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句: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
译文: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
附录:
《周书·杨敷传》原文、试题、答案及参考译文
【原文】
杨敷,字文衍,华山公宽之兄子也。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魏建义初,袭祖钧爵临贞县伯,邑四百户。除员外羽林监。大统元年,拜奉车都尉。历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魏恭帝二年,迁延尉少卿。所断之狱,号称平允。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侯,增邑并前八百户。使北豫州迎司马消难,还,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敷推诚布信,随方慰抚,蛮左等感之,相率归附。敷乃送其首四十余人赴阙,请因齐所假而授之。诸蛮等愈更感悦,州境获宁。特降玺书劳问,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中,征为司水中大夫。夷夏吏民,及荆州总管长孙俭并表请留之。时议欲东讨,将委敷以舟舰转输之事,故弗许焉。天和中陈公纯镇陕州,以敷为总管长史。五年,转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六年,出为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进爵为公,增邑一千五百户。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梯冲地道,昼夜攻城。敷亲当矢石,随事捍御,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时城中兵不满二千,战死者已十四五,粮储又尽,公私穷蹙。敷知必陷没,乃召其众谓之曰:“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守死穷城,非丈夫也。今胜兵之士,犹数百人,欲突围出战,死生一决。傥或得免,犹冀生还。受罪阙庭,孰与死于寇乎!吾计决矣,于诸君意何如?”众成涕泣从命。敷乃率见兵夜出,击杀齐军数十人。齐军众稍却。俄而孝先率诸军尽锐围之,敷殊死战,矢尽,为孝先所擒。齐人方欲任用之,敷不为之屈,遂以忧愤卒于邺。(节选自《周书•杨敷传》)
【试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断之狱 狱:罪过
B.故弗许焉 许:答应
C.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 寇:侵犯
D.齐军众稍却 却:退却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B.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C.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D.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敷在魏建义初年,因袭祖父杨钧的爵位,食邑四百户,大统元年担任奉车都尉。历任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后又升廷尉少卿。
B.杨敷在被授予使持节、蒙州刺史等官职之后,遇蛮夷等多接受齐的伪职,屡次叛乱。杨敷对蛮夷等以诚相待,慰问安抚,蛮夷等被感动,相继归附。
C.杨敷在齐将段孝先率兵日夜攻州城的时候,临危不惧,拒守了数十天。他知道州城一定会陷没,就率领现存的士兵连夜出战,杀死了齐军数十人。
D.杨敷在段孝先率领各军包围了他们的情况下,拼死作战。箭用完了,被段孝先活捉。齐人正想任用他,他不为之屈服,最后因忧愁愤慨而在邺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6分)
(2)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4分)
【答案】
4、A(狱:诉讼案件。)
5、C(原文标点: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6、B(“遇蛮夷等多接受齐的伪职,屡次叛乱”不合文意,应是在杨敷被授予使持节、蒙州刺史等官职之前发生的事。原文中有“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的句子,“先是”即在此以前之意。)
7、(1)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得分点:“志操”“然诺”“忠烈”“慨然”“景慕”各1分,句意1分)
(2)杨敷明白熟习官吏的事务,所在之处以勤劳明察而著名,多次获得丰厚的奖赏。(得分点:“明习”“勤察”“累”“优赏”各1分)
【参考译文】
杨敷,字文衍,是华山公杨宽哥哥的儿子。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北魏建义初年,因袭祖父杨钧的爵位临贞县伯,食邑四百户。被授予员外羽林监之职。大统元年,被授予奉车都尉之职。历任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西魏恭帝二年,升任延尉少卿。(他)所判定的案件,号称公平允当。
北周孝闵帝即位,(杨敷)晋封爵位为侯,增加食邑至八百户。出使北豫州迎接司马消难,回来后,被授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之职。在此之前蛮夷等多接受北齐的伪职,多次叛乱。杨敷推心置腹,以诚信相待,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慰问安抚,蛮夷等被他感动,相继归附。杨敷就护送他们的首领四十多人到京城,请求朝廷按照北齐所授之职授予他们官职。那些蛮夷等更加感动悦服,州内全境获得安宁。(朝廷)特意降下圣旨慰劳问候,加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年间,被征召入京任司水中大夫。各族的官员百姓,以及荆州总管长孙俭一起上表请求(让他)留任。当时商议想向东征讨,将把船只运输的事务交给杨敷负责,所以不答应。天和年间陈公宇文纯镇守陕州,启用杨敷为总管长史。天和五年,转任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杨敷明白熟习官吏的事务,所在之处以勤劳明察而著名,多次获得丰厚的奖赏。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天和六年,出京任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晋封爵位为公,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北齐将领段孝先率领五万部队来侵犯,架云梯,做冲车挖地道,日夜攻城。杨敷亲自面对矢石,根据敌情阵势随时抵御,坚守数十天。(于是)段孝先攻打得越急了。当时城中的守兵不超过二千人,战死的已经达到十之四五,粮食储备又用完了,公私条件都窘迫殆尽。杨敷知道州城一定会陷没,就召集他的部属对他们说:“我和你们都在边镇,确实愿意同心合力,打败破贼寇保全州城。只是强敌四面攻打围困时间已经很久,我们的粮食已经用尽,(所有)救援也已断绝。为坚守一座已无生路的州城而死,不是大丈夫所为。现在胜任作战的士兵,还有几百人,我想力战突围,生死在此一决。然后得以免死,还希望活着回去。到朝廷上接受处罚,和死于敌手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你们意下如何?”大家都痛哭流涕地服从命令。杨敷就率领现有的兵士在夜里出城,杀掉北齐士兵几十人。北齐士兵慢慢后退了。不久段孝先率领各路部队全部出动迅速包围了他们,杨敷与敌兵殊死作战,箭用完了,被段孝先抓住。北齐人正想任用他,杨敷不为之屈服,最后因忧郁愤恨而死在邺。
