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篇《绝对小孩》和《草房子》的书评!

如题... 如题 展开
 我来答
挥剑118
2015-04-03 · 超过5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59.1万
展开全部
《绝对小孩》:以前从来没看过朱德庸的书,因为觉得他画的人一点都不好看,但这个画的真好看,哈哈。 看了感觉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完全地那么大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的立意是从作者自己的角度出发的,可能这种角度本来就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比起过去在一些故事中看到的所谓的小孩的真实世界,这里的小孩才是真正的小孩,他们并不像很多人所想像的,只是富有无穷的想象力,他们也会思考,而那些无法相信小孩的人却并不懂得思考。这也是这本书值得人们去看的地方。同时朱德庸也是借助于这种态度来表达他在童年以后的生活中所想到的一些事情。 总之, 如果你觉得真正小孩的心灵世界并没有这么复杂, 那你一定不是个聪明的小孩。 简单的个人看法,我觉得这种理解是比较有意思的 《草房子》:如果把曹文轩的所有作品读过来,那么阅读会变成是在读曹文轩,而当我只是读完第一本《草房子》时,我读的是桑桑,是杜小康,是细马,是纸月。 当我看到听到曹文轩时,想到的是他的纯美文学,是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仙境。原本想逃出现实的繁琐纷乱,到那里做一番梦游,享受清净空气中,全然无我的陶醉。谁知却从《草房子》中读出了涟涟泪水。 油麻地小学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点没有让人失望,清一色的油亮油亮的草房屋顶,校园里长着青翠的楝树,楝树上结着一串串圆圆的果实,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将学校围了起来,河岸边长着芦苇和艾草…… 和大都市中的孩子不一样的是,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承受着贫穷,严寒,饥饿,还有家庭变故带来的磨炼。和大都市中的孩子一样的是,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享受着读书的乐趣,同学的友情,师长的关爱。比大都市的孩子幸运的是,油麻地的孩子们拥有更加自由的空间,快乐的童年。现代都市中的孩子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感受应该是羡慕吧!虽然油麻地的桑桑们没有名牌运动服,没有自行车,没有电动玩具,但是能养一大群鸽子,能在清澈的河水中凫来凫去,能在宽敞的打麦场上烤地瓜吃是令多少孩子神往的事情啊!虽然我也拥有一个自由的童年,看到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的生活,也是无比羡慕的。 在读完杜小康的故事后,我突然哭了,想想苦命的细马、柔弱的纸月,还有富贵之后贫困不堪的杜小康,特别心痛,他们无力阻拦厄运的黑手伸向他们,但是善良、勇气帮助他们战胜一切,迅速地成熟起来。 曹文轩的故事让人继续成长起来,我们已经不是十几岁的孩子,我们也时刻会经历生活的突变和困厄,当所有的理想和梦都被打破,并且没有半点希望的时候,应该怎么应对呢?杜小康变得淡然了,桑桑变得淡然了,既然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了,连生命都已经失去一次了,以后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现在自己所拥有的就是上天的赐予,珍爱身边所有的亲人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我们的每一天都会阳光灿烂。 补充: 《草房子》书评美的力量决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曹文轩 这是《草房子》书背后的话。第一次接触曹文轩的作品,是在四年级的时候。那时侯朱老师在教室后面的书柜里摆放了许多书,其中就有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 当时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青铜葵花》、《野风车》,除了《草房子》外,我都看过。等我去找《草房子》的时候,书却再也找不到了。后来去听曹文轩的讲座,才有机会读完《草房子》。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长篇小说有《草房子》、《红瓦》、《根鸟》,以及去年出的我也买了的《细米》和《感动》。 《草房子》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秃鹤少年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主角是桑桑、油麻地小学的校长,也是桑桑的父亲桑乔、桑桑同学纸月、杜小康、秃鹤和细马、以及秦大奶奶和小学的老师们。