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 主题:生活中的数学
我是第一次写论文,希望能告诉我关于写论文的一些主要步骤,比如题目怎么写新颖,开头需要写什么,中间要写什么,结尾需要注意什么,一定要全,要标明各部分大概字数分配的比例,还有...
我是第一次写论文,希望能告诉我关于写论文的一些主要步骤,比如题目怎么写新颖,开头需要写什么,中间要写什么,结尾需要注意什么,一定要全,要标明各部分大概字数分配的比例,还有就是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应用的例子,一定要贴切并且尽量是在身边经常用到却没有注意到的,还有,不要从百度和其他的地方找了复制过来,那些我都看过了。谢谢各位的帮助了!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我没有想到的也麻烦一并发过来吧~希望字数能多点的,写的全面些(最好有一个较好的例子),不要几句话就完了。也不要从别的网上复制一大堆没有用的内容,就先谢谢大家了~
如果写得好,我给你100分 展开
如果写得好,我给你100分 展开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数学适应源于生活,用于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而这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示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一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业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生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讲清概念外,使学生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更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中来,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数学问题,来打开学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信息量,了解生活的实际。
如美国第三次全国进展评估中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36除1128商是31,余数为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此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体验”、“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应用题前可布置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完成下列表格:
品名黄瓜白菜萝卜猪肉
单价(元)
数量(千克)
总价(元)
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
失物招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
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
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
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
(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 50+20+30=100 40+40+20=100 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而这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示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一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业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生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讲清概念外,使学生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更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中来,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数学问题,来打开学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信息量,了解生活的实际。
如美国第三次全国进展评估中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36除1128商是31,余数为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此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体验”、“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应用题前可布置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完成下列表格:
品名黄瓜白菜萝卜猪肉
单价(元)
数量(千克)
总价(元)
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
失物招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
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
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
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
(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 50+20+30=100 40+40+20=100 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展开全部
寒假中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出去逛街。我们边走边商量,先去服装店买衣服,再去超市购物,最后回家。
街上产品琳琅满目,到处都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忽听一个高音喇叭广告,吸引了妈妈:清仓大处理!清仓大处理!买一送一!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来买呀!……妈妈一听心动了,于是走进商场行动起来。这时我看见了在广告排的最后一行有几个较小的字,是这么一句话:“(注:送的衣服价格不超过买的衣服价格)”。虽然我感到很奇怪,但我还是跟着妈妈进去了,妈妈先挑中了一件黑色羽绒服给自己,需要204元,又挑了一件棉大衣给爸爸,需要169元,妈妈想也没想就付了钱,觉得挺合算,用204元就可以买到369元的东西。可我总觉得很奇怪,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我边走边想:没有优惠时的总价是204+165=369元;平均每件只有369 ÷2=184.5元;把这个价格与羽绒服的价格对比一下:204元>184.5元 204-184.5=19.5元看来妈妈亏了19.5元这个结果还没加上成本与售价间的差距耶!看来商家永远是赚了!
衣服买来了,下一步就是到超市购物,有两家超市供我们选择。春节临近,两家超市都推出了优惠活动:甲超市推出的活动是:所有商品8折出售;乙超市推出的活动是:购物在100元以下(包括100元)的打8折,100元以上的价格打6折。刚才衣服买贵了,妈妈就谨慎的让我算算甲乙超市哪家合算。老妈又说大概要花两百多元。我和妈妈异口同声:“乙超市便宜。”妈妈说她是这么想的:200元是100元以上。找个数来算算不就知道了嘛!就用200吧。在甲超市花了:200*80%=160元;在乙超市花了:100元以下(包括100元)的:100×80%=80元,100元以上的:(200-100)×60%=60元,总的是:80+60=140元。比较一下:160元>140元,乙超市比较合算。我说我是这么想的:100元以下都打 8折,100元以上甲超市打8折,乙超市打6折,明显乙超市便宜。哈哈,那我们就去乙超市吧!
在付钱时,我忽然又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人民币只有1、2、5角1、2、5、10元和20、50、100元的面值呢?没有3、4、6、7、8、9这些数的面值呢?我告诉了妈妈。于是我就和妈妈边走边思考,我居然发现,用原有的几个数就能以最少的加减组成另一些数。如1+2=3、2+2=4、1+5=6、2+5=7、10-2=8、10-1=9。”哦,原来是这样!看来,人民币的制造中也藏有玄机呀!
接着,我又去买了几根烟花,就准备回家了!回家时,妈妈忽然问我一个问题:(1)由16个形状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中有多少个正方形?(2)由25个形状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呢?
(1) 我用烟花摆出了这个图形:
接着我就开始数了:
先数由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4×4=16个;
再数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3×3=9个;
接着数由九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2×2=4个;
最后数由十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1×1=1个。
总的有:4²+3²+2²+1²=30个(4是16的正平方根,然后从4的平方一直加到1的平方)
(2)可以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根号25 =5,所以总的就有:5²+4²+3²+2²+1²=55个
我回答了妈妈,妈妈高兴地笑了。我问妈妈为什么忽然问我这个问题,妈妈说是因为看见地砖就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
在回家的路上,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只要细心观察,想想算算,就能发现藏在其中的奥秘。
(注:这是我自己写的,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街上产品琳琅满目,到处都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忽听一个高音喇叭广告,吸引了妈妈:清仓大处理!清仓大处理!买一送一!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来买呀!……妈妈一听心动了,于是走进商场行动起来。这时我看见了在广告排的最后一行有几个较小的字,是这么一句话:“(注:送的衣服价格不超过买的衣服价格)”。虽然我感到很奇怪,但我还是跟着妈妈进去了,妈妈先挑中了一件黑色羽绒服给自己,需要204元,又挑了一件棉大衣给爸爸,需要169元,妈妈想也没想就付了钱,觉得挺合算,用204元就可以买到369元的东西。可我总觉得很奇怪,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我边走边想:没有优惠时的总价是204+165=369元;平均每件只有369 ÷2=184.5元;把这个价格与羽绒服的价格对比一下:204元>184.5元 204-184.5=19.5元看来妈妈亏了19.5元这个结果还没加上成本与售价间的差距耶!看来商家永远是赚了!