【注释】
1、志操:志向节操。《汉书·李寻传》:“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于始初多矣。”《陈书·徐俭传》:“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度其志操,虽临以白刃,胁之汤火,亦不能变易矣。”清孙鼎臣《江忠烈公遗诗序》:“岂气类之相感,动於中而不自觉与?抑其精神之所凭依,志操之所趋舍,定于先者,确乎不可拔也。”
2、然诺: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李善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章炳麟《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
3、书传:著作;典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远知少警敏,多通书传,事陶弘景,传其术,为道士。”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成岫,字云友,钱塘人,略涉书传。手谈齿句,斗茗弹丝,并皆精妙。”
4、慨然:感情激昂貌。汉李陵《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
5、景慕:景仰;仰慕。《宋书·范泰传》:“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志景慕。”《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今闻招呼,遂走过来,与县官作了个揖,彼此道些景慕的话头。”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女同学们景慕地要看志愿军英雄的像片, 秀兰 不给。”
6、魏建义:北魏孝庄帝528年改元,年号为建义。
7、大统:西魏文帝535年改元,年号为大统。
8、魏恭帝:西魏恭帝554年即位未改元,在位三年,称恭帝元年、二年、三年。
9、孝闵帝:北周开国帝宇文觉,557年登帝位,未改元。
10、践阼:亦作“践胙”、“践祚”。原义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孔颖达疏:“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后亦指即位;登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践胙之初,受爵于东土,厥功章然。”《晋书·刘颂传》:“武帝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是岁,嗣天子践祚而理。”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及仁宗晏驾,皇子践阼,赏定策之功,以韩公为首。”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肃顺专款》:“载垣等身膺顾命,我皇上冲龄践阼,未能同心襄赞,竟敢跋扈不臣,其罪大恶极,莫此为甚。”《清史稿·圣祖纪三》:“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余年,今年近七旬矣。”
11、增邑:增加食邑。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清袁枚《随园随笔·勋阶封号食邑实封之分》:“其食邑与实封有别者,如余襄公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对二百户是也。”
12、蛮左:即蛮夷。隋唐时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周书·乐逊传》:“民多蛮左,未习儒风。”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三·蛮左》:“《隋地志》末段云:‘南郡夷陵诸郡,多杂蛮左。’……蛮左,即蛮夷,乃当时语。”
13、齐:指北齐(550-577)。由文宣帝高洋所立。
14、假署:本谓正式任命官职前暂时代理。《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广平游纶、张豺拥众数万,据苑乡,受王浚假署。”胡三省注:“假署者,承制权宜而补署,假以职名。”后又指伪授;伪职。《周书·武帝纪上》:“洛州民周共妖言惑众,假署将相,事发伏诛。”《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
15、乱逆:叛乱;叛逆。《秦峄山碑》:“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八》:“杖为首者数人,其乱逆尤甚者杖死。”
16、推诚布信:犹言推诚布公,开诚布公。布信:昭示信用。《北史·于翼传》:“翼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
17、随方:依据情势。《南史·恩幸传论》:“若夫竭忠尽节,仕子恒图,随方致用,明君盛典,旧非本旧,因新以成旧者也。”《新唐书·张献诚传》:“献诚喜功名,为政宽裕,有机略,随方制变,而简廉不逮于文。”《明史·耿炳文传》:“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
18、慰抚:安抚;抚慰。《汉书·匡衡传》:“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宋费衮《梁溪漫志·东坡卜居阳羡》:“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金王若虚《病中》诗:“三时劳慰拊,甚愧古人真。”《水浒传》第一○七回:“卢俊义慰抚劝劳,就令武顺镇守城池。”
19、相率:亦作“相帅”。相继;一个接一个。《荀子·富国》:“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汉书·沟洫志》:“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三年》:“石生虏宋始一军,北渡河,于是河南之民皆相帅归矩(李矩), 洛阳 遂空。”胡三省注:“帅,读曰率。”明高启《张中丞庙》诗:“公卿相率作降虏,草间拜泣如羣羊。”
