,比如在做梦中等。但是有学者指出“显意识”大约只占全部思想意识的10%,“潜意识”占90%。就是说人清醒时受人支配的思想意识占极少比例,大部分的意识是无法感知和控制的。上面例子中吃是可以控制的“显意识”,消化吸收是无法控制的“潜意识”。现代科学无法搞清楚这90%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目标转向古代,看看这些古人是否已经解开这个谜团。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就是 儒释道,儒家道家是土生土长的学说,佛家是3千年前从印度传过来的,儒家“正”、道家“清”、佛家“慈”,正清慈都是讲人心,三种学说都重视修心,都认为人的内心是一切的根源。 佛家把意识分为8个层次,这8种意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我(末那识)、阿赖耶识。
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我识(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所以简单的说,前面5识是感知功能,“意”识是起分别的作用,“我”识是起执着作用。
人在清醒状态,前7识占主导,第8识受到制约,第8意识(阿赖耶识)也叫含藏识、种子识,它就像电脑硬盘,存储所有的思想与行为念头。佛家认为,第8识本体永远不会消亡,而里面所藏的各种意识都互为因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 ,因与果的转换要靠外部环境称为“缘”。只要“缘”到必定会结出果。从因到果的时间并不只有一生,有的要经历累劫累世。
儒释道学说都重视修善心的原因就在于此。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其根源和目的就是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和意义。思想家丹尼特所迷茫的“意识”问题其实古人早有答案。特别是佛家理论其完备性令人咋舌。以致于近代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直接从佛家理论中照搬过来。据说“荣格”还经常静坐亲自体验佛家理论正确性。
所以显意识就是“我识”从“阿赖耶识”中攫取部分的“见分”下产生的思想,与之相反的就是潜意识。这个“见分”就是在阿赖耶识中所储存的小部分记忆和思想念头。这就能解释人的思想行为经常变化无常,是因为攫取见分不同。很多人认为除了死亡,“我”是永恒不变的。这个不一定,10年前的我还是当下的我吗?即使是同一个身体都有变化衰老,自我意识更是随着攫取记忆的不同而变化,它在随时随地的变化,就算是1秒钟前和当下的“我”都是不同的。身体与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随时间变化,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天体、宇宙、星辰、大地有成住坏空,这些变化我们很难控制。为什么呢?这个时间如何而来?
《华严经》中关于意识的生灭有一段描述,“一弹指,32亿百千念”,一弹指即4分之1秒,百千是10万,即360兆。折合1秒约产生1280兆个念头生灭。 而且“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形”就是物质世界,“识”就有精神世界。我们念头产生的速度如此之快,显意识只能察觉极其少的部分,绝大部分无法察觉,这个就是潜意识。念头产生物质与精神,如何理解?比如我们看电影,胶片播放的速度是24张/秒,我们看到的图像都在不停的变化感觉很真实。但是我们的念头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电影播放的速度,而且是全息的,可以随时感知的世界。所有人与物都在这个全息世界中,没有人能觉察出这是假的,这里包括时间。精神世界跟物质世界可以说是同时起源的,精神有物质、物质有精神是分不开,它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讲唯物、唯心都偏差,它是合一的、它是和谐的,它不是对立的。这是佛家关于解释宇宙成因的论述,从这个理论看与上面我们的假释一致,也与弦理论有某种契合,但它却更加完备和详细。
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水知道答案》一书,水能感知人思想,现在看起来合情合理,没什么特别的。因为念头(显意识和潜意识),决定了物质,意识影响物质与能量变化。对水赞美与辱骂都是用只占10%的“显意识”,对水是这样,对任何物质包括身体也是如此,所以中医阐述心态影响着身体健康是有道理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样,地球上的人善念多了,地球就健康;反之,人人都自私自利了,这个地球就出现各种各样的灾害,这个也是一样道理,都是人心影响物质变化嘛!
传统佛家理论可以信任吗?佛家学说的理论十分健全,佛经数量众多(当然也有少量伪经),一个人用一生时间全部读一遍都难做到。我们反思如果佛经是骗人的,那么什么人能建立起这个完美且数量众多的谎言呢?这个人世界上永远没有人能做得到。真理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一位古人早说过,“关于宇宙原型,至今没有和现今发现与佛法结果相违背,而且远远超过现在的发现”。佛经中阐述大到有宇宙观,小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何对待,教人积极的面对人生创造人生价值。孙中山说“佛学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科学院院士朱时清说“貌似在量子物理家眼里,唯物主义已经崩溃……物理学步入禅境……”。而很多中国人却仍然认为传统文化是迷信和糟粕,其实都是太迷信所谓的“科学”了,一个中国人都不知道传统文化究竟讲些什么,真是太可惜了。中国的教育系统应该反思了,中华民族真的到了该认祖归宗的时候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