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氏读什么
芪,读作qí。
基本字义:
1、〔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横卧地上,根可入药。亦作“黄耆”。
2、〔~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淡紫色,亦称“知母”。
形声。“氏”意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艹”与“氏”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
组词如下:
芪苓、山芪参、黄芪、芪母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
1、芪苓:是指芪与茯苓的合称。中医配药的一种。
2、山芪参:聊城方言,意为野生的人参。
3、黄芪: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4、芪母:知母,中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
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氏,读:芪[qí]
芪[qí]:汉字首尾分解:艹氏 汉字部件分解:艹氏
黄芪的简称,是黄芪属多年草本植物,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黄色,果为荚果,其根入药。
基本字义如下
(1)(黄芪)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横卧地上,根可入药。亦作“黄耆”。
(2)(芪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淡紫色,亦称“知母”。
形声。“氏”意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艹”与“氏”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
本义: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特指:黄芪,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植物。
扩展资料:
黄芪中药疗效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参考资料来源:
草字头下面一个氏是芪字,拼音:qí
基本字义:
1、〔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横卧地上,根可入药。亦作“黄耆”。
2、〔~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淡紫色,亦称“知母”。
形声。“氏”意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艹”与“氏”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
扩展资料:
黄芪中药疗效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