20、赴阙:入朝。指陛见皇帝。《晋书·鲁芝传》:“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有旨令召此人赴阙。”《水浒传》第六七回:“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
21、感悦:亦作“感说”。感动喜悦。《韩诗外传》卷一:“宋人闻之,俨然感说,而晋国日昌。”《后汉书·虞延传》:“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南朝宋鲍照《转常侍上疏》:“欣喜感悦,不敢伪让。”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上之爱才宥过,闻之者莫不感悦。”《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景公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
22、玺书:原指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国语·鲁语下》:“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玺书。”韦昭注:“玺书,印封书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闻道玺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明陆深《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盖用三尺竹简书法律。诏书谓之尺一,亦以一尺版书诏。囊封加玺,又谓之玺书。”
23、劳问:慰问。《汉书·张延寿传》:“永始、元延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放,玺书劳问不绝。”《明史·陈亨传》:“成祖还军,亲诣亨第劳问。”清张履《意苕山馆诗序》:“余送客江中,还过君斋,兵燹患难之余,握手相劳问。”
24、仪同三司: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后汉书·邓隲传》:“延平元年,拜邓隲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唐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邺,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字翔威 ……官历钦江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亦省称“仪同”。《陈书·高祖本纪上》:“景仪同卢辉畧开石头北门来降。”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 隋 刘臻 为仪同,有刘纳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
25、保定: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1-566),于561年即位改元。
26、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唐刘禹锡《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明徐渭《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也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唐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27、转输:运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严复《原强》:“故凡其耕凿陶冶,织絍牧畜,上而至于官府刑政,战守、转输、邮置、交通之事,与凡所以和众保民者,精密广大,较吾中国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28、天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6-572)。
29、优赏:厚加赏赐。也指优厚的赏赐。唐韩愈《元和圣德诗》:“优赏将吏,扶珪缀组;帛堆其家,粟塞其庾。”《宋史·太宗纪一》:“优赏归顺将士。”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唐太宗亲自考试诸卫习射人的技艺,好技艺得优赏。”
30、出:指朝廷京官出京任职。
31、寇:入侵;侵犯。
32、梯冲:古代攻城之具。云梯与冲车。《后汉书·公孙瓒传》:“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唐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梯冲所及,攻靡坚城;矛戟所临,野无横阵。”清赵翼《书绵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梯冲百道来,墨守绰有裕。”
33、矢石: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荀偃、士匄帅卒攻逼阳,亲受矢石。”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
34、随事:原指根据所担任的职务。《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常丞)一人,比千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又指根据周围的事物。或随时随地。晋成公绥《啸赋》:“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谕皇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
35、捍御:防卫;抵御。《后汉书·逸民传·逢萌》:“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来则捍御,去则不追。”明黄翼圣《寇警杂诗》:“顾瞻斗大城,捍御悉草草。”
36、拒守:据险坚守。《六韬·军用》:“群寇飞钩……以投其众,三军拒守。”《后汉书·南匈奴传》:“巨将余兵万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会转运使王罕巡行他州,闻贼至,亟还入广州城,悉力拒守。”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公合战,数不利,遂闭城拒守。”
37、累旬:数旬。《宋书·谢述传》:“景仁有疾,述尽心营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唐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僶俛日日,遂逾累旬。”