衣服买来了,下一步就是到超市购物,有两家超市供我们选择。春节临近,两家超市都推出了优惠活动:甲超市推出的活动是:所有商品8折出售;乙超市推出的活动是:购物在100元以下(包括100元)的打8折,100元以上的价格打6折。刚才衣服买贵了,妈妈就谨慎的让我算算甲乙超市哪家合算。老妈又说大概要花两百多元。我和妈妈异口同声:“乙超市便宜。”妈妈说她是这么想的:200元是100元以上。找个数来算算不就知道了嘛!就用200吧。在甲超市花了:200*80%=160元;在乙超市花了:100元以下(包括100元)的:100×80%=80元,100元以上的:(200-100)×60%=60元,总的是:80+60=140元。比较一下:160元>140元,乙超市比较合算。我说我是这么想的:100元以下都打 8折,100元以上甲超市打8折,乙超市打6折,明显乙超市便宜。哈哈,那我们就去乙超市吧!
在付钱时,我忽然又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人民币只有1、2、5角1、2、5、10元和20、50、100元的面值呢?没有3、4、6、7、8、9这些数的面值呢?我告诉了妈妈。于是我就和妈妈边走边思考,我居然发现,用原有的几个数就能以最少的加减组成另一些数。如1+2=3、2+2=4、1+5=6、2+5=7、10-2=8、10-1=9。”哦,原来是这样!看来,人民币的制造中也藏有玄机呀!
接着,我又去买了几根烟花,就准备回家了!回家时,妈妈忽然问我一个问题:(1)由16个形状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中有多少个正方形?(2)由25个形状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呢?
(1) 我用烟花摆出了这个图形:
接着我就开始数了:
先数由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4×4=16个;
再数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3×3=9个;
接着数由九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2×2=4个;
最后数由十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1×1=1个。
总的有:4²+3²+2²+1²=30个(4是16的正平方根,然后从4的平方一直加到1的平方)
(2)可以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根号25 =5,所以总的就有:5²+4²+3²+2²+1²=55个
我回答了妈妈,妈妈高兴地笑了。我问妈妈为什么忽然问我这个问题,妈妈说是因为看见地砖就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
在回家的路上,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只要细心观察,想想算算,就能发现藏在其中的奥秘。
(注:这是我自己写的,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10-06
展开全部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其实我们在学习数学得过程中是为了培养自己得逻辑判断能力,让自己得思维更严谨,我们在学校学习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去记住一个公式,而是在学习这个公式得推倒得过程中渐渐得培养了自己得思维逻辑能力,可以说,一个人的数学学好了,对于一件事得判断能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学好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在学习一项在社会生存得基本技能.
当我漫步在街头,时常看见飞来飞去的蝴蝶。当一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张合着翅膀,我发现将蝴蝶两只触角的中点与尾部相连,蝴蝶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了。像蝴蝶一样的轴对称图形还有很多,比如蜻蜓、飞蛾等。
其实我们在学习数学得过程中是为了培养自己得逻辑判断能力,让自己得思维更严谨,我们在学校学习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去记住一个公式,而是在学习这个公式得推倒得过程中渐渐得培养了自己得思维逻辑能力,可以说,一个人的数学学好了,对于一件事得判断能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学好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在学习一项在社会生存得基本技能.
当我漫步在街头,时常看见飞来飞去的蝴蝶。当一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张合着翅膀,我发现将蝴蝶两只触角的中点与尾部相连,蝴蝶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了。像蝴蝶一样的轴对称图形还有很多,比如蜻蜓、飞蛾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活动意义
1、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是能够联系的;
3、让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是怎么联系的;
4、让学生释放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参与对象
鼓楼区各小学1-6年级学生及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高年段(五、六年级)活动内容:
1、应用数学知识为校园、教室、自己的家或者公共场所进行一项局部设计。设计要求:(1)要实用。或者改善周围环境,或者改进空间结构,或能改变传统认识。(2)有价值。设计的效果应该比原来更科学合理,更方便实用,更新颖美观,更富有创意。(3)有数学。设计要体现出设想、测量、计算、实际验证等具有数学意义、数学内容和有效数据真实资料,写一份图文并茂的《×××设计报告》。
2、应用数学知识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专项研究,内容不限。写一份体现数学作用、研究数据真实、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
1、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是能够联系的;
3、让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是怎么联系的;
4、让学生释放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参与对象
鼓楼区各小学1-6年级学生及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
高年段(五、六年级)活动内容:
1、应用数学知识为校园、教室、自己的家或者公共场所进行一项局部设计。设计要求:(1)要实用。或者改善周围环境,或者改进空间结构,或能改变传统认识。(2)有价值。设计的效果应该比原来更科学合理,更方便实用,更新颖美观,更富有创意。(3)有数学。设计要体现出设想、测量、计算、实际验证等具有数学意义、数学内容和有效数据真实资料,写一份图文并茂的《×××设计报告》。
2、应用数学知识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专项研究,内容不限。写一份体现数学作用、研究数据真实、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