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剧的传承现状
陈茶花
女,1931年2月生,温州市人。瓯剧老一代著名表演艺术家。出生于梨园世家。12岁因生活所迫开始学艺,解放前先后在“新凤玉”乱弹班习艺,其后又入“大高星”、“胜福连”、“新阳春”、“新红玉”等班社从艺。解放后,参加温州胜利乱弹剧团,1959年更名为温州瓯剧团,并作为剧种名称行于世。她长期担任瓯剧团团长,退休后仍为瓯剧团顾问。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剧协二、三届理事、浙江三届人大代表、省六届政协委员、省二届文联委员、全国第三次文代会代表、温州市二届文联委员、市二届剧协副主席,后为顾问。
数十年舞台生涯,她先后主演了《佛灵寺》、《贩马记》、《蝴蝶杯》、《昆山县令》、《玉簪记》、《碧玉簪》、《钟离娘娘》、《高机与吴三春》及现代戏《红梅赞》(《江姐》)、《洪湖赤卫队》、《送肥记》等数以百计的古今妇女舞台艺术形象,最为脍炙人口的《高机与吴三春》,被誉为浙南温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年,以《卖绡会》一折获华东地区表演三等奖,她先后多次获浙江省、温州地、市表演一等奖。其表演风范、演唱行腔,形成特有的柔美与韵味。
作为瓯剧老一代表演女旦角(过去是男旦)艺术家,先后为瓯剧培养的学生有一级演员翁墨珊,二级演员谢菲菲、冯彩秋及洪永娟等艺术(旦角)表演骨干,对于瓯剧的传承至关重要。
作为团长和继王兰香之后的瓯剧女性旦角演员,她深惑瓯剧中乱弹腔唱调,那历来男女演员同工同调的旧习非改不可;因此她数十年如一日地积极支持和配合瓯剧第一代表作曲家李子敏先生对音乐进行改革,经长期实践,解决即确立瓯剧乱弹腔唱调,在统一定调(尺字调)基础上正,反乱弹唱调交替演唱,从而确立了男女工唱调问题,以及(慢垛板)、(紧垛板)、(女工垛板)等新板式新腔句的创作、试演(唱)的确立,都与举足轻重的陈茶花为首的率广大演艺人员的合作、支持密不可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愈加显示其历史价值和意义。
孙来来
1942年1月生,温州市区人。国家一级演员。曾任瓯剧团副团长,艺术指导,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曾兼任浙江省剧协常务理事、温州市剧协副主席。出身于梨园世家的孙来来,1954年入“胜利乱弹”剧团(瓯剧前身)习艺,攻武生行。
1960年在杭州演出时,受艺术大师盖叫天赏识并收为艺徒。四十多年来,主演的戏主要有:《武松》中武松,《打店》、《狮子楼》、《蜈蚣岭》中武松,《酒楼杀场》石秀,《北湖州》铁木尔,《杀金卖拳》韩生,《蝴蝶杯》田玉川,《碧珠蛟龙扇》高清伟,《貂蝉》吕布,《三打陶三春》高怀德,《沙家浜》部建光,《智取威山》杨子荣,《红梅赞》(《江姐》)甫志高,《英姑》卢根源,《东海小哨兵》张排长等,古今人物形象,在城乡中广有影响。
1989年获浙江中年演员大奖赛最佳奖,1992年获全国“天下第一团”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1995年携《酒楼场》(饰石秀)随艺术团赴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国演出,获盛誉;同年,以《独木关》中薛仁贵,获浙江省优秀演员奖、省文化厅艺委会“金艺奖”,1997年以《酒楼杀场》获国家文化部文华表演奖,2002年5月,应台湾邀请赴台巡回演出,获得台湾专家观众的普遍赞扬。以及温州市金鹿奖、百花奖等省市高奖。为温州市第二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事迹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等书。
方汝将
男,温州市瓯剧团当家小生,优秀青年演员,出生于1977年4月8日,籍贯平阳县敖江镇。
199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温州市瓯剧团,是团里的主要演员之一。
2001年因业绩显著,被破格评为国家三级演员。
2001年 获市文联评为希望之星称号;市首届艺术节在《仇大姑娘》中扮演男主角荣获一等奖,该剧已被中央台戏曲频道列为拍摄计划向全国播放。
2002年被任命为温州市瓯剧团副团长职务。
2006年作为全国地方剧种的代表人物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段欣赏》开播10周年的拍摄录制,演出《杀狗记》片段。同年获得温州第2届青年演员大赛金奖第一名。同年主演《杀狗记》参加全国地方戏汇演荣获剧目铜奖。同年在温州市第2届艺术节上主演《洗心记》荣获表演一等奖。
2012年 荣获浙江省首届戏剧表演“金桂奖”。
2013年5月荣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