38、穷蹙:窘迫;困厄。《文选·宋玉〈九辩〉》:“悲忧穷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蹙,《楚辞》作“戚”。《后汉书·董卓传》:“共表请司徒王允出,问‘太师何罪?’允穷蹙乃下。”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序:“人生穷蹙,无以加此。”清魏源《圣武记》卷二:“三桂(吴三桂)若穷蹙乞降,可宥其一死。”
39、戮力:勉力;并力;合力。戮,通“勠”。《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孔颖达疏:“戮力,犹勉力也。”《国语·吴语》:“今伯父曰:‘戮力同德。’”韦昭注:“戮,并也。”戮,一本作“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于是夫妇戮力,昼夜治生,所为辄得,赀至千万。”宋王安石《寄曾子固》诗:“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明郑若庸《玉玦记·接诏》:“戎马关河云扰,戮力誓灭天骄。”
40、守死:本义坚持到死而不改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三国魏嵇康《家诫》:“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贰。”唐颜真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於戏!逆鳞劘上,匡救之义深;守死不回,人臣之致极。”清龙启瑞《鲁隐公论》:“又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言守死之道。”
这里指誓死守卫。《文子·符言》:“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德,俢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之广,劝民守死,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厉义勇,奋不顾命,全城守死。”《北史·李崇传》:“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于洛。”
41、穷城:历尽边城。亦指边城;危城。《艺文类聚》卷五九引汉史岑《出师颂》:“况我将军,穷城极边。”晋潘岳《马汧督诔》:“惬惬穷城,气若无假。”
42、胜兵:指能充当兵士参加作战的人。《汉书·西域传上·婼羌》:“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梁书·冯道根传》:“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宋叶适《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于是上令教两淮民兵万弩手,而公选胜兵七千八十九人,参之军制,束以队伍,别以事艺,严以训练。”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金陵人口一千五十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则得胜兵二十一万五百。”
43、傥或:即“倘或”,假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傥或掳了莺莺,怎的备?”元李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陈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傥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傥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
44、得免:能够免于一死。
45、受罪:受到指责;承受罪责。《礼记·表记》:“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史记·秦本纪》:“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
46、阙庭:也作“阙廷”。朝廷。亦借指京城。《史记·秦始皇本纪》:“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后汉书·伏隆传》:“臣隆得生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周书·明帝纪》:“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辄奔赴阙庭。”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明张居正《请给勘合疏》:“念臣谬膺重托,顶戴鸿恩,虽身远阙庭,而国家之事有不能一刻暂忘于心者。”清梅曾亮《上方尚书书》:“曹州、长垣诸贼,敢以狐鼠啸聚,潜行突发,辄轻入重地,惊犯阙庭。”林纾《出都与某侍御书》:“某等浩然南归,再瞻阙廷,未卜何日。”
47、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较的固定结构,一般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更……”。《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48、见兵:现有的士兵。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即日 幽 、 并 、 青 、 冀 ,四州并进,书到, 荆州 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魏书·高祖纪上》:“分京师见兵为三等,第一军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金史·完颜蒲剌都传》:“今见兵不满万,老羸者十七八。”
49、俄而:亦作“俄尔”。短暂的时间,不久;突然间。《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晋书·五行志下》:“石季龙在邺,有一马尾有烧状,入其中阳门,出显阳门,东宫皆不得入,走向东北,俄尔不见。”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汾》:“夜阑就寝,备尽绻缱,俄尔晨鸡报曙,女起告辞。”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贯既伏诛,其死所忽有物在地,如水银镜,径三四尺,俄而敛缩不见。”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余忆万历乙酉二月初旬,天气陡寒,家中集诸弟妹,搆火炙蛎房噉之,俄而雪花零落如絮。”
