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的治疗药物
一. 药理作用机制 对可兴奋细胞的膜稳定作用,降低其兴奋性。使用—依赖性的阻滞Na+通道,减少Na+内流。对高频异常放电的神经元的Na+通道阻滞作用明显,抑制其高频率反复放电,而对正常的低频放电无影响。 苯妥英钠对神经元的快灭活型(T型)Ca2+通道,抑制Ca2+内流;较大浓度是还可抑制K+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 高浓度苯妥英钠能抑制神经末梢对GABA的摄取,诱导GABA受体增生,间接增强GABA的作用,使Cl-内流增加而出现超极化,产生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的作用。 1、膜稳定作用
1)阻滞电压依赖性Na+通道,抑制Na+ 内流
2)阻滞电压依赖性Ca2+通道
3)与失活的Na+通道结合,延长其不应期
2、增强中枢GABA功能 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之一。静脉注射见效快,安全。宜缓慢注射。
硝西泮:对肌阵挛性癫痫,不典型小发作和婴儿痉挛有较好的疗效。
氯硝西泮:对各型癫痫均有效,尤以对失神性小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和不典型小发作为佳。
注意:苯二氮卓类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甚至发生共济失调。久用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 Luminal)(-)
特点:1 对大发作及持续状态有效,对小发作效果差。
2 比苯妥因钠作用迅速。不作为首选药。
扑米酮(Primidone):
对部分性发作和大发作的疗效优于苯巴比妥,但对复杂部分发作的疗效不及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
二者的不良反应:镇静,嗜睡,眩晕和共济失调等。 只对失神性小发作有效,疗效不及氯硝西泮,但副作用较少。仍是治疗小发作的常用药。
丙戊酸钠:
对各种癫痫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大发作的疗效不如苯巴比妥和苯妥因钠;对小发作的疗效优于乙琥胺;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的效力与酰胺咪嗪相似。
作用机制:升高谷胺酸脱羧酶活性,从而增加GABA在脑中浓度。
不良反应: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