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容灾的远程容灾
远程容灾作为一种新的概念,目前已经被国内大多数行业所接受,特别是在金融、电信等信息密集型企业,实施远程数据保护的工作已经被提上了日程。然而目前对于中国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远程容灾的实现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难题。其中,除了投入过高这一普遍因素外,对容灾如何确切地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都成为企业建立远程备份中心的屏障。
在谈容灾技术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灾难。在日常的计算环境中, 系统管理人员有时候会遇到系统出现问题而中断的情况,但是“中断”并不完全等同于“灾难”。广义上说灾难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水灾、雷电、火灾等);基础设施的损坏(CPU、硬盘损坏、建筑物倒塌、电源中断等); 操作失误(误操作、人为蓄意破坏等)。总之,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而言,一切引起系统非正常停机的事件都称之为灾难。
据统计,导致系统灾难的原因一般为: 硬件故障占44%、人为错误占32%、软件故障占14%、病毒影响占7%、自然灾难占3%。因而,尽早制定和建立完备的灾难恢复计划,以增强系统的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是当务之急。
概念在演进:远程容灾就是异地存储吗?
如何使数据在遇到任何灾难时都能够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一想法从计算机系统产生时就有了。一提到容灾,大多数人会立刻讨论如何将两个距离足够远的存储系统连接起来,但实际上容灾的实现并非如此简单。容灾追求业务的连续性,要求实现网络上的查询和商务活动,它包括对服务器的长距离集群,以及两地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镜像备份。
博科通讯公司中国区系统工程部经理马司聪先生认为,真正的容灾必须满足三个要素: 首先是系统中的部件、数据都具有冗长性,即一个系统发生故障,另一个系统能够保持数据传送的顺畅; 其次,具有长距离性,因为灾害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因而充分的长距离才能够保证数据不会被一个灾害全部破坏;第三,容灾系统要追求快速的数据恢复,也称为容灾的“3R”(Redundance、Remote、Replication)。
从实时性上看,容灾应分为三个级别:最低级为磁带级容灾,之上是带镜像功能和数据恢复的容灾,最高级的容灾应该是:镜像+数据恢复+服务器集群。
2021-03-27 广告