50、忧愤:忧郁愤恨。《后汉书·何颙传》:“颙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时煜方以亡国忧愤,无意于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译文: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
附录:
《周书·杨敷传》原文、试题、答案及参考译文
【原文】
杨敷,字文衍,华山公宽之兄子也。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魏建义初,袭祖钧爵临贞县伯,邑四百户。除员外羽林监。大统元年,拜奉车都尉。历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魏恭帝二年,迁延尉少卿。所断之狱,号称平允。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侯,增邑并前八百户。使北豫州迎司马消难,还,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敷推诚布信,随方慰抚,蛮左等感之,相率归附。敷乃送其首四十余人赴阙,请因齐所假而授之。诸蛮等愈更感悦,州境获宁。特降玺书劳问,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中,征为司水中大夫。夷夏吏民,及荆州总管长孙俭并表请留之。时议欲东讨,将委敷以舟舰转输之事,故弗许焉。天和中陈公纯镇陕州,以敷为总管长史。五年,转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六年,出为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进爵为公,增邑一千五百户。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梯冲地道,昼夜攻城。敷亲当矢石,随事捍御,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时城中兵不满二千,战死者已十四五,粮储又尽,公私穷蹙。敷知必陷没,乃召其众谓之曰:“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守死穷城,非丈夫也。今胜兵之士,犹数百人,欲突围出战,死生一决。傥或得免,犹冀生还。受罪阙庭,孰与死于寇乎!吾计决矣,于诸君意何如?”众成涕泣从命。敷乃率见兵夜出,击杀齐军数十人。齐军众稍却。俄而孝先率诸军尽锐围之,敷殊死战,矢尽,为孝先所擒。齐人方欲任用之,敷不为之屈,遂以忧愤卒于邺。(节选自《周书•杨敷传》)
【试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断之狱 狱:罪过
B.故弗许焉 许:答应
C.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 寇:侵犯
D.齐军众稍却 却:退却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B.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C.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D.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敷在魏建义初年,因袭祖父杨钧的爵位,食邑四百户,大统元年担任奉车都尉。历任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后又升廷尉少卿。
B.杨敷在被授予使持节、蒙州刺史等官职之后,遇蛮夷等多接受齐的伪职,屡次叛乱。杨敷对蛮夷等以诚相待,慰问安抚,蛮夷等被感动,相继归附。
C.杨敷在齐将段孝先率兵日夜攻州城的时候,临危不惧,拒守了数十天。他知道州城一定会陷没,就率领现存的士兵连夜出战,杀死了齐军数十人。
D.杨敷在段孝先率领各军包围了他们的情况下,拼死作战。箭用完了,被段孝先活捉。齐人正想任用他,他不为之屈服,最后因忧愁愤慨而在邺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6分)
(2)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4分)
【答案】
4、A(狱:诉讼案件。)
5、C(原文标点: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
6、B(“遇蛮夷等多接受齐的伪职,屡次叛乱”不合文意,应是在杨敷被授予使持节、蒙州刺史等官职之前发生的事。原文中有“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的句子,“先是”即在此以前之意。)
7、(1)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得分点:“志操”“然诺”“忠烈”“慨然”“景慕”各1分,句意1分)
(2)杨敷明白熟习官吏的事务,所在之处以勤劳明察而著名,多次获得丰厚的奖赏。(得分点:“明习”“勤察”“累”“优赏”各1分)
【参考译文】
杨敷,字文衍,是华山公杨宽哥哥的儿子。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北魏建义初年,因袭祖父杨钧的爵位临贞县伯,食邑四百户。被授予员外羽林监之职。大统元年,被授予奉车都尉之职。历任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西魏恭帝二年,升任延尉少卿。(他)所判定的案件,号称公平允当。
北周孝闵帝即位,(杨敷)晋封爵位为侯,增加食邑至八百户。出使北豫州迎接司马消难,回来后,被授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之职。在此之前蛮夷等多接受北齐的伪职,多次叛乱。杨敷推心置腹,以诚信相待,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慰问安抚,蛮夷等被他感动,相继归附。杨敷就护送他们的首领四十多人到京城,请求朝廷按照北齐所授之职授予他们官职。那些蛮夷等更加感动悦服,州内全境获得安宁。(朝廷)特意降下圣旨慰劳问候,加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年间,被征召入京任司水中大夫。各族的官员百姓,以及荆州总管长孙俭一起上表请求(让他)留任。当时商议想向东征讨,将把船只运输的事务交给杨敷负责,所以不答应。天和年间陈公宇文纯镇守陕州,启用杨敷为总管长史。天和五年,转任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杨敷明白熟习官吏的事务,所在之处以勤劳明察而著名,多次获得丰厚的奖赏。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天和六年,出京任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晋封爵位为公,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北齐将领段孝先率领五万部队来侵犯,架云梯,做冲车挖地道,日夜攻城。杨敷亲自面对矢石,根据敌情阵势随时抵御,坚守数十天。(于是)段孝先攻打得越急了。当时城中的守兵不超过二千人,战死的已经达到十之四五,粮食储备又用完了,公私条件都窘迫殆尽。杨敷知道州城一定会陷没,就召集他的部属对他们说:“我和你们都在边镇,确实愿意同心合力,打败破贼寇保全州城。只是强敌四面攻打围困时间已经很久,我们的粮食已经用尽,(所有)救援也已断绝。为坚守一座已无生路的州城而死,不是大丈夫所为。现在胜任作战的士兵,还有几百人,我想力战突围,生死在此一决。然后得以免死,还希望活着回去。到朝廷上接受处罚,和死于敌手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你们意下如何?”大家都痛哭流涕地服从命令。杨敷就率领现有的兵士在夜里出城,杀掉北齐士兵几十人。北齐士兵慢慢后退了。不久段孝先率领各路部队全部出动迅速包围了他们,杨敷与敌兵殊死作战,箭用完了,被段孝先抓住。北齐人正想任用他,杨敷不为之屈服,最后因忧郁愤恨而死在邺。
