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案教学设计
展开全部
1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通过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怎么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呢?下面,我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41页,用30秒的时间浏览这则新闻,回答以下问题:1、奥斯维辛在哪里?布热金卡在哪里?2、人们访问了哪些地方?
二、背景知识
1、奥斯维辛是波兰南方的一个城市,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在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这是新闻的背景材料,可在3—5段里寻找。(插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资料)在奥斯维辛城附近,建有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它建于1940年4月,存在的3年半时间内,曾囚禁过24个国家的民众和战俘,共有约400万人在此被杀害。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
2、人们依次参观了毒气室、焚尸炉、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这可以在7—15段里寻找。这部分叙述人们访问奥斯维辛博物馆的过程。
抓取信息一般看标题和导语部分,进一步在主体里寻找。这是从新闻结构上着眼。重要的信息是新闻事实,阅读新闻时还要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而新闻材料除了上述两类外,还包括作者的主观评价,因此重要信息多在陈述部分,要分清陈述和评价。这是从新闻材料着眼。这是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对大部分新闻适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新闻的主观评价都与事实截然分离的。下面,请同学们划出表达作者评价的语句。
三、课文赏析
(以学生划出的语句引导学生认识这篇新闻的特点)这篇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写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包括所见所闻所感,而且并没有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但却让人感受到情感波澜的暗涌。请同学们找出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仔细体会,说说句子的内涵。
(归纳学生看法,引导他们品句)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戏。”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可怕?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旁,只会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作者因此感到“可怕”。无一句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同时在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
2、“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3、第十三段:被囚禁的人们表情木然、姑娘的微笑
木然:被困难、苦难折磨而产生麻木的表情。(插入资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木然”及对姑娘的描写揭露了法西斯对美好的摧残以及作者的愤恨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些饶有意味的场景曲折表达感情,使文章意味深长,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或许能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
4、(请划出描写参观者的相关语句)“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他们表情茫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7——15段,作者跟随着参观者的脚步,通过外显反应表现参观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针对相关描写畅所欲言,想象参观者的心理活动)
(重点讲解议论句“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通过参观者的动作、神态,侧面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
四、写作特点
1、文字简练、朴实。(一般新闻的特点)
2、视角独特。从“平静”中找到新闻。在平淡的事实中,作者感受到平静之下的风暴,那就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感情波澜。他们都受到了震撼,从而更加热爱和平自由。这是善与恶的对立。因此,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而是转而关注人的感受。这一类新闻有别于纯客观报道人和事的新闻,被称为“印象性报道”。
3、多用否定句: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标题就是一个否定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背景材料后(即6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很多次了”,所以没有什么新闻,但作者仍感到非写不可,表现了记者的良心,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
五、讨论
这篇新闻的语言富于表现力。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是对纳粹罪恶的愤怒谴责,还是对和平自由的希望?还是两者兼有?(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选代表发言)
六、总结
作者通过借景抒情和侧面表现的手法传达了参观者们的内心感情,表达了对纳粹暴行的愤怒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1、找一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写一句话新闻。注明新闻的来源。
2、完成课后练习四的第二小题。
板书
新闻事实
一、新闻材料 背景材料
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 片段1
片段2 借景抒情
片段3 (7——15段) 动作、神态描写 侧面表现 恐怖 残暴
三、写作特点:
1、文字简练、朴实。
2、视角独特。
3、多用否定句。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通过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怎么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呢?下面,我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41页,用30秒的时间浏览这则新闻,回答以下问题:1、奥斯维辛在哪里?布热金卡在哪里?2、人们访问了哪些地方?
二、背景知识
1、奥斯维辛是波兰南方的一个城市,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在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这是新闻的背景材料,可在3—5段里寻找。(插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资料)在奥斯维辛城附近,建有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它建于1940年4月,存在的3年半时间内,曾囚禁过24个国家的民众和战俘,共有约400万人在此被杀害。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
2、人们依次参观了毒气室、焚尸炉、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这可以在7—15段里寻找。这部分叙述人们访问奥斯维辛博物馆的过程。
抓取信息一般看标题和导语部分,进一步在主体里寻找。这是从新闻结构上着眼。重要的信息是新闻事实,阅读新闻时还要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而新闻材料除了上述两类外,还包括作者的主观评价,因此重要信息多在陈述部分,要分清陈述和评价。这是从新闻材料着眼。这是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对大部分新闻适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新闻的主观评价都与事实截然分离的。下面,请同学们划出表达作者评价的语句。
三、课文赏析
(以学生划出的语句引导学生认识这篇新闻的特点)这篇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写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包括所见所闻所感,而且并没有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但却让人感受到情感波澜的暗涌。请同学们找出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仔细体会,说说句子的内涵。
(归纳学生看法,引导他们品句)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戏。”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可怕?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旁,只会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作者因此感到“可怕”。无一句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同时在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
2、“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3、第十三段:被囚禁的人们表情木然、姑娘的微笑
木然:被困难、苦难折磨而产生麻木的表情。(插入资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木然”及对姑娘的描写揭露了法西斯对美好的摧残以及作者的愤恨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些饶有意味的场景曲折表达感情,使文章意味深长,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或许能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
4、(请划出描写参观者的相关语句)“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他们表情茫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7——15段,作者跟随着参观者的脚步,通过外显反应表现参观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针对相关描写畅所欲言,想象参观者的心理活动)
(重点讲解议论句“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通过参观者的动作、神态,侧面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
四、写作特点
1、文字简练、朴实。(一般新闻的特点)
2、视角独特。从“平静”中找到新闻。在平淡的事实中,作者感受到平静之下的风暴,那就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感情波澜。他们都受到了震撼,从而更加热爱和平自由。这是善与恶的对立。因此,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而是转而关注人的感受。这一类新闻有别于纯客观报道人和事的新闻,被称为“印象性报道”。
3、多用否定句: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标题就是一个否定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背景材料后(即6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很多次了”,所以没有什么新闻,但作者仍感到非写不可,表现了记者的良心,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
五、讨论
这篇新闻的语言富于表现力。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是对纳粹罪恶的愤怒谴责,还是对和平自由的希望?还是两者兼有?(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选代表发言)
六、总结
作者通过借景抒情和侧面表现的手法传达了参观者们的内心感情,表达了对纳粹暴行的愤怒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1、找一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写一句话新闻。注明新闻的来源。
2、完成课后练习四的第二小题。
板书
新闻事实
一、新闻材料 背景材料
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 片段1
片段2 借景抒情
片段3 (7——15段) 动作、神态描写 侧面表现 恐怖 残暴
三、写作特点:
1、文字简练、朴实。
2、视角独特。
3、多用否定句。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2024-10-21 广告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hui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性强的品牌展会。主办方拓银展览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展开全部
有的,可以来拿一份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