在油麻地的众多孩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主人公桑桑。他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样,充满了奇怪的念头。他把碗柜改造成高级鸽笼,美其名曰“鸽子们的家”。拿父母的蚊帐去打鱼,换来的是被蚊子饱餐一顿。他又在大热天突发奇想穿上棉袄棉裤,戴上大帽子,惹得空地上的人们一阵喝彩,他却“好象受到一种鼓舞,小疯子一样走起圆场来”。在桑桑得了“鼠疮”后,桑乔为桑桑四处奔波求医,并对桑桑的态度有着巨大的转变。在知道医治无望后,他甚至抛开了自己最注重的荣誉,带着桑桑去打猎。当桑桑病好了后,我不禁为桑桑感到高兴。 补充: 对于这本书,我有着太多太多的话想说。首先我去听过曹文轩的讲座,上面提到过的。太多的内容我不记得,但我记住了讲座中间曹文轩对同学们问题的一个回答:《草房子》书中的桑桑,就是作者曹文轩根据自己写出来的。桑桑的善良、勇敢和执著,以及同学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纸月与桑桑之间的感情,杜小康在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下的坚强,秃鹤在受到大家冷落后的感受和细马因而孤独在选择逃避,后来因洪水和邱大爷死去而挑起邱大爷家的大梁,秦大奶奶从全体师生的“敌人”变成朋友,最后的桑乔对桑桑的父爱,无一不让我们感动。这些发生在五十六十年代中的故事,感动着我们。桑桑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 儿童文学评论家张美妮教授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 “当我们一页页、一章章地读着这部小说时,闪耀在眼前的是一道道满盈爱心和可贵人格的光彩。试看桑桑和女孩纸月两小无猜的纯真友谊,以及他在病中所感受到的人间真情;迷恋土地、几近矫情的秦大奶奶最终对‘占有’了她的土地的小学校、小学生所捧出的深深的爱;有残疾的秃鹤护卫自己人的尊严义无反顾的执拗;倔犟的细马咽下委屈,在本可继承的房产荡然无存之时扛起生活重担,为养父母重建家园的坚毅;遭受家庭变故,跌进生活谷底的杜小康拼搏逆境的顽强等等,都与我们真诚团结、不畏艰难挫折、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接合,也与人类自强不息、不断发展自己、开创未来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相通。小说感动了今天的读者,也将感动明天的读者。”《草房子》真是无可挑剔,可以说是作者才华横溢的表现。大家读的不仔细啊 纯美小说系列少了一本也没发现 补充: 《绝对小孩》关于孩子的书不好写更不好画,因为孩子们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成人的独特世界。从对孩子言语行为的描绘中,你可以发现朱德庸是一个足够注重细节和足够孩子气的人。绘本中的几个孩子,绝对会让你忍俊不禁,并对自己的童年浮想联翩。 但,这只是从成人角度还原出的孩子形象。够childish,但永不可能再成为child.你想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的童年,可能会失望。不过如果你把它作为回忆往昔的跳板,那会是个不错的工具。 《绝对小孩》从某种角度上说,描绘的是朱德庸心中童年的样子。书中的六个小孩把你拉进他们的世界中,你会发现原来儿时的你与他们有那么多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时候你会说:“原来还可以这样!”也许正是这种差异感,才会让人挖掘出遗忘已久的记忆角落。 依然是朱德庸“三句半”式的四格漫画。相比较最后一句“抖包袱”的狡黠,我更喜欢前面三幅铺垫中的天真烂漫。孩童的可爱透露在点滴,倒不是某句话会让人哈哈大笑。不知朱德庸的童年如何,也不知他所观察的孩子的童年是怎样,我总觉得这样的狡黠有时会透露出一小点成人的心机。就像阅读朱德庸以往的绘本,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翻过一页页,却又时不时被这种小小心机绊一下,但这一切丝毫不影响我轰轰烈烈沉浸到对自己儿时的回忆中。如果朱德庸能将“会心一笑”与看童言无知的大笑区分得更清晰就好了。 从身为小孩,到青春期发育时的厌烦小孩,再到工作以后有了孩子开始怀念做小孩的时光,我们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起珍惜,这样的矛盾充斥着一生。在回忆童年时,记忆变得那样不可靠,各种不同经历的童年通过记忆的加工都变得如此亲切可爱。就像电影《记忆迷局》的主人公,在善变的记忆指引下,离真实情境越来越远。看了《绝对小孩》后我在想,为什么我不在当时那个年纪就把这些好玩的片断记下来?可又一想,这所谓好玩的片断也许只对成人来讲是趣味。 别以为看了《绝对小孩》你就能找到重回童年的感觉,也别把这本书买给孩子,还是送给自己一本,回家陷到沙发里安安静静地翻上几页,然后搬出相册,进入自己的孩童世界吧。 追问: 我要《绝对小孩》的书评要长一点 追问: 不错!但《绝对小孩》这篇书评能不能按学生的角度写....我是学生,要写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