【注释】
1、志操:志向节操。《汉书·李寻传》:“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于始初多矣。”《陈书·徐俭传》:“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度其志操,虽临以白刃,胁之汤火,亦不能变易矣。”清孙鼎臣《江忠烈公遗诗序》:“岂气类之相感,动於中而不自觉与?抑其精神之所凭依,志操之所趋舍,定于先者,确乎不可拔也。”
2、然诺: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李善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章炳麟《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
3、书传:著作;典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远知少警敏,多通书传,事陶弘景,传其术,为道士。”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成岫,字云友,钱塘人,略涉书传。手谈齿句,斗茗弹丝,并皆精妙。”
4、慨然:感情激昂貌。汉李陵《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
5、景慕:景仰;仰慕。《宋书·范泰传》:“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志景慕。”《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今闻招呼,遂走过来,与县官作了个揖,彼此道些景慕的话头。”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女同学们景慕地要看志愿军英雄的像片, 秀兰 不给。”
6、魏建义:北魏孝庄帝528年改元,年号为建义。
7、大统:西魏文帝535年改元,年号为大统。
8、魏恭帝:西魏恭帝554年即位未改元,在位三年,称恭帝元年、二年、三年。
9、孝闵帝:北周开国帝宇文觉,557年登帝位,未改元。
10、践阼:亦作“践胙”、“践祚”。原义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孔颖达疏:“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后亦指即位;登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践胙之初,受爵于东土,厥功章然。”《晋书·刘颂传》:“武帝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是岁,嗣天子践祚而理。”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及仁宗晏驾,皇子践阼,赏定策之功,以韩公为首。”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肃顺专款》:“载垣等身膺顾命,我皇上冲龄践阼,未能同心襄赞,竟敢跋扈不臣,其罪大恶极,莫此为甚。”《清史稿·圣祖纪三》:“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余年,今年近七旬矣。”
11、增邑:增加食邑。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清袁枚《随园随笔·勋阶封号食邑实封之分》:“其食邑与实封有别者,如余襄公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对二百户是也。”
12、蛮左:即蛮夷。隋唐时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周书·乐逊传》:“民多蛮左,未习儒风。”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三·蛮左》:“《隋地志》末段云:‘南郡夷陵诸郡,多杂蛮左。’……蛮左,即蛮夷,乃当时语。”
13、齐:指北齐(550-577)。由文宣帝高洋所立。
14、假署:本谓正式任命官职前暂时代理。《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广平游纶、张豺拥众数万,据苑乡,受王浚假署。”胡三省注:“假署者,承制权宜而补署,假以职名。”后又指伪授;伪职。《周书·武帝纪上》:“洛州民周共妖言惑众,假署将相,事发伏诛。”《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
15、乱逆:叛乱;叛逆。《秦峄山碑》:“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八》:“杖为首者数人,其乱逆尤甚者杖死。”
16、推诚布信:犹言推诚布公,开诚布公。布信:昭示信用。《北史·于翼传》:“翼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
17、随方:依据情势。《南史·恩幸传论》:“若夫竭忠尽节,仕子恒图,随方致用,明君盛典,旧非本旧,因新以成旧者也。”《新唐书·张献诚传》:“献诚喜功名,为政宽裕,有机略,随方制变,而简廉不逮于文。”《明史·耿炳文传》:“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
18、慰抚:安抚;抚慰。《汉书·匡衡传》:“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宋费衮《梁溪漫志·东坡卜居阳羡》:“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金王若虚《病中》诗:“三时劳慰拊,甚愧古人真。”《水浒传》第一○七回:“卢俊义慰抚劝劳,就令武顺镇守城池。”
19、相率:亦作“相帅”。相继;一个接一个。《荀子·富国》:“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汉书·沟洫志》:“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三年》:“石生虏宋始一军,北渡河,于是河南之民皆相帅归矩(李矩), 洛阳 遂空。”胡三省注:“帅,读曰率。”明高启《张中丞庙》诗:“公卿相率作降虏,草间拜泣如羣羊。”
20、赴阙:入朝。指陛见皇帝。《晋书·鲁芝传》:“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有旨令召此人赴阙。”《水浒传》第六七回:“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
21、感悦:亦作“感说”。感动喜悦。《韩诗外传》卷一:“宋人闻之,俨然感说,而晋国日昌。”《后汉书·虞延传》:“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南朝宋鲍照《转常侍上疏》:“欣喜感悦,不敢伪让。”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上之爱才宥过,闻之者莫不感悦。”《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景公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
22、玺书:原指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国语·鲁语下》:“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玺书。”韦昭注:“玺书,印封书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闻道玺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明陆深《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盖用三尺竹简书法律。诏书谓之尺一,亦以一尺版书诏。囊封加玺,又谓之玺书。”
23、劳问:慰问。《汉书·张延寿传》:“永始、元延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放,玺书劳问不绝。”《明史·陈亨传》:“成祖还军,亲诣亨第劳问。”清张履《意苕山馆诗序》:“余送客江中,还过君斋,兵燹患难之余,握手相劳问。”
24、仪同三司: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后汉书·邓隲传》:“延平元年,拜邓隲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唐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邺,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字翔威 ……官历钦江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亦省称“仪同”。《陈书·高祖本纪上》:“景仪同卢辉畧开石头北门来降。”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 隋 刘臻 为仪同,有刘纳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
25、保定: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1-566),于561年即位改元。
26、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唐刘禹锡《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明徐渭《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也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唐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27、转输:运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严复《原强》:“故凡其耕凿陶冶,织絍牧畜,上而至于官府刑政,战守、转输、邮置、交通之事,与凡所以和众保民者,精密广大,较吾中国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28、天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6-572)。
29、优赏:厚加赏赐。也指优厚的赏赐。唐韩愈《元和圣德诗》:“优赏将吏,扶珪缀组;帛堆其家,粟塞其庾。”《宋史·太宗纪一》:“优赏归顺将士。”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唐太宗亲自考试诸卫习射人的技艺,好技艺得优赏。”
30、出:指朝廷京官出京任职。
31、寇:入侵;侵犯。
32、梯冲:古代攻城之具。云梯与冲车。《后汉书·公孙瓒传》:“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唐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梯冲所及,攻靡坚城;矛戟所临,野无横阵。”清赵翼《书绵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梯冲百道来,墨守绰有裕。”
33、矢石: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荀偃、士匄帅卒攻逼阳,亲受矢石。”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
34、随事:原指根据所担任的职务。《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常丞)一人,比千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又指根据周围的事物。或随时随地。晋成公绥《啸赋》:“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谕皇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
35、捍御:防卫;抵御。《后汉书·逸民传·逢萌》:“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来则捍御,去则不追。”明黄翼圣《寇警杂诗》:“顾瞻斗大城,捍御悉草草。”
36、拒守:据险坚守。《六韬·军用》:“群寇飞钩……以投其众,三军拒守。”《后汉书·南匈奴传》:“巨将余兵万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会转运使王罕巡行他州,闻贼至,亟还入广州城,悉力拒守。”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公合战,数不利,遂闭城拒守。”
37、累旬:数旬。《宋书·谢述传》:“景仁有疾,述尽心营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唐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僶俛日日,遂逾累旬。”
38、穷蹙:窘迫;困厄。《文选·宋玉〈九辩〉》:“悲忧穷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蹙,《楚辞》作“戚”。《后汉书·董卓传》:“共表请司徒王允出,问‘太师何罪?’允穷蹙乃下。”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序:“人生穷蹙,无以加此。”清魏源《圣武记》卷二:“三桂(吴三桂)若穷蹙乞降,可宥其一死。”
39、戮力:勉力;并力;合力。戮,通“勠”。《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孔颖达疏:“戮力,犹勉力也。”《国语·吴语》:“今伯父曰:‘戮力同德。’”韦昭注:“戮,并也。”戮,一本作“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于是夫妇戮力,昼夜治生,所为辄得,赀至千万。”宋王安石《寄曾子固》诗:“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明郑若庸《玉玦记·接诏》:“戎马关河云扰,戮力誓灭天骄。”
40、守死:本义坚持到死而不改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三国魏嵇康《家诫》:“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贰。”唐颜真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於戏!逆鳞劘上,匡救之义深;守死不回,人臣之致极。”清龙启瑞《鲁隐公论》:“又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言守死之道。”
这里指誓死守卫。《文子·符言》:“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德,俢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之广,劝民守死,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厉义勇,奋不顾命,全城守死。”《北史·李崇传》:“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于洛。”
41、穷城:历尽边城。亦指边城;危城。《艺文类聚》卷五九引汉史岑《出师颂》:“况我将军,穷城极边。”晋潘岳《马汧督诔》:“惬惬穷城,气若无假。”
42、胜兵:指能充当兵士参加作战的人。《汉书·西域传上·婼羌》:“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梁书·冯道根传》:“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宋叶适《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于是上令教两淮民兵万弩手,而公选胜兵七千八十九人,参之军制,束以队伍,别以事艺,严以训练。”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金陵人口一千五十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则得胜兵二十一万五百。”
43、傥或:即“倘或”,假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傥或掳了莺莺,怎的备?”元李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陈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傥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傥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
44、得免:能够免于一死。
45、受罪:受到指责;承受罪责。《礼记·表记》:“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史记·秦本纪》:“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
46、阙庭:也作“阙廷”。朝廷。亦借指京城。《史记·秦始皇本纪》:“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后汉书·伏隆传》:“臣隆得生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周书·明帝纪》:“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辄奔赴阙庭。”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明张居正《请给勘合疏》:“念臣谬膺重托,顶戴鸿恩,虽身远阙庭,而国家之事有不能一刻暂忘于心者。”清梅曾亮《上方尚书书》:“曹州、长垣诸贼,敢以狐鼠啸聚,潜行突发,辄轻入重地,惊犯阙庭。”林纾《出都与某侍御书》:“某等浩然南归,再瞻阙廷,未卜何日。”
47、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较的固定结构,一般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更……”。《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48、见兵:现有的士兵。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即日 幽 、 并 、 青 、 冀 ,四州并进,书到, 荆州 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魏书·高祖纪上》:“分京师见兵为三等,第一军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金史·完颜蒲剌都传》:“今见兵不满万,老羸者十七八。”
49、俄而:亦作“俄尔”。短暂的时间,不久;突然间。《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晋书·五行志下》:“石季龙在邺,有一马尾有烧状,入其中阳门,出显阳门,东宫皆不得入,走向东北,俄尔不见。”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汾》:“夜阑就寝,备尽绻缱,俄尔晨鸡报曙,女起告辞。”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贯既伏诛,其死所忽有物在地,如水银镜,径三四尺,俄而敛缩不见。”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余忆万历乙酉二月初旬,天气陡寒,家中集诸弟妹,搆火炙蛎房噉之,俄而雪花零落如絮。”
50、忧愤:忧郁愤恨。《后汉书·何颙传》:“颙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时煜方以亡国忧愤,无意于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